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有着中国特色的家庭模式:大杂烩家庭模式。

所谓大杂烩家庭模式,是指孩子父母的原生家庭,以及孩子和父母组成的新家庭一起生活的家庭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 2 1”模式(两个老人,父母以及孩子)。

在这种家庭模式中,会存在着一层间接关系:婆媳关系,如果婆媳关系不和,那么家庭和睦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在这种不稳定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孩子,身心受创也就在所难免。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1)

湖北黄冈近日就发生了一起婆媳斗争引起的悲剧:

妈妈王女士由于生活习惯和育儿理念的差异,和婆婆发生口角,而孩子的奶奶气得把桌上的不锈钢水杯砸向王女士,没想到却错手砸碎了孙子的头骨,孩子才2个月大。

虽然及时送医,但医生表示,孩子的头骨如拼图一般,即便拼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2)

这场婆媳斗争的最终受害者,并不是婆媳两人,而是整个家庭,作为家庭未来的希望的孩子,在妈妈和奶奶的斗争中,留下了一身伤痕。

这类型婆媳斗争直接导致孩子身体受创的事例可能生活中比较少会出现,更多的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地,对孩子的心灵的伤害,同样的孩子在婆媳斗争中,弱小心灵碎裂成拼图般,却是任何仪器都检测不出来的。

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婆媳矛盾几乎是必然事件,这不仅仅取决于婆媳之间如何相处,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取决于中国式大家庭的轮回链条。

中国式大家庭的轮回链条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3)

【一】婚姻没有好的基石

结婚时,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常常是安全感,不仅长辈为儿女选择时如此,年轻人自己选择时也常是如此。

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而这一个基石,普遍没打好。

【二】选择逃避的男人

婚后,因没有感情的滋养,妻子一方感觉到孤独,于是去抓丈夫,去控制丈夫,而丈夫则觉得,本来就缺感情基础,更不愿被妻子紧紧抓住,那会让他重温幼时被妈妈吞没的噩梦,所以丈夫要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爱好或者其他女人。

【三】恋子情节的产生

妻子感觉到更加孤独无助,但她越抓,男人跑得越远。等有了孩子后,妻子终于发现,孩子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她内心的空洞,于是,她开始抓孩子。并且,最好是个儿子,那么,儿子不仅弥补了情感空洞,还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情欲的空洞。结果,她把儿子抓得更紧。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4)

儿子被妈妈抓得很紧,那女儿呢?若妈妈内心比较健康,则可能给予同样待遇,也会被妈妈抓住,但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则女儿容易成为妈妈的“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被妈妈厌恶乃至虐待,于是,造就了一个同样没有安全感甚至内心空洞更大的女性。

丈夫逃离妻子时,会愧疚与不安,也担心后院起火,当发现儿女可以填补妻子内心的空洞时,他也会将儿女推向妻子身边。

所谓的恋母情结,在中国出现了变型,爸爸甚至不与儿子竞争,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儿子推给妻子,这样他就自由了。于是,他也参与造就了另一个自己。

过去主要因重男轻女,现在则主要因男人想逃离妈妈的潜意识的动力,导致做父亲的男人不仅逃离妻子,也逃离女儿,与女儿的关系也很疏远。

这导致女儿即便在母爱一环上有所改善,但在父爱一环上仍相当欠缺,于是女性对得到异性的爱要更为绝望一些。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5)

总结一下,即男孩得到母爱表面过多但质量堪忧,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被吞没创伤,这导致男孩不能表达情欲,并且会比较被动;

女孩则得到母爱和父爱都比较少,容易有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而她们虽也有被吞没创伤,但比较少,所以相对男孩要主动很多。

【四】重复的又一次开始

这样的男孩女孩长大了,男孩抗拒表达情欲,抗拒亲密,同时被动;女孩则不知情欲是何滋味,并因被抛弃的创伤,而对亲密有强烈渴求,但又觉得得不到,所以会找容易掌控的男人,也即被动的男人。

于是,又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情爱。

【五】双重恋子情节的形成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

于是导致一个独特中国现象:儿子必须和妈妈黏得紧一些,不能逃离;儿子和妻子疏远,却成了可以接受的现象,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

【六】形成婆媳斗争

结果,婆媳关系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至于公公,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注脚,没有人争夺他。

【七】可趁之机

婆媳关系中,谁都赢不了,妈妈毕竟不能得到儿子的情欲,妻子也得不到,但男人的情欲总要去找一个地方安放,于是,妓女或小三,就成了一个平衡物而广泛存在于重男轻女最严重的地区,而做小三的女子,也常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得到爱最少的女子。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现象。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6)

如前文所述的事例,其实婆媳间的矛盾本质,就是在争抢孩子的抚养权利,争抢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实际上,婆婆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丈夫,而儿媳、儿子才是带孙子的主体;

同样的,儿媳儿子也没权利要求老人抚养照料孙子,他们彼此才是孩子的主要负责人。

婆媳关系,本就是一个谎言

大家庭并不是问题,假若大家庭尊重小家庭的独立性,并且,公公婆婆彼此相爱,他们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那么即便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婆媳关系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婆婆失去的只是自己生命中第二重要的人,那是可以承受的。

同样的,岳父岳母假若彼此深爱,那么,他们和女儿女婿住一起也不是问题。

切记: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负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

婆媳矛盾归根结底是谁的问题(婆媳矛盾的背后)(7)

淅爸有话说:对于把孩子当成第一顺位精神寄托的家庭,恋子情结必然会产生,而婆媳关系也是在此间不断轮回。唯有认清这一点,大家庭才能尊重小家庭,婆媳矛盾才会不重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