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2)

北京荣宝202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时 间

2020.12.18-12.19

拍 卖 时 间

2020.12.20

展 拍 地 点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1号)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3)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4)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5)

敦煌

自从一九OO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出土了包括由晋、十六国、隋唐、一直到五代宋初的4万多件书法墨迹,是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6)

藏经洞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隋末唐初,初唐四家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渐起,楷书渐至成熟,至七世纪中期终成定式,为唐代书法第一次高峰,也是写经书法最为精妙之时代,其楷法森然足为万世宗法,此风延及盛唐,而笔法略变,稍见丰美。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7)

北京荣宝2020秋“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古籍善本”专场幸运的征集到一卷初唐写本《妙法莲华经卷二》,笔沉静刚健,书写灵动,飘逸中不失端庄,整卷气韵连贯,超凡脱俗,佛光闪耀,光照千古,可为家藏供养千年法宝。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8)

此卷与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相比较,两者在结字和笔法上也有近乎相似的一致性。字体清秀端庄,笔画提按顿挫恰到好处,结字各成体势,是初唐时期比较典型的楷书风格,试以此帖进行对比。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9)

《唐三藏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即是《慈恩寺圣教序》,永徽四年(653)立,唐代褚遂良书,褚遂良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传世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0)

褚遂良

今试以比较两书法之异同,通过与初唐书法四家之一,素有“唐代书法的广大教化主”之称的褚遂良碑帖相比较,以清晰的展现此件《妙法莲华经》卷二之风格特点。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1)

(左图为褚遂良《三藏圣教序》,右图为《妙法莲华经》卷二)通过对“教”、“藏”、“师”三字的对比,可以窥见其中的异同。褚遂良《三藏圣教序》中“教”字是典型的褚体风格,横画变化多端,提按丰富,笔势连贯流畅,字体流美,此“教”字“土”部横画长展,“土”部上“丿”画收紧,收放鲜明,右部“文”旁上“丿”短促,捺画长舒展,整幅字收放自如,个性明显。与《妙法莲华经第二》之“教”字部首收放正好相反,而体势更显平衡,教”字“土”部横画收紧,“土”部上“丿”画长舒,右部“文”旁上“丿”长展,分量恰到好处。再看第二个“藏”字,褚体更显的平正柔美,结字严谨,《妙法莲华经》卷二“藏”字向右上取势,“臣”部更为紧凑,长捺放出,两字体势略显不同,而用笔基本一致。再看“师”字,褚体以平正和美为主,字内空间布白匀称,《妙法莲华经》卷二“师”字右上取势,相对褚体,更显跳宕,笔画更加刚劲锋利。从上述两种字体的结构和笔画分析,褚体更加柔和匀称,而《妙法莲华经》卷二更加险峻,两字在字法、笔顺上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笔画瘦劲,收放合宜,整体风格楷法严谨,法度森森,是初唐楷书的典型代表之一。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2)

是卷全长约七米,为《妙法莲华经》卷二,起于卷二譬喻品第三“力、无所谓,有大神力”,终于卷二末“妙法莲华经卷第二”,卷末拖燕尾,最是完整,细乌丝栏,品相完好,未经装裱,可观初唐麻纸原貌,纸经染色,且又砑光,又称“经黄打纸”,质地细薄洁净且又韧实,与吐蕃统治敦煌及归后之义军时代写经纸迥异。可见初唐国力之强盛,文化之被及,手工业之发达。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3)

而自八世纪以后写经楷法略见不整,直至八世纪晚期吐蕃统治敦煌,更是渐有乱象。而细分来看,初唐书风亦有早晚渐变。今以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所书《三藏圣教序》作为比对,可以发现,到武则天时期左右,风格已不如隋末唐初风格之峻整秀丽。参见饶宗颐主编《敦煌书法丛刊》第十八卷《碎金》第一分册P17-19,伯希和发现,现藏于法国卢浮宫,编号Pelliot Chinois 3831。久视元年尚在初唐,较之《三藏圣教序》虽楷法严谨,但笔法已少方圆俱备、婉妙空灵之态。而此卷《妙法莲华经》卷二初唐楷书相比,《妙法莲华经》卷二更显上等,结体凛然有序,笔法飘逸灵动,收放自如,譬如乐曲,平铺直叙则淡而无味,唯和以节律起伏方动人心,书法亦如是。是卷尽显书趣,实楷书神品。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4)

(图为《三藏圣教序》藏于法国卢浮宫,编号Pelliot Chinois 3831)昭和25年(1950)此卷曾作为二十余卷敦煌写经展品之一于古屋幸太郎柏林社展览。在《考证》一篇文章中,除过录写经文字之外,另引用有藤枝晃著述和《书道全集》文字,《书道全集》中敦煌写经“黄仕强传”有关图文亦有采录。日本学者、书道学家中村不折认为“黄仕强传”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之后不久书写,而栗山万叶庄山人则以为此卷书法与“黄仕强传”书法颇为相似,当是同时代书写。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5)

(图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黄仕强传》)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6)

北京荣宝2020秋拍拍品

《妙法莲华经》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7)

LOT.1070 初唐法书《妙法莲华经》(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提要:是卷全长约七米,为《妙法莲华经》卷二,起于卷二譬喻品第三“力、无所谓,有大神力”,终于卷二末“妙法莲华经卷第二”,凡16纸,其中整纸14,残纸2纸,整纸长46厘米,纸高26厘米,乌丝栏高20厘米,每纸28行行17字,卷末拖燕尾,最是完整,细乌丝栏,品相完好,未经装裱,可观初唐麻纸原貌,纸经染色,且又砑光,又称“经黄打纸”,质地细薄洁净且又韧实,与吐蕃统治敦煌及归后之义军时代写经纸迥异。可见初唐国力之强盛,文化之被及,手工业之发达。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8)

局部

此卷书法飘逸靈動,精妙絕倫,信初唐名手所書。至七世纪中期终成定式,为唐代书法第一次高峰,也是写经书法最为精妙之时代,其楷法森然足为万世宗法,此卷《妙法莲华经》之书法为初唐楷书最上等,结体凛然有序,笔法飘逸灵动,收放自如,譬如乐曲,平铺直叙则淡而无味,唯和以节律起伏方动人心,书法亦如是。是卷尽显书趣,实楷书神品。

敦煌妙法莲华经小楷(佛光闪耀光照千古)(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