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

在湖北利川市狮子坝乡民主村有一个这样的传言:

有一座“蛇坟”,每年三至九月,有缘人都会幸运地看到,群蛇在蛇坟上聚会的奇观。在五年时间里,已经有20多个人亲眼目睹过这种恐怖聚会了。据当地村民说,这座坟底下埋的不是蛇,而是一个被群蛇“追杀”了5年,最终被咬死的捕蛇人。

这则传言到底是真是假?为何这些蛇会追着这个捕蛇人不放,它们真的会记仇吗?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

被群蛇“复仇”的人名叫程地明,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流行吃蛇,蛇肉的价格一直上涨,同时催生了养蛇和捕蛇行业,程地明就是在这时加入了捕蛇人的行列。

由于喜欢捕捉无毒的菜花蛇,所以程地明在最初几年一直顺风顺水,即使被菜花蛇咬伤了,也没有太大的危险。群蛇结束冬眠的春天,和蛇出没最频繁的夏天,是捕蛇人赚钱的好时间。运气好的时候,程地明一天就能抓上几条蛇,一下子就能抵得上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2)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程地明成了当地有名的捕蛇人,一些想要学习捕蛇的年轻人都来向他请教,甚至跟随他一起外出捕蛇。

1986年4月17日上午,程地明约了两个本地青年周帮军和瞿亿华上山捕蛇。来到当地一个叫菜家坪的山上找菜花蛇,却发现有一条红花野鸡项蛇从草丛里窜了出来。由于这种蛇有毒性,不能卖钱,程明地马上就把它打死了。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3)

但是随后,他就见到了自己以前从未见过的怪异场面。在打死了这条蛇之后,他刚走出10几步,就有7条野鸡项蛇一边张大嘴巴发出“吱吱”的怪叫,一边从他身后追来。程地明愣是硬着头皮打死了4条蛇,但是随着他打死的蛇越来越多,从周围赶来的蛇也越来越多。

这时候的程地明被吓得直冒冷汗,意识到了事情的古怪后,他赶紧招呼两个年轻人一起打蛇冲出重围,这才逃回了村子。

后来,听说了这件事赶来求证的村民,在仔细查验后发现,光是地上死掉的野鸡项蛇就足足有73条之多,可想而知,当时围攻三人的蛇之上也有上百条了。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4)

经过这件事后,程地明想起了蛇会“记仇”的传说,于是歇业两年,大有金盆洗手的意思。谁知道这一年菜花蛇的价格居然涨到了30元一条,丰厚的利润让程地明忘记了恐惧,又开始重操旧业。

这天,他刚捕到一条1.2公斤的松花蛇,正高兴地往回走,谁知道脚边突然窜出一条青竹彪蛇,咬伤了他的脚趾。

同年8月的一个傍晚,在看到路边一条菜花蛇后,程地明急匆匆地飞掌一扑,结果右手拇指又被咬伤,原来这是一条有毒的野鸡项蛇。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5)

有了这两次经历,程地明发誓以后再也不捕蛇了。可是蛇似乎不想放过他,处处与他作对。1989年、1990年两年里,他又被蛇咬伤了3次,好在因为有人救助侥幸保住了性命。

但是人不可能一直倒霉,也不可能永远幸运。1991年农历七月十五,程地明去菜家坪的田地里除草,刚上坡一会儿,他就发现有三条野鸡项蛇在地里游窜。经过多次被毒蛇咬伤的经验,他没打蛇。下午三点前后,妻子王金平从田里回家做饭,留下了程地明一个人在田里干活。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6)

结果几条毒蛇开始向程地明发起进攻,他在田里与毒蛇展开激烈搏斗,打死了17条毒蛇,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他也被毒蛇咬伤9处。

下午6点,王金平去田里送饭时才发现,丈夫早已变成一具死尸。地里70余株玉米被打断,可见当时人蛇之战多么惨烈!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就在离此不远处玩耍的儿子却安然无恙。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7)

到这里事情还没有结束,自从程地明被埋葬后,坟上每年都有蛇群聚会,因此当地百姓恐怖地称其为“蛇坟”。据一位村民讲,蛇群就像人开会一样,从四面八方朝这里赶来,聚会结束,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他说,远看有一种蛇像鸡一样有大红冠子。去年他们7人等蛇群离去后,还到蛇坟周围作过仔细观察,坟周蛇的臭气尚存,杂草就像被风压过一样。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8)

蛇记仇吗?

为何这些毒蛇会一直盯着程地明不放,它们真的会记仇吗?在捕蛇人身上发生的怪事究竟该如何解释?

在哺乳动物界,我们经常看见一些食草动物为了保护子女与狮子老虎对抗的情景,也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所以将蛇类视作一种阴狠毒辣的生物,同时很自然地将它们看作是“记仇的小人”。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9)

但其实,无论是“恩惠”还是“仇怨”,蛇都是看不出来,也感受不到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来说说为什么人和一些哺乳动物能感受恩怨。

人之所以能够有丰富而独特的情感,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皮层有很多“沟沟坎坎”,情感在大脑神经里面长距离的传输,是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所以我们会对一个简单的动作做出复杂的评价和反应。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0)

而哺乳动物也有类似的“大脑皮层”,但它们的功能可能只有人类的百分之一,所以它们能够明白亲情这种最本能的情感。但蛇是没有这种结构的,甚至它们的记忆力很弱,连记住一个人都很困难,更别提复仇了。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1)

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边缘皮层

那么,为什么故事里的野鸡项蛇会专门盯着程地明咬呢?

这是因为菜花蛇在受到刺激后,就会放出一种臭气,这种臭气中蕴含着一种菜花蛇专属的信息素,经常抓捕菜花蛇的程地明身上就留下了这种信息素。(补充说明:菜花蛇被攻击的时候会从肛门腺散发出一种带有浓烈臭气的液体阻吓攻击它的动物,但是这种东西不会吸引野鸡项蛇)

由于菜花蛇以“毒蛇”为食,所以它们是野鸡项蛇的天敌。而当程地明在野外靠近毒蛇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野鸡项蛇会嗅到他身上携带的种信息素,感觉自己安全受到威胁,为了自保从而发起攻击。但绝对不是因为菜花蛇的这种信息素把野鸡项蛇吸引过来。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蛇“记仇”一说。

不过,老一辈捕蛇人却对此深信不疑,有的人甚至立下“三不抓”的禁令:不抓抱卵产子的母蛇,不抓墓穴下的老蛇,不抓蛇来自己吃。

老人说,吃过蛇肉的人身上会有一种腥膻味,人闻不出来,但蛇却可以。捕蛇人带着这种气味到深山里,蛇就知道天敌来了。

虽然这些玄乎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不过老人接下来说的一句话却很那人寻味:“有些规矩,你可以不信,但却不能不遵守,举头三尺有神明,入了这行,你就必须这么干。”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2)

为什么蛇群要聚会?

那么蛇群会聚会有怎么解释呢?而且还偏偏选在被蛇咬死的捕蛇人的坟头上。

蛇群大规模聚会现象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冬眠。蛇冬眠必须选择干燥、温暖的洞穴居住。而且蛇类在冬眠时,喜欢群居,一个冬眠洞穴内少则三五条,多则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它们群居的原因可不是缺少冬眠的洞穴。而是当它们挤在一起的时候,比单独冬眠暴露在寒冷空气中的皮肤要上很多,从而使它们能将体内很少的热量保存得更多,甚至使体温增高1~3℃,提高冬眠存活率。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3)

这种现象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有一片世界上最大的蛇海。每年春天,有数千条红边袜带蛇在经过漫长的冬眠后,出来透气、玩耍、伺机交配。(真实图片易引发密集恐惧症)

第二种是夏眠。我们常说蛇是冷血动物,准确地说,蛇是变温动物,因为它们既无法适应冬季的低温,也无法适应夏季的高温。

当夏天气温高于35℃时,蛇的体温升高。此时,它们就会躲在大树下、水池边等阴凉潮湿的地方降温。甚至一些蛇会躲在树荫下潮湿的地方,一动也不动地进行夏眠。等到最热的时候过去,它们就又会苏醒了。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4)

第三种则是交配。一些地区的蛇会在春夏季节,聚集在一起进行交配,有的蛇还会缠绕在一起形成壮观的“交配球”。

根据村民的描述,在7到8月的时候,蛇群就会聚集起来有的作拜坟状,头一伸一弯的;有的作仰望状,抬着头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注视着一个方向;有的似嬉戏状,几条缠绕,像扭麻绳。

虽然程地明被蛇咬死的事例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有关蛇坟的描述却很可能是当地村民的传言。而且即使毒蛇的生存习性符合这些条件,但是蛇群只聚集在他的坟头却没有科学依据。

捕蛇人遭遇蛇王(捕蛇人打死73条毒蛇)(15)

其实这些传言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蛇在我们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蛇既是与龙一样具有灵性的生物,又被我们贴上了阴险狠毒的标签,类似于“鬼神”那样让我们敬而远之。所以蛇会“复仇”的传言或许也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人与蛇相互敬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