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只有一首诗是有意境的 诗经第三首诗卷耳

《卷耳》是《诗经 周南》的第三首。这首诗是写一位劳动的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诗经》中以思夫为主题的诗有很多,但这首诗与众不同,它大部分的内容是通过想象来展开。主人公的感情通过想象曲曲传出,想象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寄托和激发了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令后世的我们读后唏嘘不已。

诗经中只有一首诗是有意境的 诗经第三首诗卷耳(1)

采 采 卷 耳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zhì)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huī)隤(tuí)。我姑酌彼金罍(léi),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sì)觥(ɡōnɡ),维以不永伤。陟彼砠(jū)矣,我马瘏(tú)矣,我仆痡(pū)矣,云何吁(xū)矣。

第一章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zhì)彼周行。

我们先了解一下题目中的卷耳,卷耳:今名苍耳,一种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用,也可入药。采采:采了又采。顷筐:浅筐,类似于今天的簸箕。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心事重重,虽然采了又采,可还是采不满一口浅筐。

嗟:语气助词。怀:思也。寘(zhì):同置,放置,放下。周行:大道。朱熹《诗集传》:“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寘之大道之旁也。”嗟我怀人,即怀念我的心上人,是点名此诗主题之句。

女子在采卷耳的过程中,想起了在外的丈夫,于是,心思再也不能集中于手上的活计,因心不在焉,卷耳菜怎么也采不满筐,后来干脆弃置在大路旁。这种体验,想必我们当代人亦有过吧?

诗经中只有一首诗是有意境的 诗经第三首诗卷耳(2)

野生卷耳花

第二章 陟彼崔嵬,我马虺(huī)隤(tuí)。我姑酌彼金罍(léi),维以不永怀。

陟:升也,即登上。崔嵬:岩石高低不平的土山。我:是女子想象中的丈夫,此后的“我”都是一样的所指。虺(huī)隤(tuí):腿软的病,朱熹《诗集传》:“虺隤,马不能升高之病。”姑:姑且。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所以叫金罍;金罍,大夫器也。当时,酒器很有讲究,天子以玉,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维:发语词。永:长,《说文》:“永,长久也。”怀:思念 。《诗集传》:“此又托言欲登崔嵬之山,以望所怀之人,而往从之,则马罢病而不能进。于是酌金罍之酒,而欲其不至于长以为念也。”

女子想念着丈夫,也想象着丈夫,此时此刻,是否也如自己一般在思念着对方?他登高怀人,可偏偏马儿疲病不能行,于是,只好借酒来浇愁。

第三章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sì)觥(ɡōnɡ),维以不永伤。玄黄:马病毛色变黑黄,黄本马之正色,黄而玄为马之病色。兕觥:犀牛角制成的大酒杯。伤:忧思。此章与第二章意思相近,句式也一致,只是个别字词的变化,但情势似乎更紧迫了些:马儿由疲至病,情感由怀到伤。

第四章 陟彼砠(jū)矣,我马瘏(tú)矣,我仆痡(pū)矣,云何吁(xū)矣。

砠(jū):多土的石山。《毛传》:“石山戴土为砠。”瘏(tú)、痡(pū):病;朱熹《诗集传》:“瘏,马病不能进也。痡(pū):人病不能行也。”仆:驾车者。云:语气词;何:多么,何等;吁(xū):忧叹也。诗的第四章,情况更加惨淡,人马均已病倒,而心中的忧思如桃花潭水,愈见深长;如南山之石,不骞不崩。

诗经中只有一首诗是有意境的 诗经第三首诗卷耳(3)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首诗共四章,开头写一位女子在野外采摘卷耳,情不自已,想起了自己的丈夫,于是思绪纷飞,停下手中的活计,想象着在外行役的丈夫:人马困顿,借酒来缓解心中的疲劳与忧思;以至后来人马俱疲病,情势越来越严重。结局怎样,让人不免为之忧心不安。

清方玉润点评:一章已有一往情深之慨,二三四章皆从对面着笔,历想其劳苦之忧,强自宽而愈不能宽。末乃极意摹写,有急管繁弦之意。后世杜甫“今夜鄜州月”一诗,脱胎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