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汤镇台战场立功却被贬(汤镇台立功被贬)

《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故事由沈琼枝转入汤镇台,汤镇台的故事结局跟肖云仙很像,他是个武将,打仗立了功,取得胜利,报到朝廷却批好大喜功,不仅没用提拔反而连降三级。

汤镇台是扬州人,他是个武将,在外任职三十多年,故事开始时,他被调职到贵州平叛苗人挑衅,有个苗子酋长抓了当地一个秀才,要500两银子才肯放人。

儒林外史汤镇台战场立功却被贬(汤镇台立功被贬)(1)

贵州的雷太守是个老进士,对当地苗情很熟,他提议不要打仗,直接让人去苗人部落要回被抓的秀才,为了一个秀才何必大动干戈。

汤镇台不同意,他认为,苗人抓了秀才,就是坏了朝廷体统,一个秀才要500两,再去一个使者倘若抓住要1000两,如果太守大人被抓住要10000两,这成何体统,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去平叛这些作乱的苗人。

太守和镇台两个人讲话不投机,雷太守建议报告上级,听上级批复。几日后,上级批复下来,让带领兵马,去平叛作乱。

汤镇台看了批复,扣留了上级书办,深夜送了五十两银子,请书办把“带领兵马”,改成“多带兵马”,书办答应了。

儒林外史汤镇台战场立功却被贬(汤镇台立功被贬)(2)

新年,汤镇台准备带领军队平叛,守备将领说日子不吉利,汤镇台说,不碍事,兵法胜在运筹帷幄,他调兵遣将安排布阵,果然将作乱的苗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败而逃。

汤镇台清点自己人马,并没有什么损失,部将都来恭贺大捷,镇台也很高兴,回来见了雷太守,却不问战争打得如何,只问作乱的苗人首领和被抓走的秀才下落。汤镇台起初不以为意,后面上级发文也只问此事,汤镇台发愁。

镇台的公子从老家带回一个下人,熟悉贵州路径,愿意去打听,汤镇台很高兴,赏了他五十两银子,让他去打听两人的下落。

下人果然打听到,这个被打败的苗人酋长不甘心,要带人来偷袭汤镇台报仇。汤镇台得知消息后,将计就计,做了周密安排,果然将苗人酋长和被抓的秀才全部抓获。

这件事完结,汤镇台舒了一口气,雷太守也很高兴,报给朝廷,批复却是:汤镇台好大喜功,带领军队白浪费朝廷钱粮,降三级待用。

汤镇台看了批文,叹了一口气。不久,新来的接替的官员到来,汤镇台交了印,带着两个儿子收拾行李回扬州老家。

汤镇台的两个公子做举业,十分重视,逢人到处讲,一直讲到妓院去,讲得绘声绘色,非常隆重,让听得妓女乌龟听得直吐舌头,明白进考场是件大事(四十二回 )。

两个公子去参加乡试,让小厮准备各种吃食,考场用品,十分精细,考完了请戏班子来谢神,请的就是鲍廷玺的三元戏班子。

儒林外史汤镇台战场立功却被贬(汤镇台立功被贬)(3)

鲍廷玺的养父鲍文卿当年是戏子中非常有骨气的人,一定要自己挣的钱才做得肉,不肯多占别人一丝便宜,他的养子鲍文卿在他去世后,被鲍老太做主娶了一个搅家精太太,鲍老太把他们赶着分了家,如今鲍廷玺已变成一个油嘴滑舌的人。

鲍廷玺让戏班子给两位汤公子演完戏,又想让小戏子伺候两位,被汤公子拒绝了,鲍廷玺又提议要带着汤公子去逛逛。

汤大公子带着礼物去看唱戏的葛来官,汤二公子跟着鲍廷玺逛,结果被无赖盯上了要敲竹杠,把他衣服扒了,拦住门要他出钱才放人,鲍廷玺脚底抹油早溜走了。

汤家的小厮找到汤大公子去救二公子,大公子提着都督府的灯笼,推开众人,一脚瞪开大门。一帮无赖看他有些手段,又见他提着都督府的灯笼,不敢拦他,四散逃走了。过了几十天,乡试发榜,两位公子都没中,领了落卷,在家里生气骂考官不通。

汤镇台被降级,带着公子返回老家,镇台在外三十年,如今归家,不想再过问朝廷事,只想守着两个儿子好好读书。闲来无事,他拿起儿子写的文章看,看得直皱眉头:这种文字,如何能中?心里想请个擅长举业的先生。

不久,汤镇台的萧朋友来看望他,谈及请先生的话,萧朋友推荐了余大先生,汤镇台让大公子跟着萧朋友去请先生,大公子漫不经心地写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帖,被一本正经的余大先生拒绝了,故事至此又转入余大、二先生。

《儒林外史》里的人物基本都是瑕瑜互见,汤镇台就是如此,他是武将,他也精于兵法谋略,作为一个武将,他是极其优秀的人才。他办事细致精明,但是他算不过老谋深算又善于揣摩上级心理的文官雷太守。他的降级,在后面他也悟出是惹得同官不高兴,背后做了动作(四十六回),他的两个公子虽然可笑,但是不能抹杀他的功绩与人品,也是带出后面的故事需要。

儒林外史汤镇台战场立功却被贬(汤镇台立功被贬)(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