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故乡田野(乡土散文庄稼地里的花)

乡土散文故乡田野(乡土散文庄稼地里的花)(1)

大千世界,花象万千,大小不等,花时不同,色彩各异。

庄稼地里,最先登台亮相的是油菜花。油菜花,在农作物中可算名门望族。它开放时,最为热烈,很是恣意。在水川平地里,成方成块,在二阴山区,则汇聚成气势宏大的金黄阵营,满坡遍屲,延绵二里、三里亦是常见。若是在青海高原或是山丹草原上,油菜花延绵开放数十里,也不少有。初开的油菜花,青绿中夹杂着点点嫩黄,好像有点儿胆怯羞涩。过不了几天,它们便抛去羞怯,肆意地展姿露色,给人以成片大块的耀眼金黄。浓郁的油菜花香,引得蜂舞蝶飞,好一派红火热闹景色。举目望去,山野的沟沟洼洼,平坦的阡陌田野上,一片片油菜花,在阳光照射下,开得纯真透彻,热烈奔放。人们打浇水、除草、挖野菜,穿行于埂垄间,就像行走在金黄的花幕之中。

乡土散文故乡田野(乡土散文庄稼地里的花)(2)

油菜花开过,紧随着豌豆、蚕豆花相继开放。豌豆秧子有点柔弱,它们丝蔓相互勾连,就像手拉着手,互相扶持站在地里。那些对生的豌豆叶,像蝴蝶的绿翅膀,在微风中摇曳。那淡红、白色、紫红色的豌豆花,恣意地绽放在绿叶间,鲜艳美丽,诱惑的人们不忍离去。一朵花就会结出一个嫩绿的豆荚。蚕豆的秧子,茎挺枝壮,它的花自然比豌豆花大了许多。蚕豆的花心儿,颜色分作为黑白各半,就像一双黑色的眼睛。远远望去,就像打了浓浓的眼影。蚕豆花不凋谢,花瓣上那双黑眼睛就不知疲倦地一直睁着,等待豆荚的诞辰。

小麦花是农田里温婉朴实的小姑娘,它没有艳丽、婀娜的身姿,也没有醉人的芳香。它很低调,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地开了;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望,她又静静地谢了。小麦花长得细碎、渺小,朴实、内向,一点儿也不张扬。它们小得连那些最爱拈花惹草蜂儿、蝶儿,也不来亲近它们。小麦花就靠着阳光的微笑和一缕微风的拥抱,去完成它们美好的花事。麦穗们带着满脸的灿烂,满怀的甜蜜和幸福,伫立在田野上,不断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努力哺育颖壳里的籽粒成长。小麦花细小如芥,但伺候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总把麦子扬花看作盛事。在小麦扬花的日子里,他每每巡视地头,盼着风和日丽天气——这里面,隐藏着他对丰收的满满期冀和盼望!

盛夏的洋芋花,开得可谓热烈、盛大。洋芋花是十足的“宣传家”,那些花朵,个个像朝天劲吹进军号和高声宣讲的小喇叭。那小喇叭里发着极富鼓动力的语言:“好肥、好水、艳阳天,大家趁着大好时光,使劲地长!亩产3500斤是我们的目标,2900斤是底线!兄弟们,加油!”那些长在洋芋秧子上碧绿的卵形叶片,像无数双小手,在微风中“噼里啪啦”地使劲鼓掌,也在鼓励埋在泥土中的洋芋块茎迅速嘭长。

乡土散文故乡田野(乡土散文庄稼地里的花)(3)

庄稼花中,开得最张扬、最妖艳的,就数荞麦花。它是秋天作物,出土不久,它就“红杆杆,绿叶叶”,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九月初,花儿一开,便“似云如霞,粉红一片”,招惹的那蜂儿蝶儿直往花心里扑。眼看看寒霜降临了,它还在卖弄风姿,人们就说“荞麦花,不害羞,一直开到霜打头。”收割时,茎秆上还带着绿色的籽粒。那些成熟了的籽粒皮肤又粗又厚,人们就拿它做杂粮、当饲料。现在,荞麦可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座上宾”,所以,农村庄稼地里的荞麦花开得更欢实了。

其实,农作物开花并不是为了人们欣赏观看,那些大大小小、艳素不一的花朵,是植物们传粉受精、繁衍后代的器官,至于“美与不美”,那全是人们“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感言而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朵花都包含禅风寓意和自然法则在里面!


审阅:宋聚新

简评:本文写了油菜花、豌豆花、小麦花、洋芋花等,多姿多彩,缤彩纷呈,是一场农事花语的盛宴,让读者领略到了乡野田间的美丽风光。

终审:严景新


作者:赵智远,甘肃古浪人,从事过新闻、教育、宣传、文史诸工作。中国乡村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记者协会会员。从永登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职上退休。作品有:《永登传说故事》集。文史随笔集《玫海撷瓣》《史河一瓢》,散文集《山情水韵》等。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