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

大家好,我是禄宪,一个创业老兵。

如果你正在创业,准备创业,或者想要转行。

还请耐心看完《易经》“或跃在渊”的智慧。

这也是创业的本质:练就“佛祖之心”和“帝王之术”的智慧。

具体我们往下看:

第一步:放松心态,大道至简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天下第一卦”乾卦对事业发展六个阶段的概述: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

第一阶段我们要“潜龙勿用”,好好学习知识和技能;

第二阶段我们要“见龙在田”,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跟着前辈进行实践;

第三阶段我们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勤奋工作和反思精进以提高能力;

第四阶段我们要“或跃在渊”,勇于进取,积极创业,从而练就出“帝王之术”和“佛祖之心”;

第五阶段“飞龙在天”,事业飞黄腾达,着手培养接班人,同时多学多看训练格局;

第六阶段要么“亢龙有悔”事业终结;要么“见群龙无首,吉”将事业转交给别人自己功成身退。

乾卦的其他爻都在讲“龙”,第三爻第四爻不讲龙了。告诉你,“龙”想成功就必须放下“龙”的架子先当牛做马,再鲤鱼跃龙门,否则一生将碌碌无为。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

“或跃在渊”这个词出自易经乾卦第四爻。意思从“当牛做马”到“鲤鱼跃龙门”的这个过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人生都没有遗憾。

创业也是一个练就“佛祖之心”和“帝王之术”的过程,或成功或失败,人生都没有遗憾。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3)

当你通过工作实践和反省精进,有了对行业的驾驭能力后,就会思考人生更高的追求。

这正是“或跃在渊”的阶段。

下一步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自己创业,跟着别人创业,还是转行到自己更喜欢的行业?

这是三种不同的执行“或跃在渊”阶段,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我们逐一来分析。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4)

第一种:自己创业当老大

毫无疑问,这里不再提“龙”就是告诫我们,选择自己当老大来创业,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各种磨难的考验,享受“鲤鱼跃龙门”过程的痛苦与快乐,才能够练就出“佛祖之心”和“帝王之术”,那具体怎么做呢?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既要读圣贤书,也要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此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欲练帝王术,必先找回佛祖心

想要找回佛祖之心,就应该明白“人之初,性本善”。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5)

如来佛“释迦牟尼”涅槃前也曾说“众生皆佛,自性自渡”,我们只是把佛祖心丢了而已。

找回佛祖之心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它是怎么丢的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6)

是因为我们接触了太多精于算计的人和事,于是慢慢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

比如,我们看了太多产品营销、公司管理、市场推广类的书,但这些书其实都只停留在普通的“术”的层面,其与“帝王之术”相差甚远。佛祖之心属于道的级别,帝王之术亦属于道的级别。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7)

《道德经》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也是一样,人心都是向善的。

当你过分研究术层面的东西,慢慢丢掉了自己的“佛祖之心”后,你就越来越不懂用户需求,越来越不懂人心,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8)

如此,你的事业不管做多大,都会变成对自己的煎熬,企业越大你就越痛苦。

找回佛祖之心的第二步就是换掉自己内心的偶像。

不要再去崇拜某些奸商、资本家,而是以圣人为榜样,坚定信念,固守本心,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德的人,什么才算有德的人呢?

《道德经》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就是说:真正有德者,是顺应自然大道规律的人,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死板教条约束的书呆子,如果为了不落人口实而装作很有品德的人,其实是没有德的人,他们为的是贪图好名声和更多利益。那什么才是顺应规律的上德呢?

我先讲一个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9)

“三皇五帝”之一的舜是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鼻祖。

舜的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其中有一次,舜正帮家里挖井,父母兄弟三人就把井给填了,想要活埋了舜,三人以为这次肯定得手了,就在屋里商议如何处分舜的财物,正当弟弟准备收编娥皇和女英这两位嫂嫂时,舜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吓得他们目瞪口呆。

但即使这样,舜依然十分恭敬孝顺父母,不敢有半点不敬。舜没生三人的气,反而对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动,从此再也不怀陷害舜之心了,其弟弟象在舜的感化下,最终也用感化的方式治理好了一方子民。

舜顺应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这个自然规律,通过感化让自私的人变成无私的人的做法,就是顺应规律的上德。

我们创业者虽无法做到像舜这样的民族圣人一样,但我们可以以其为内心的学习榜样和崇拜对象啊,也尝试用感化的方式培养员工,而并非学的像部分奸商那样唯利是图、压榨员工。

这样我们公司的管理难度就会成倍的下降,管理者也就不会陷入到拼命学习了大量的管理制度,最终还是不能管理好公司的恶性循环之中。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0)

这也正是《道德经》讲的“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啥意思,就是说管理者与其用各种严苛的制度束缚员工,失去人心,还不如尝试一下用菩萨心肠感化员工,只要你有耐心,员工的心一定会慢慢被你感动融化的。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1)

我们看看,很多公司出点问题大家就巴不得它倒闭,但为什么华为出问题全国人民却在众志成城的尽力帮它呢?

因为人们都有一颗向往善良的心,知道谁真的有良心,谁是在做样子。

华为和某些电商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为是真的在努力把员工、客户和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2)

你看,任正非能把99%的“股份分红权”给了员工,自己只拿1%不到,就这份胸襟全国有几个创业者能做到。

他换来的是员工的艰苦奋斗和死心塌地,反过来又成就了员工的能力成长,做出更好地产品又能深得用户的信任。其影响还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比如他当时的这个决定,影响到全世界的通讯行业的格局了吗?必然是有影响的!

如果任正非当年没得到人心,他能做到今天吗?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3)

不过我们也不要照抄人家,我们要学习人家用佛祖之心和帝王之术的顶层设计,在方方面面都这么做,而不是抄某一方面,否则就成了东施效颦的笑话了。你就又回到术的层面转圈圈去了,那你就离道就又远了。

我们很明显能看到的就是,任正非的佛祖之心让他的企业就算遇到一些小问题,也不会面临“墙倒众人推”的悲惨结局,而某些电商企业就是反面例子。

我刚刚提到,任正非把99%的分红权给了员工,却把股份的决策权紧握在自己手中,为什么?

因为员工是普通人,有过分的“贪嗔痴”的欲望,如果刚开始创业就给员工股份,让他们互相计算、攀比、抱怨、羡慕等等,这不是大方,这是创业者的“无能”,结果只会害人害己。

所以在把员工格局培养大之前不要轻易分散决策权,可以给他们钱或者分红权,这对他们更实际,也是顺应人性的规律,才是真正的“上德”。

我们再看一个违背“佛祖之心”,“无德”的案例: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4)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说宋国有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他就焦急地转来转去,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从早忙到晚,精疲力尽。回到家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好在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后,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对照我们当今创业者又是怎么做的:

你担心员工不思进取,就时时看看他们做的咋样,搞得员工紧张兮兮的。一天、两天、三天,他们好像没一点进步。你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费尽心机学习各种管理、绩效考核、惩罚制度,弄得自己也云里雾里,终于气喘吁吁的感觉自己做的太完美了。这貌似比故事中的农夫更疯狂吧?

殊不知,你精心策划换来的却是员工有口无心的浑水摸鱼,你大费周章搞各种惩罚制度,使用时效可能都撑不过三个月,又得重新研究更复杂的手段。

一颗麦子长大尚需三五个月,更何况是员工培养呢?

与其这样,远不如在最开始就招聘热爱这份事业的员工,并花时间带领他、感化他效果来的更持久,否则你连员工的心都得不到,还想创业成功,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5)

你也许会说我这样做不就还没赚钱已经亏死了吗?

不,并非如此!

你之所以会觉得亏,说明你乾卦的第三阶段自己的能力没训练扎实,从而距离这个项目创业成功需要的才华不够、底气不足、或者阅历太浅。从而着急上火,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才华不够、信心不足就回到第三阶段再学习,但阅历不够就必须从心态上说服自己了,这是练就帝王之术的大前提。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6)

而注定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最缺的就是自信,他没有勇气一以贯之的“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自然只能做井底之蛙。

接着我们带着菩萨心来看帝王之术

首先是帝王之术-识人之术: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7)

《曾子》有云“用师者王,用朋者霸,用徒弟亡”。

你真正的师傅就是你最讨厌的人,朋友就是和你聊得来的人,徒弟就是会听你指挥的人。

我深有体会,那些坑我最惨,让我亏了几百万,我曾经最恨的人,恰恰是让我真正学到识人之术的师傅。

而且他们也是与你能力最互补的人,因为你们的视角不一样,所以你才会恨他,他才有机会教你识人的本领。

我创业八年,前后用数千万真金白银测试过上千人。我今天基本可以做到见一个人就能大概判断他适合做什么岗位、适不适合与之合作。

这条路没有捷径,多花冤枉钱、多上当就对了,因为利益面前人的本性最容易暴露,让你看清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否则你一辈子都体会不到人性到底是什么。

接着我们看帝王之术的“不败之术”: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8)

你做的老是对的,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打仗次次输,项羽打仗次次赢,但结果刘邦是帝王,为什么呀?

事实胜于雄辩,帝王之术是吃亏中练就出来的。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19)

再看看我们民族解放战争,想想万里长征的磨难。

没错,每一个帝王的“帝王之术”都是吃亏吃多了,练出来的。

想要不败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吃一亏,亏亏更高级。”

什么意思?如果你每天吃着同样级别的亏,说明你愚蠢不长记性;

如果你很久没有吃过更高级的亏,说明你进步慢了;

而那些凡事都要讲公平,吃一次亏就难受的人,这辈子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谁也救不了你。

吃亏也讲究“道”,也要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进行。千万不要刻意为之,等你修好菩萨心就很自然的做到“吃亏是福”了。出去吃饭舍不得让朋友付钱,买东西舍不得把价格压的太狠,像这些都是有了菩萨心后的自然状态。不相信我说的可以查一查华为是怎么对待供应商的,他们是不是使劲压价找更便宜的?不是啊,他们是尽量扶持,将心比心,华为不只是得到了消费者认可,供应商一样爱它。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0)

佛家有云:“万法皆空,色即是空。”

我们追求的一切有形的东西皆是虚妄,今天不管你公司有多成功,都不能确保它不会倒闭。

唯一可以确保你哪怕负债千万,仍然可以快速崛起的方法就是:保持自己的慈悲心,去经历沧桑,锻造出自己的帝王术。

再来看帝王之术的“产品之道”: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1)

为了避免把公司做成个山寨公司,创业者必须要批判自身及公司的产品,每天都要在心里努力证明,我昨天做的产品是“垃圾”。

这也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强者会采用批判性的辩证思维给自己创造机会,施行时也会循序渐进遵循规律。

而弱者只会跟风学别人,急功近利,做出来的产品只能是“山寨货”。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拿我自身创业做文化传媒举例:

  • 我的目标是“为往圣继绝学”。那什么是“为往圣继绝学”?
  • 绝不是把圣贤书翻译一遍告诉大家就完事了,这样做的人多如牛毛。
  • 我的理解应该是:站在圣人的肩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既要批判性继承,还要能学以致用,并且用了之后效果还必须好,这样我才有可能把文化传媒这个事做好。
  • 我为什么要做“易经创业哲学”?
  • 首先,目前国内没有人在做。
  • 其次,我拿自己多年的创业经历对应过来后,发现把儒释道贯穿于《易经》的规律学中,会对我们创业者有巨大的帮助。
  • 我这次创业的使命就是把《易经》创业哲学搭建起来,给各位创业者做一个参考。
  • 从创业之初的屯卦,到企业盈利的需卦,再到市场竞争的师卦,等等以此类推的64卦。
  • 也借此来打破人们对《易经》一贯的消极认知。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2)

周朝为什么能创业成功800年?

因为文王对《易经》这种规律学的理解是集大成者,那些短命王朝,恰恰是不遵循规律,未能兼顾到方方面面。

所以古人常说“不学易无以为将相”。

对我们创业者而言“不学易无以创业成功”。

众人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但我想说:如果你说的不是真理那岂不是更好?因为你将有机会坚持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去接受磨难,练就成帝王之术啊!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3)

“成大事者,不谋与众”,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一以贯之的做好自己。

五年,十年,二十年,你坚持自己的独特的越久,就越不可能“人云亦云”,就越不可能变成“乌合之众”。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4)

“或跃在渊”的同义词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你如果放弃了菩萨心,开始为了一己私利而努力,那你的内心就跌落深渊了。此后,你越有钱你就越痛苦,心理的压力很可能还会诱导你产生身体上的疾病,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赚了钱却进了医院的原因啊。

帝王之术是一个事上练,接受磨难洗礼的过程,练成的境界是不败,练成的目的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修炼佛祖心是一个传播大爱的过程,先为了家庭,再为了员工、为了客户,最后是为社会谋福利。练成的目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

我们的佛祖之心因为至诚、至善,所以随着你阅人无数的磨炼过程,最后就能感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内心需求。

把它用在产品设计上: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5)

因为你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你们争吵交换意见的时候,这种痛苦已经刻画在你的潜意识里面了。

所以时间久了之后,凭着直觉就能判断目标用户需要什么产品,进一步逐渐探索找到正确的路,不需要什么理由,无需额外做市场调研;比如乔布斯就是很超级能吵架的人,但是他不记仇;

好多商家费尽心思用花里胡哨的手段做市场调研,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善良的心,没有一以贯之的坚持和所有人平等交心,以至于临时抱佛脚也感受不到用户内心真正的需求,只能浪费资源拿钱砸,再用大数据杀熟,让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

这样的企业有一天一定会落得“墙倒众人推”的悲惨结局。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6)

《孟子》总结修炼帝王之术是这样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此我非常感同身受。

这就是创业者的“或跃在渊,无咎”。佛祖心和帝王术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此,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辈子都光明坦荡,无怨无悔。

第二种:跟着别人创业

我先举几个案例。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7)

《西游记》中唐僧志向宏伟、信念坚定可以当老大,但猪八戒就没那个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目标,那他就选择跟着唐僧,一样取得真经,最终创业成功。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8)

再看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公司上市后,俞敏洪还必须坚守岗位继续带队,但徐小平就可以功成身退,岂不乐哉?

都是创业,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这就是当老大与跟老大的区别。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29)

《道德经》老子有云:“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句话把跟着别人合伙创业或者做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写得明明白白。

一曰慈的意思是:善良可以保证你能够和下面的员工处理好关系,这决定了你将来能做管理层还是会被淘汰,但凡一家优秀企业的管理者,一定是能慈祥善良地帮助员工,尽量让员工的想法得到支持、能力得到培养,公司才不至于因“青黄不接局面”而倒闭。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30)

最出名的案例就是诸葛亮,底下魏延能力出众吧,但魏延每次提出作战想法,诸葛亮都不给他机会让其尝试,慢慢地人才就被埋没了,他甚至对刘备也管的太多。导致后来很多人的情绪集体反弹,刘备开始疏远他,魏延想要取代他,他虽神机妙算,但死也没有料到,他死后蜀汉竟无人可用;

二曰俭的意思是:你想跟着老大混,想当管理者,你就必须生活简单朴素,不然就会败坏公司里的奋斗氛围;上行下效,如果员工都跟你学、向往奢侈的生活,那他们很快就会变成贪图富贵、唯利是图的人,开始算计利益得失,开始偷奸耍滑,归根结底是管理者错了而非员工的错。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31)

任正非那么大的成就,通勤还在经常挤地铁,管理者能以身作则,员工还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可能吗?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是:做合伙人就老老实做合伙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痛彻心扉的磨难与痛苦,格局、眼光暂时还不够,看到的往往很片面,用在自己的公司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那么正确得做法就是多提意见仅供参考,而非和老大争着抢着做决策。只有跟着老大一起去体验把这个企业逐渐做大的过程,才会有更宽阔的视野,从而有能力胜任接管老大的职责,我相信没有哪个傻到不想让下面的人变强、让企业做大的创始人。

这条路,是合伙人和管理者的“或跃在渊,无咎”,无论成败,都经受了磨炼、训练出一身才华,当然没有遗憾。

第三种:跳槽去新公司新领域挑战自己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32)

当你发现你人生最热爱的事业不是你此刻所从事的事业时,不要犹豫、立马辞职跳槽,不管多大阻力,这都是你练就格局和本领的最好机会。

我自己本人,大一开超市,大二做软件,大三做培训机构,休学去做共享单车软硬件综合服务商。每个行业一两年,深度学习思考,每次项目做成之后自己的格局就大一截,有想去做更大的行业。7年走过四五个行业。过程异常痛苦,但是坚持过来后真的感恩自己的每一次经历。

今天我又冲进了一个对我来说全新的行业,文化产业。

不过我之前每一次决定做之前,是真的喜欢那个行业才去做的,这样才能保证有充分的热情覆盖新行业新挑战的痛苦。

以上就是乾卦第四爻“或跃在渊,无咎”对创业本质的概述。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33)

有没有发现,创业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磨难可以让人把知识本身忘掉而变成潜意识,最后达到“无心而为却无所不为”的境界;

就好比:你忘掉了考驾照时学到的规则步骤,但却可以无心而为地把车开得更好,而磨难才是加深你潜意识最好的方式,让你达到“无为”的境界更高。

易经教你解释两个成功的道理(你能不能创业成功)(34)

释迦牟尼佛祖当年也是在创业,目的是通过接受众生的施舍,启发众生的悲悯之心,他这算是文化产业创业。

我们创业给予众人的东西只是和佛祖不同而已,但也是给予而非索取,索取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给予,这才是创业的本质。

而利益恰恰是诱惑你的试金石和拦路虎,“或跃在渊,成魔成佛”,就看你会不会因利益而动摇善良的心。

那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完成人生事业的重大转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们下期再看“飞龙在天”,7成成功的公司都死在了创业者真把自己当“龙”上面了;还有3成是因为创业者能力太强,自己扛了太多活而不知道培养人才,导致没精力照顾公司,而死在了“亢龙有悔”阶段。

喜欢我的内容还请帮忙点赞收藏加关注,谢谢大家!

作者本人本稿视频链接如下,如果你愿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可以看看:

你适合创业还是上班?答案就在“或跃在渊”四个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