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

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1)

春运期间,交警为回家的摩托大军护航。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2)

2019年1月21日至2月14日,梅州春运累计发送旅客90万人次。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3)

“客乡情”党员服务队志愿者热情地帮旅客抬行李。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4)

有了这双高科技的“火眼金睛”,交通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受访者供图

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5)

虽然春运回家的路没变,但是飞机出行让行程时间大大缩短,家更“近”了。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该来的都来了该走的留都留不住(既走得了又)(6)

旅客可通过扫描二代身份证使用自助实名验证闸机进入候车区域,验证检票时间平均不到5秒,方便快捷。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2019年春运已接近尾声,大多数人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从家乡开出的汽车带着牵挂驶上高速,腾空而起的飞机让思念跨越山河,呼啸而过的火车满载乡愁纵横南北……数据显示,1月21日至2月14日,梅州春运累计发送旅客90万人次。

变与不变、快与慢之间,春运成为梅州经济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随着交通的便捷,许多游子“千里故乡一日还”的愿望成真;随着时空距离的拉近,越来越多来梅州打工的人将家人接到了自己身边过年;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春运路上虽然摩肩接踵依然能体面返程。

春运之旅不仅是一条回家的路,还是一条发展的路。今年梅州春运有哪些新变化?路途中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温暖镜头?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梅州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和旅客。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吴伟胜 李杏 杨双兰 杨波

数据之变

路好走了 在梅过春节人数上升

“从12个小时,到现在的4个小时车程、1个小时飞机。”经历了28年春运的谢国华回忆起20多年前的场景:兜兜转转的汽车,满载着回家的民工、学生等,早上从广州出发,回到梅州已然是晚饭时间。

曾经的春运,对于很多普通打工者来说,买票难、上车难、旅途更难,疲惫与折腾让人们对春节回家的路望而却步。谢国华告诉记者,因为不便舟车劳顿,中间有几年自己选择留在了外地过年。

近年来,随着四通八达的路网建成,家更“近”了。2005年,全长78.7公里的梅河高速公路建成,打通了梅州往珠三角的第一条快速通道;2006年,全长58.3公里的长深高速公路蕉岭广福至梅县城东段建成,打通梅州第一条出省快速通道;“十二五”期间,梅州规划建设梅大高速、汕湛高速五华段、济广高速平兴段、兴华高速、大潮高速、梅平高速、东环高速、大丰华高速和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共9条,总里程488公里;而今,梅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7公里。

今年春节,谢国华一家选择自驾,走广河高速—汕湛高速—兴华高速—梅河高速的路线回家,一路顺畅,用了4个小时左右便回到了家里。老母亲在家早就准备好午饭,看到孙子孙女后开心得合不拢嘴。

“自驾式春运”俨然成为新春运方式之一。数据显示,1月21日至2月12日,梅州高速出口车辆4108683辆,入口车辆3640826辆,同比增长41.42%和33.05%,增长幅度较大。

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春节的符号不再限于是挂在门口的灯笼、贴在门上的福字,只要一家人团聚,一样是个幸福年。梅州一汽车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也有不少在梅工作的外地人,将自己的家人接到了身边过年,这也是数据增加的原因之一。“我们发现,春节前有从江西、湖南等地过来的外地旅客,其中有不少是老人带着小孩,这也是今年春运的特点之一。”该负责人说。

方向之变

反向春运 开启“旅行过年”新方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在外打拼的人春节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梅州春运都呈现单向流动,即春节前到达旅客人数远大于发送旅客人数,春节后则反之。

过年时候,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央视春晚……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这幅画面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近年来,反向春运开始在梅州出现,且出现在年轻群体之间比较多。不少人选择春节不回家,有的将老家的父母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有的则带着父母到外地乃至国外旅行过节。

“上班后,留给自己和家人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每年只有在春节时候才有些时间陪家人。”刘燕丽认为,只要家人能够团聚,能够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带着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出门旅游也是一种很好的过年方式。而且旅游时候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家人的情感,还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也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春节期间,梅州旅游市场的火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在这段时间喜欢出游的趋势。截至2月10日,2019年春节黄金周,梅州市春节假日共接待游客473.53万人次,同比增长8.10%;实现旅游收入16.53亿元,同比增长10.18%。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再创历史新高。梅州各大景区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民宿客栈、农家乐、生态农庄游客盈门。

一家旅行社的预订数据显示,在办理春节签证的客群中,家庭组团出游的特征尤为明显,家庭签证办理量超出一半。各大旅行社也纷纷打出诸如“带着父母去旅行”等广告语吸引顾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市民认为,无论人们的目的地是老家还是新家,是正向还是反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幸福年。

从过去的单向流动,到现在的双向并行,“反向春运”成为人们春运出行的新选择。晚上7时30分,梅县机场的候机厅坐满了准备乘坐梅州—泰国航班的旅客。“今年,到台湾、泰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旅客明显增多。尤其是泰国,基本上是旅行团‘包机’出游。”梅县机场的相关负责人说。

方式之变

选择多了 飞机不再是奢侈品

在梅县机场,一架从湛江飞往梅州的飞机缓缓降落。2018年这条新航线的开通,让不少游子的这700公里回家路少了些疲惫与焦躁,多了些从容。春运回家的路没变,但是时间却大大缩短了,家更“近”了。

出行方式的变化,是今年春运的亮点之一。从数据上看,1月21日至2月14日,全市累计道路旅客运输发班4.68万班次,发送旅客83.29万人次,同比增加1.25%;梅州火车站发送旅客4.14万人次,同比增加2.9%,到达旅客3.31万人次,同比减少9.8%;梅县机场发送旅客2.64万人次,同比增加71%;到达旅客2.1万人次,同比增加36%。

车少、路堵、人挤……这些曾经长期困扰春运的难题正在纾缓、破解,交通方式的选择日益多元,出行更加便利,体验越发舒适。人们的春运方式也渐渐从“走得了”,往“走得好”方向发展。

以往,春运出行的人们并没有太多选择,大部分都是乘坐火车。但随着交通体系的完善,梅州人春运出行的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变化。从今年的春运数据来看,选择飞机出行的人数增速快、增量多,它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客家阿婆住山区,走出山门坐飞机……阿婆经常坐飞机,今日东来明日西”。近年来,机场新航线的增加,也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目前,梅县机场共运营12条航线,通航18个城市。单就过去的五年间,该机场便相继运营和开通北上广、中国香港、中国台中、大连、杭州、西安、重庆、珠海、泰国、宜昌、深圳等航线。

民航运输真正走向大众化。“今年春运前后,来回梅州的航班上座率都非常可观。“今年春运前后,来回梅州的航班上座率都非常可观。比如加密的梅州到长沙的航班,经常满座。”梅县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21日至2月13日共执行493架次,同比增加41%,完成47414人次,同比增加57%,平均上座率70.5%。其中,机场运送旅客日高峰为1月31日。重庆、珠海、泰国航线最为突出,客座率均高达94%

服务之变

默默守护 让春运之旅更舒适安全

弯腰、抬行李,再弯腰、继续抬行李……这一幕出现在梅州火车站。志愿者邓文艺站在行李安检机旁检验,不停地弯下腰帮旅客抬行李。在春运高峰期,单是一个上午,他就要弯腰不少于2000次。

春运期间,像这样“普通”而又温暖的镜头还有很多。

一直以来,春运是检验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服务质量、应急管理等行业治理能力的年度“大考”。“以前,只要能上车,旅客就心满意足。”“旅客在车厢里把人往里拽,铁路工作人员在车厢外把人往里推,里应外合才能关上门。”这是一些老铁路人对数十年前梅州春运的回忆。

如今,人们不仅能上车走得了,而且随着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人们走得越来越“好”。这背后,离不开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凌晨5时,当大多数的人们还在酣睡时,丰顺县206国道兵营山路段,梅州交警、交通执法人员和志愿者们早已聚集在此,等候凌晨三四时便出发返乡的“摩托车大军”途经此地,为他们护航回家路。

上午8时,梅州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早早站在安检口,等待2位“特殊”旅客。前几天,他们接到了一个重点旅客预约,有一对腿脚不便的老夫妻希望在进站时得到帮助。“我们害怕他们看不到,特地站在了显眼的位置,并提前互留手机号码。”该工作人员说。

下午3时30分许,在五洲汽车站,一位旅客带着两个孩子,身旁还散放着大大小小六七件行李,看上去有点手忙脚乱。志愿者赶紧过去帮忙:“您带上身份证放心去拿票,孩子我来照看。”

候车大厅18℃,飞机舱内25℃,拥抱的体温36.5℃……为广大旅客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还额外安排一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服务。例如,梅州火车站设立“客乡情”温馨服务岗,服务岗工作人员由车站党团志愿者组成,主要为旅客提供列车正晚点查询、余票信息查询、重点旅客服务、旅客问询及投诉处理、遗失物品查找等综合性服务。

同时,岗位上还配备有针线包、一次性雨衣、饮水设施、梅州站列车时刻表、梅州公交时刻表、急救药品等便民物品。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每一点用心,对于赶路人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小确幸”。

此外,今年春运期间,梅州火车站还新增设了两台人脸识别自助核验闸机,旅客可以通过扫描二代身份证使用自助实名验证闸机进入候车区域,验证检票时间平均不到5秒,进站更加方便快捷。

2019春运数据

1月21日至2月14日,预计总体比去年小幅增长2%左右。

其中,

全市累计道路旅客运输:发班4.68万班次,发送旅客83.29万人次,同比增加1.25%。

梅州火车站:发送旅客4.14万人次,同比增加2.9%;到达旅客3.31万人次,同比减少9.8%。

梅县机场:发送旅客2.64万人次,同比增加71%;到达旅客2.1万人次,同比增加36%。

联通用户来梅679.08万人次;同比增加25.56%。

移动用户来梅581.8万人次,同比增加17.47%。

电信用户来梅564.8万人次,同比增加29.25%。

■相关

为春运交通安保

插上智慧警务的“翅膀”

2月3日凌晨,腊月廿九。远方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由深圳返乡的赖先生开着车缓缓驶进了梅州市大埔西河省际公安检查站。早已守候在检查区域的民警礼貌地示意赖先生摇下车窗,对其进行安全检查。“警察同志你们辛苦了。”赖先生看着脸颊被冻得通红却依旧坚守在岗位的民警,由衷地感谢道。

今年,是赖先生在外打工的第十个年头,每年春节赖先生都会载着妻子儿女,从400多公里外的深圳开车回到梅州,与家中的老人相聚。细心的民警在安全检查中发现,赖先生所驾驶车辆的左前轮胎压不正常,便示意赖先生靠边停车,并迅速从值班室里拿出工具箱,协助赖先生更换轮胎。虽然制服脏了,却帮助司机和家属消除了安全隐患,换得了他们感激的笑容。“多亏了你们的无私付出,我们老百姓才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家。”赖先生对着帮忙换轮胎的民警们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春运期间,梅州市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人、车、路、企业”关键要素,以最严执法打造平安春运。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梅州公安还以智慧助力、科技增效为主线,启用了多功能实战指挥平台,利用无人机、移动警务终端系统等智能设备,强化精准打击能力,提高春运安保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为平安春运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1月21日下午3时25分,在梅州市三河高速出口附近,车流突然停滞不前,两辆小轿车发生了追尾,事故轻微,没有造成人员受伤,这一幕被通过无人机遥测高速路段交通状况的执勤交警发现了。

随后,执勤交警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拍照取证,同时引导两辆汽车到三河高速出口缓冲区域,进行事故认定和处理。从发生事故到撤离现场,交警只用了短短5分钟。在交警的见证下,双方车主互留电话,通知保险公司,妥善处理后继续驾车赶路。“因为事故发生在高速出口附近,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造成车辆拥堵和二次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启动了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程序。”梅州市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大队长黄开府说。

报废车、超员客车等一直是道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极易导致交通事故。为了进一步排除隐患,春运前梅州公安交警部门便将逾期未检验、未报废、多次违法未处理的重点车辆以及群众举报有违法嫌疑的超员客车等车辆信息,全部录入缉查布控系统,实施精准布控。

有了这双高科技的“火眼金睛”,交通安全隐患自然无处遁形。春运首日,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副大队长陈梅汉手上拿着一台手机大小的移动警务终端系统,正对过往车辆逐一进行检查。突然间,移动警务终端系统发出报警,根据系统反馈的信息,陈梅汉发现眼前这辆号牌为粤MNR3××的灰色小车是一辆报废车辆。经验丰富的他不动声色,先将车主的身份证、驾驶证移交给旁边的同事进行检查核实,然后迅速组织人员将报废车辆扣留,排除了安全隐患。“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既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陈梅汉对车主耐心地说。

南方日报记者 黄韬炜 通讯员 凌如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