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

蒋荣清

先前,我已经同大家了“心”字的蕴含的文化,今天想重复一下。

中国古人认为“一切由心造”,天地人等都是由“心”造的。“心”,一勾包三点,一勾即代表心脏的肉包,三点即代表心脏肉包里的灵性,灵性是“心”的主人,而肉包则是灵性的居所。

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1)

中国古人认为能动即神灵,一个生物或一个人,之所以鲜活,就因为心脏不停地搏动。中国古人认为灵魂就住在心脏里,心脏是灵魂器官,认为每一条血管都是心脏的延伸,血管里的每一个血细胞就是一个一个心脏复印体。中国古人进一步分析,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是血细胞演变的,因此身体即“心”的世界。

“心”的世界又因不同功能划分为不同器官区,比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而大脑是众器官之首,如百官之首的首相一样,也只所以大脑又称之为“首”“头”“脑”。

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2)

由此可知,中国古人认为,真正的“自己”并不是肉身,而是指驱动心脏的独特的“神灵”。由此而产生生死,阴间,阳间,因果,轮回,投胎等传统文化。意思是说,灵魂在心脏里面搏动那么这个人就活着,当灵魂逃离心脏,心脏当然就不可能搏动,心脏不动了血管就不流动了,血管不流动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也就不可能动了,那么这个人就是死了。

以上讲清楚了“心”蕴含的传统文化,再讲“心” “忄”这两个偏旁的区别就好懂多了。

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3)

造字的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而且特别聪明的人。刚才讲了“心”的文化蕴含,那么顾名思义,凡是用上“心”这个偏旁的字,就是特指“心脏”不同的驱动功能,比如:意、愿、忘、急、思、想、感、忍、愁、恶、恩、忠、怠、憨、恐、慧、怒、慰、恋、惩、患、慈、怨、憋、愚、恕、忐、忑、恣等,“意”是心的“策划”功能,“愿”是心的“发动”功能,忘是心的“清除”功能,急是心的“促进”功能,思是心的“比较”功能,想是心的“思辨”功能,感是心的“情绪”功能,忍是心的“慈悲”功能,愁是心的“警觉”功能,恶是心的“生杀”功能,时间有限,就不一一解释了,请大家自己去琢磨吧。

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4)

“忄”,是树立起来了的“心”, 顾名思义就是动心以后的各种心理活动状态,比如: 悃、怕、情、慢、慌、悄、忙、惊、恨、憎、怏、悔、恍、愉、性、愧、悟、愤、恬、恼、懦、怡、悦、忧、怜、悯、怀、怖、惴等,“悃”就是心想休息了的状态,“怕” 就是心感到恐惧的状态,“情”就是心被拨动时的状态,“慢” 就是心在休闲时的状态,“慌” 就是六神无主心很乱的状态,“悄”就是偷袭别人的心态,“忙”就是忘我劳作时的心态,“惊”就是毫无准备突如其来的心态,时间有限,就不一一解释了,请大家自己去琢磨吧。

讲了字,当然就要讲讲组词的问题,千万别以为古人是随意组词的。我们中国的古人是很有文化很有哲学很有规矩的人,不可能随心所欲地组词。

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5)

中国古人讲究个“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组词也是这个道理。那就是表示功能的,就是“心”偏旁的就得与“心”偏旁的组成一个词,表示状态的,就是“忄”偏旁的就得与“忄”偏旁的组成一个词,表示心理活动过程的,就是“心”偏旁的就得与“忄”偏旁的混合组成一个词,不能不伦不类的混编。比如“思想”就是学问探究功能了,“憎恨”就是讨厌并仇恨的状态,“愤怒”就是情绪琮受控制肆意放任的过程。

为什么说写诗的人要特别需要深入挖掘汉字的隐藏功能呢?因为诗人与普通人不了样的,在其他人眼里,也许“汉字”就是个语言表达的工具而已,但作为诗人就必须把汉字当着有血有肉的精灵来对待,方能艺术地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情感。

汉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我的文章,并请求多多支持,多多批评指正。

忄字旁的字跟心有关的偏旁(鲜为人知的语文知识)(6)

2020-10-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