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有人骂吴三桂(为了造反找理由)

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康熙皇帝决意削藩的时候,为了不像历史上众多被削藩的王侯那样落得个下场凄惨,吴三桂不得不起兵造反。可是背着不救崇祯帝、放清军入关、剿灭农民军、绞死永历帝四大原罪的吴三桂早已声名狼藉,那么为了挽回自己在民间糟糕的形象,也为自己造反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提升自己的号召力,一篇极尽狡辩之能公关文章应运而生。

为什么很少有人骂吴三桂(为了造反找理由)(1)

从与满清达成协议放清军入关开始,从东北到西南,剿灭农民军的李自成、张献忠,随后又攻灭了南明永历朝廷。面对如此罄竹难书罪行累累的过去,已经进化成老狐狸的吴三桂发布了堪称危机公关的巅峰之作的讨贼檄文。

伐清檄文全篇都在努力地为自己为什么引清军入关做辩解,用白话总结一下共有三点。一、当年李自成造反攻陷京师的时候,自己手中的兵力太少,有点势单力孤,只能暂时跟满清和谈,借兵10万来为国平定叛乱。二、平定叛乱以后,本以为可以立个新皇帝,然后好好过日子,没想到狡猾的敌人背叛盟约,趁着国内空虚,占据的京师竟然不走了。虽然自己一直想要反抗,但迫于敌人势力太强,只能忍辱负重到现在。三、经过多年卧薪尝胆的发展,现在有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还有大明的正统继承人朱三太子也站在我们这边,到了反清复明的时候了。一篇檄文将一个引贼入国,祸乱天下的奸臣逆贼,包装成了为国为君,忍辱负重的忠臣孝子。

为什么很少有人骂吴三桂(为了造反找理由)(2)

吴三桂为了讨贼檄文更好传播,还让人写了一副对联,“力雄楚覆求秦救,心死韩亡受汉封”,对联的上半联意思是战国时申包胥在秦宫哭着请求秦国发兵救楚国;下联的意思是张良在韩国复国无望的时候,还是接受了大汉的封赏(留侯),以此来表明引清军入关和接受平西王的爵位是不得已的选择。

为什么很少有人骂吴三桂(为了造反找理由)(3)

如果能起兵灭清成功,那么吴三桂就是借兵满清,剿灭大顺,绞杀永历,裂土封疆,卧薪尝胆,复汉衣冠的千古名君(臣)。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史书向来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兵败身亡的吴三桂就是为人不齿的大奸臣,无论他如何狡辩都只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