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1)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2)

编者按 | 天津蓟县的上仓镇坐落在州河岸边,因为过去此地为官方漕运的粮仓,所以史称上米仓。自古以来,上仓就是州河沿岸的重要集镇,来往的客商云集、游子不断。我们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话说元代至元年间,州河岸旁,搭盖着一座小巧的草棚,棚里几张方桌,几条木凳,便成了一酒肆。草棚四周,几株碧绿的垂柳翩翩摇曳,环境十分雅淳。

一场大雨过后,酒肆里,有三三两两的船工、商人在饮酒。他们有的赤膊畅饮,高声谈论;有的布衣长衫,窃窃私语。

墙角处坐着一个男子,满面胡须,看不出年岁的大小,只是两眼流转之间,竟有一丝豪气。转眼瞅向杯中之酒时,却又似有不尽的心事在里面藏着。

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对他点点头,有几个还对店主老萧头头道:“给公子再来一碗酒,钱算在我们账上。”

那个被人称作公子的男子也不推辞,只是举起酒杯遥敬他们道:“小四儿,多谢了,那咱就不客气了。”

那小四儿也举起杯来,笑道:“公子和我们客气啥?”

那公子一饮而尽,擦了擦胡子上的酒渍,大声道:“痛快啊,痛快!”

老萧头满脸堆笑,拿着两碗酒放在那男子桌上,道:“公子啊,难得你今天喝的如此痛快,莫如给小店写几个字呗?”

“噢?”那男子抬起头看了老萧头一眼,笑道:“老萧头,你没喝酒,咋比我醉的还要厉害。让我写字,你的酒肆还有买卖可做?”

“呵呵……”老萧头未说先笑,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来,接口道:“这是您那天喝醉时,写完留在小店的。那日无意间被京城的赵大人看到了,非要花五十两银子买去不可。老汉我的酒馆虽然生意不错,但是想在半年挣这五十两银子也是很难啊。”

“噢,那你为啥不卖给他,将来我来吃酒也好少收些银两。”公子懒懒的道,拿着桌上的酒碗又是一饮而尽。

老萧头忙给公子倒满酒,陪笑道:“这是您的东西,我咋敢随便作主。今天看您喝的高兴,不如给我写个酒幌,一来可以招徕客人,二来也可以为公子扬名啊。”

“扬名?”公子眯着眼盯着老萧头,笑道:“扬名就不必了。即然你看的起我,酒幌我可以帮你写,这幅字你也尽可卖于那个什么大人,只是以后我这帮兄弟们来喝酒你可要优惠些。”

老萧头连连应允,那公子对老萧头道:“可有笔墨?”

老萧头见他答应了,高兴的连连点头,不住道:“有,有,早给您老准备好了。”说着用一指,一个伙计端着笔墨走了出来。他平素端酒端菜即快且稳,从不会洒出一星半点。此时端着笔墨倒也是大步流星,端砚中满满的墨水倒是丝毫未洒,显是早已磨好了的。

伙计把托盘放在桌上,笑着对公子道:“公子,早就给您备好了,老板还怕您不写呢。我说以公子的为人,咋会不给写呢?”

老萧头笑骂道:“就你小子嘴巧,这时来讨别人喜欢。”

公子止住老萧头对伙计斥责,笑道:“老萧头啊,将来你酒店有一日兴旺发达时,不是因为我的什么破字。而是你家铁柱之功啊。”说着用手一指那伙计。

原来那伙计从小就被老萧头收养,并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也无姓名。老萧头给他取名铁柱就是为了使他命硬,长得壮实,以消被父母抛弃之晦气。

老萧头呵呵一笑,搔了搔秃的没几根头发的脑门。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望向铁柱的眼神充满关爱。

老萧头一生无儿无女,对铁柱确实是真心关爱,纵是口中相骂,私下里对他可是如亲生儿子一般。

公子从桌上选了一根狼毫,顺了顺笔锋,在杯中加了些水,将笔锋化开。然后在杯沿上把水毕出。

众人知道公子要写字了,不由的围了上来。他们识字的不多,对字画原不关心,但听老萧头所言此一张字就值五十两银子,倒不由的好奇起来了。

公子端起酒杯,在墨中加了些酒。众人迷惑,小四儿更是笑道:“难道为酒店写招牌就要加些酒,那为饭馆写字莫不是要加些米面不成。”

众人听的大笑,虽是不懂,但料想事情并非如小四所说。

公子笑着解释道:“酒性冷,墨性散。加些酒是为了字可以流而不散,聚而不凝。”

众人相觑,均是不解,私下议论道:原来这公子着实有些本事,说的话如此深奥。不过现在众人都知道,加些酒写那字会更漂亮就是了。

老萧头却恍然大悟,多天来的不解,刹那间豁然而通。那一日见他酒醉写字时把酒倒入墨中,还笑他酒后多作怪。原来还有这样深奥的道理。

公子浓浓的吸了一管墨,举起的笔却停在半空不动了,眼直直地盯着棚外看。

众人好生奇怪,就都把目光投到外边,只见远处大路上有二人正挽车行于泥淖之中。公子脸上显茅塞顿开状,然仍是沉默不语。

等了一会儿,人们见公子仍是不动手,不由的有些气闷。站在后面的人便交头接耳起来。

小四回过头来,“嘘”了一声,众人皆住了口。

众人凝神注目,但见公子挥毫泼墨,悬腕作字,再无半分停留,只一会儿工夫,“上善若水”四字就跃然纸上。

老萧头见那字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字字奇态横生,比起先些那幅字更好,不由的心头高兴。

众人见如此之快就写完了,不由的“噫”了一声。原来五十两银子如此好挣,往纸上看去却不甚明了,有几个人更是悄声问道:“这真的值五十两银子吗?”那人见他们询问,笑骂道:“我如何知道,想来是值的吧!”

铁柱在一旁抢口道:“当然值了,当日京城赵大人见了,眼睛都直了,不住称好。非要买下来。已出价五十两银子,因为不是小店所有,老板不敢决定。那赵大人留下话了,如果要卖,他还可再加些价。想来五十两还是他的最低限。”

众人笑骂间,见公子轻咳一声,对老萧头说:“刚才看窗外举动颇有心得,在下高兴,高兴啊!”说着,又拿起另一只狼毫,比先前那只要大上一号,也满满的吸了些墨,唰唰唰几笔,竟比之前还要快上一些。

大家把眼光投向那字,不由的大声叫了声好,比之先前的虚假恭维真心多了。只见那纸上只有一个“酒”字。他们多是苦力出身,没念过书,也识不得几个字来。但这个酒字却是熟之又熟。

小四儿摇头叹道:“我原是不懂字的,本想即使写的再好,我也分辨不出好坏。但公子这个酒字,却实是太好了。你看那左边酒水,右边酒桶,就像活了一般。竟不由的想多喝几杯。”

老萧头听他把酒字如此拆开来解,不由一笑,但看那酒字,却也是如此感觉。那个酒字被公子写的宛如活物,旁边有墨渍散开,原和公子刚才所说流而不散不合,但却是这点点墨渍似有无穷之力,又似酒水孱孱。不由的吞了一口口水。

公子掷笔而笑,高声道:“老萧头,再来两碗酒来。我敢打赌,这个‘酒’字你可以卖二百两银子了。”

众人听他如此一说,均觉馋虫大动,纷纷向老萧头索酒。

老萧头心中也是高兴不已,笑道:“今天如此高兴,酒就由我请了,你们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我后院还有十坛佳酿,你们喝的了,就尽数喝了去吧。

众人见老萧头如此慷慨,纷纷道谢。老萧头却连连摆手,笑道:“要谢还是谢公子吧,有他这幅字,今后我的生意定能越来越红火。”

众人随他所指向公子望去,却见公子已喝完眼前美酒睡了过去,一时之间酒店酣声如雷。

众人皆是大笑,老萧头“嘘"了一声,悄声道:“公子虽然爱饮,却是最喜欢咱的烧酒哩。这已是第九次在咱这醉倒了。”

众人又是大笑,把目光再次投向公子,只见公子倚着桌案喃喃道:“好酒啊好酒,再来一杯才好。”

这时老萧头一本正经地问大家:“你们只叫他公子,可知他是谁吗?”众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老萧头解释说:“他就是咱渔阳城里大名鼎鼎的鲜于公子,鲜于枢哩!”

“啊!”众人惊住了。

注: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3)

鲜于枢(1257—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十寄老人、直案老人、虎林隐吏等。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官至太常寺典簿。以书名世,行草书尤精,与赵孟兆页齐名。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赵孟頫对鲜于枢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从侧面反映了鲜于枢的书法成就。

传世的鲜于枢墨迹有40多件,分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艺术成就以草书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上》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4)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5)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6)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7)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8)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9)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10)

鲜于枢《论草书帖》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11)

径须沽取对君酌打一字(下笔如神潇洒若侠)(12)

说明 | 此图文由“书法网”整理编辑,仅限交流学习,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精彩资讯,敬请搜索订阅微信公众号【墨品书法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