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一代儒学大师顾炎武的人生路径)

顾炎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一代儒学大师顾炎武的人生路径)(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1]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顾炎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一代儒学大师顾炎武的人生路径)(2)

顾炎武是一位儒学大家,是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在儒学方面成就非常高,反对明朝的阴阳心学、层主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开启了一代朴顾炎武也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只从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顾炎武对人民在国家统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顾炎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一代儒学大师顾炎武的人生路径)(3)

顾炎武曾经到山西考察,人们听说顾炎武来了,都纷纷前去迎接,想看看这位闻名天下的大学者的风采。

谁知列队欢迎的人来到路边,只看到两匹骡子,根本没有这位大学者的身影。旁边的山上,一个老农模样的人正往悬崖上爬,看样子,他不是这里的药农,就是采石的工人。

下面一个乡绅仰头大声问道:“喂!老头,可曾看到一位老先生从这里经过?”

那老头朝下面摆摆手,继续向上爬,到了山顶,他取出几本书,几张纸,勾画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才慢慢下来。人们远远看着这位奇怪的老头,等他走到骡子边,欢迎的人群中才有声音叫起来:“这正是顾先生!”

人们围住一身灰土的顾炎武,问道:“顾先生,你这是在做什么啊?”

顾炎武举起手里的书,说:“我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考察这里的地形,观察物产和人口,以便于日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我刚才看到这里形势险峻,就爬到悬崖上观察地形,发现原来的地图画错了好几处。”

顾炎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一代儒学大师顾炎武的人生路径)(4)

顾炎武把全国各地的山川形势、物产税收、人口村落等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部著作,就是著名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一生游历求学,需要大量的开支,却从没因资金问题受过委屈,因为他非常注意积累财产,开垦土地。他在山东、山西、陕西都置办了地产。也因此,他没有变成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有空闲治学,有财力游历四方。历数几千年来的大学者,能把学问和实践都做得这样好的人,没有几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