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望字第一(问每日一字)

wèn

形声字,字形中间的口是义符,两旁的两扇门是声符。好像是要敲开别人家的门,想开口询问什么。

每日一字望字第一(问每日一字)(1)

1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口部》問:訊也。从口門聲。段玉裁注:言部曰,訊,問也。引伸爲禮之聘問。

“问”的本意是问讯,引申为聘问。

古时候贵族之间的访问,要先派遣使者作为中介,所以称“聘问”。

2

文 献 选 读

《詩經·魯頌·泮水》:淑問如皋陶。"皋陶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司法官,特别善于审问、断案。

"《周易·乾卦·文言傳》: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是依靠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靠多问些为什么来辨明对错是非,靠胸怀宽广来处于人群中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靠心存仁爱来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偽古文《尚書·仲虺之誥》: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仲虺是商汤的左丞相。他告诫商汤说:能够自寻贤者为师的人,可以成王。以为别人都不及自己的人,一定会灭亡。有任何不懂的疑问就及时向人请教,知识就会越积累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其实很渺小。

《禮記·曲禮上》: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去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当地有什么禁忌、避讳,或者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3

成语典故

飞蓬之问

没有根据的传闻,就像是随风飘扬的蓬草。

《管子·形勢》:飛蓬之問,不在所賓;燕雀之集,道行不顧。”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论,根本就不必去关注它。那些燕雀聚集之类的小事,连走路的人都不屑对其一顾。

问诸水滨春秋时,楚国因没有向周王室进贡祭祀时用的“包茅”,以及周昭王南征时溺死于汉水,齐国以这二项罪名去攻打楚国。但楚国的使者认为,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二国是“风马牛不相及”。“包茅”不贡,的确是楚王的过错;但昭王怎么会死于汉水的事情,你要去问汉水边的人。

后以“风马牛不相及”和“问诸水滨”,来比喻两者不相干。

《春秋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无人问津本指询问渡口的所在。后指事物已遭冷落,再没有人来探问。

《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每日一字望字第一(问每日一字)(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