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

你用TWS耳机(真无线耳机)么?丢过没有?

我每天都会用,并且没有丢过。但是,那是因为我睡眠不好,几乎不会戴着耳机睡觉或者睡着。你们就不一定了。

比如我很多同事都有TWS耳机,其中,一半左右都因为上下班通勤(地跌、公交),或者坐飞机、高铁出差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掉了一只,甚至两只都不见了。和在家不同,耳机一旦在户外丢失,找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我的一位朋友就因为在一年之中,连续睡丢了3只AirPods后,从此放弃了使用TWS耳机的念头,而作回了有线党。

所以,戴着睡觉不会掉这件事,对于TWS耳机来说,真的很重要。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1)

双品牌TWS耳机产品线进一步完善

说到TWS耳机,就不能不提行业标杆AirPods。

今年10月,苹果第二场秋季新品发布会结束后,其官方网站进行了改版,AirPods拥有了独立的二级页面,与Mac、iPad、iPhone、Watch四大产品线同级。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自2016年上市至今,AirPods已经成为了苹果最畅销的产品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其销量就达到了9000万副左右,利润更是高达150~200亿美元。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报道称,今年第二季度,虽然AirPods依旧是TWS耳机领域的霸主,但其出货量下降至1500万副,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这也是近几年来,AirPods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30%。

除了TWS耳机市场本身日趋饱和之外,来自小米、三星等安卓厂商的增长也是重要原因。

也许正因为如此,苹果今年加大了TWS耳机的研发与更新力度,其中就包括Beats品牌。继6月推出Studio Buds之后,又于近期发布了Fit Pro。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2)

在正式分享这款产品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目前在售的苹果 Beats TWS耳机产品线。

从下表可以看到,第二代AirPods在功能上的缺失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主动降噪和空间音频这两大AirPods的核心卖点。除非你的预算卡死到100块都不愿意多掏,否则还是建议直接买Studio Buds吧。

不过,Studio Buds没有H1芯片,无法在多个苹果设备之间自动切换音频连接,这对于拥有多款苹果设备,尤其是全家桶用户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仅推荐单一苹果设备及安卓用户购买。

真正的选择困难症还是集中在Fit Pro、第三代AirPods和AirPods Pro之间。

在我看来,你首先要明确是否需要主动降噪功能,比如每天都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或者经常有坐飞机、高铁出差的需求,那么可以优先排除第三代AirPods,因为它并不支持主动降噪,相对更适合长期在安静环境下使用耳机的用户。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3)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人,这样的用户并不在少数,我有好几个同事就是因为觉得入耳式耳机戴着不舒服,或者不适应降噪效果带来的静谧感,而一直戴AirPods。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4)

对于Fit Pro和AirPods Pro,从账面参数来看,前者只比后者少一个对无线充电功能的支持,虽然这并不重要(我觉得)。在整体使用体验差距很小的前提下,便宜400元的Fit Pro显然性价比更高。

当然,两款产品的目标用户本身就不同,AirPods Pro无论设计还是调音,面向的还是更广泛的大众市场。而Fit Pro造型潮流多彩,调音风格也偏向音乐人,相对更适合比较追求个性,对音乐有明确喜好的用户。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5)

戴着睡觉不会掉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我不是一个喜欢戴耳机的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无论看电影还是听音乐,我都更习惯外放。这是因为任何耳机戴久了都会不舒服,特别是入耳式耳机,为了密闭和稳定性,往往需要塞进耳朵里,把耳道撑得满满的,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适感。

实际上,很多人对于静谧性的要求并不高,比如我,除了坐飞机,平时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甚至不需要降噪功能,这些场合我更喜欢使用半入耳式耳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半入耳式和塞得不那么紧的耳机,又比较容易脱落丢失,导致我就算觉得撑,也不敢随意更换小一号的耳塞。

Beats Fit Pro是我最近试戴过的TWS耳机中,佩戴稳定性做得最好的一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算用最小号的耳塞,也要超过任何一款同类产品。

这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柔韧灵活的耳翼设计,无论你耳朵的形状和大小是什么样的,都可以比较完美的嵌入到耳钩内,从而大幅提高佩戴的稳定性。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6)

和很多耳翼采用固定形状,或者柔韧性较差不同,Beats Fit Pro耳翼的构造和选材是基于大量运动相关的用户测试而反复设计的,灵活性与匹配度极佳。

从我搭配中号耳塞使用的情况来看,不会给人耳道撑,耳钩有异物的不适感,无论首次佩戴,还是几个小时使用下来,不至于说无感吧,但几乎没有一些入耳式耳塞取下时,耳朵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点真的非常重要,因为舒适的佩戴体验,才会让人愿意去长时间使用。更重要的是,我戴着Beats Fit Pro使劲儿摇头晃脑,或者躺在沙发上翻来覆去,也没有一次把它折腾掉,正常睡觉和小憩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如果你曾经有过在佩戴状态下丢失TWS耳机的经历,那么一定能对此感同身受,无法安心入睡,一丢就是几百甚至上千块,被这种恐惧支配的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使用愉悦度的一种影响。

Beats Fit Pro轻巧的设计(每只耳塞只有5.6g),舒适的佩戴体验,再加上无与伦比的稳定性,以及IPX4的抗汗抗水等级,都让它成为了一款非常适合全天候使用,且让人安心的产品。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7)

各方面都保持了Beats的调性与高水准

相比早些时候推出的Studio Buds,Fit Pro最大的升级就是加入了H1芯片,有了它,除了能够让Fit Pro在多个苹果设备之间自动切换音频连接之外,更重要的是支持了空间音频中的头部追踪功能。

大家都知道,空间音频是苹果生态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主要由杜比全景声和头部追踪功能组成,支持前者的设备(播放设备和耳机需要同时支持)在播放到杜比全景声的音源时会自动开启。而后者则需要耳机的H1芯片,以及iPhone或者iPad中的陀螺仪和加速感应器用于跟踪用户头部和设备的运动,然后对比相关数据,再进行声场映射,从而模拟出影院般的空间感。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8)

这个功能其实对于听音乐的价值不是特别大,除非你经常听交响乐或者音乐会。但是对于喜欢看电影和玩游戏的人来说,体验就大不相同了。试想一下你在家里的电视上看电影,和在支持杜比全景声的影院的差距吧。

H1芯片的另一大价值就是前面多次提到的,可以让耳机在多个苹果设备之间,自动切换音频连接,而不需要每次都手动操作。比如我是一个苹果全家桶用户,每天都会在iPhone、iPad和Mac之间来回切换。

之前体验Studio Buds时,就因为它不支持该功能,觉得非常不方便,很难作主力机。H1芯片的加入,直接让Fit Pro在使用体验和便利性上,达到了和AirPods系列相同的水平。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9)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Fit Pro搭配安卓手机使用时,大多数功能与体验与搭配苹果设备是一样的,包括空间音频(不支持头部追踪)、一键配对、耳塞贴合度测试等等。但是,音频共享、免提“嘿Siri”、查找等功能,就不支持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它们基本都是苹果生态的功能,如果和其他TWS耳机相比,Fit Pro的使用体验并没有任何缺失。

至于音质、降噪、续航等方面,Fit Pro都保持了Beats耳机一贯的高水准,只是由于并非这次Fit Pro的核心亮点,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

几天使用下来,Fit Pro首次让我耳朵上的AirPods Pro感到了压力,因为它除了不支持无线充电之外,其他方面的功能和体验,几乎与AirPods Pro一致。所以即便是苹果全家桶用户,也不用担心之前Studio Buds因为没有H1芯片,而留下的遗憾。

beats powerbeats pro发布时间(BeatsFitPro体验)(10)

实际上,Beats在被苹果收购后,新品的推出速度有所减缓,特别是在近两年异常火爆的TWS耳机市场,此前就只有Studio Buds这一款产品在销售。反倒是AirPods产品线,日渐壮大,市售机型已经达到了4款,甚至在官网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Fit Pro的发布,不仅是对Beats现有产品线的有力补充,也是对整个苹果TWS耳机家族的细分。从前面的表格可以看到,除了不推荐大家再购买的第二代AirPods和头戴式的AirPods Max,其他4款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每两三百元一个档次,且卖点款款鲜明。

很显然,相对AirPods Pro,Fit Pro更个性的外观,更稳定的佩戴感,以及更低廉的售价,都让它颇具性价比。尤其是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Beats的调校也是一脉相传,Fit Pro大概率会成为苹果收购Beats以来的首个爆款,强烈推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