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

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市北部。东盘长城俯朔州朔城区,南踞管涔隔宁武,西走五寨达黄河,北负洪涛界偏(关)平(鲁)。县境南北长约56公里,东西宽约44公里,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南高、朱家两山横亘中部,县川、朱家两川挟于其间。鸟瞰山川相间,丘陵起伏;管涔翠峰似帐,长城逶迤如龙。2017年,全县辖龙泉、义井、八角3镇,东湖、太平庄、虎鼻、贺职、长畛、烈堡、大严备7乡, 254个行政村,总人口10.89万。县政府驻龙泉镇。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2)

神池因西北“有水一泓,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湛然清澈,若有神焉”而得名。境内交通便利。宁岢铁路(宁武至岢岚)、神朔(神木至朔州)铁路、阳韩(阳方口至韩家楼)公路、原神(原平至神池)高速公路等横穿东西。朔黄铁路始于县城南部。神池南站是亚洲最长的货运编组车站。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3)

神池南站

生态优良 物产丰富

神池生态保护良好。县城西面的西海子水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成群。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地处管涔山纵深处的5万亩原始次生林,落叶松、针叶松、硬杂木和灌木镶嵌其中,偶尔可见野兔、褐马鸡等。境内还有原生态峡谷——王梁沟,蜿蜒曲折,荆棘丛生,乔灌参差。两侧山峦拱列,威严兀立,松柏参天,杨桦遍地。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4)

西海子

神池物产丰富。胡麻种植始于东汉。清道光年间,兵部尚书祁寯藻《马首农言》中有“油出神池”的记载。神池胡麻油以馨香可口、味道纯正、营养丰富而闻名。神池黑豆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神池羊肉味道鲜美,誉满三晋。神池莜麦加工的面粉筋度高、黏性差、口感好,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神池月饼以“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受到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其制作工艺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5)

胡麻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6)

黑豆

历史悠久 遗迹众多

早在新石器时代神池就有人类活动、聚居。春秋为北狄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辟地,屡破林胡、娄烦,神池成为赵国重要的粮草供给和屯兵之地。秦、汉、三国属雁门郡马邑县。北魏尔朱氏累代受封于此。北齐天保五年(554)十二月,文宣帝高洋北巡至黄花岭,见山川险要,命筑长城。隋属开阳,唐称鄯阳。北宋为幽云十六州之武州地,宋、辽在此长期争战,北宋名将杨业率军鏖战陈家谷。元代,设屯田总管府,戍边军民屯田垦植,各业始兴。明洪武七年(1374),北据鞑靼筑长城而设堡。清雍正三年(1725)建神池县,隶宁武府。民国29年(1940),神池县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临时行政委员会)。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属兴县。1952年6月,划归忻县。1958年12月,并入五寨县。1961年4月,恢复神池县至今。

神池历史遗迹众多。境内有北齐长城、明长城;古建筑大磨沟舍利塔、辘轳窑沟悬空寺、圆明观、八角古城等。

明长城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7)

明长城野猪口段

明长城亦称“内长城”“边墙”。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自龙泉镇龙元村入境,至烈堡乡野猪口出界,境内约40公里。龙泉镇项家沟村一带为石城墙,烈堡乡南寨村至野猪口系土城墙,余皆土石混筑。长城依山就势,起伏曲折,十分壮观,项家沟南北石城墙顶宽1.2米,高达4米。关峡口两端筑有城头墩台,尤为险峻。

圆明观遗址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8)

圆明观遗址位于龙泉镇丁家梁村正北百米处。清康熙十七年(1678)由妙常道人募集创建。道光四年(1824)重修。据旧志记载,中轴线上真武殿坐前,老君殿踞后,木建结构各3间。前院有北居室3间,石窑建筑;后院有北善堂6间、南画堂3间及围房1间,均为木建。山门3间、仪门1间。布局整齐,构建合理。现存一六层六檐八角密檐式砖塔,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塔高20米,座径5.65米,底层8面分嵌砖质阳刻八封方位图案,8方均筑门洞假窗,东向门楣上有“阿弥陀佛”阳刻门匾,做工精细,保存完好。

辘轳窑沟悬空寺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9)

位于烈堡乡烈堡村西北2.5公里处。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据明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碑文记载,明天顺四年(1460)建石佛像2尊,成化年间重修,于洞口岩壁凿石龛1楹,内塑释迦、药师、弥陀3像,列塑16高僧。洞外两侧凿石窟10数孔,为僧斋、厨寮。洞口悬辘轳以垂吊。今寺周洞窟即为其时所凿。并列于悬空寺者建有关帝庙、娘娘庙,寺庙正对谷地,亦曾建戏台,系明代后建筑,与悬空寺组成寺庙群。人工建筑物均已坍毁,洞窑塑像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存石窟6窟,坐北朝南,并排而列,最大窟高8米、宽4米、深70米,最小窟高6.5米、宽3米、深1米。

辘轳窑沟悬空寺,势若天君,户辟山腰,溪水潺潺,岩高30余丈,中间石洞,人工开凿与自然生成巧妙结合。每逢盛夏,天空莺歌燕舞,中间香炉紫烟,地下淙淙流水,可谓悠闲清静之地。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烈堡古庙盛会在这里举行,习称辘轳窑沟会。

八角古城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0)

位于八角镇,曾为三关边防要塞。八角古城是一座明代堡城,现在城墙四方合围,基本完好,南门尚存。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明弘治二年(1489)兵使王璇筑八角堡。嘉靖四年(1525)建八角仓,六年扩建。万历十五年(1587)砌砖堡圈周长4里,高3丈5尺,有东、西、南三门。在明、清两代500多年一直为军事堡城。

边塞重镇 革命老区

神池地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融之地,历史上战事不断。宋、明以来,为宁武——偏头两关防线要冲,境内长城逶迤,城堡虎踞,堡寨众多,烽堠相望。北宋杨家将守关抗辽,留下许多激励后人的故事。

神池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四万神池人民尽其所有,和八路军并肩与日军斗智斗勇,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要贡献。贺龙、王震等开国将帅曾坐镇义井、八角指挥杀敌,革命英烈高永祥率36团转战南北,血染横山村。县内万名青年参军参战,保家卫国,七百儿郎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200余名干部南下、北上、西进、东赴,为全国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1)

位于县城健康北路25号。民国37年(1948)4月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出发,向河北省西柏坡行进时,经岢岚、五寨到达神池,在此留宿一晚,听取县土地改革工作团土地改革和整党建党工作汇报。1968年,神池县革命委员会将毛泽东路居3间正房及办公桌椅、双人床原样陈设,供人瞻仰。2006年,神池县委县政府维修。

目前,该馆有毛泽东路居室3间,室内摆放着当年用过的桌、椅、砚台和双人床等物件;周恩来、任弼时路居室3间;展厅3个,为毛主席丰功伟绩展厅、神池民俗展厅、书画展厅。毛泽东路居纪念馆是全县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2)

位于县城环城旅游路北100米处,始建于1954年。1997年7月重建时从旧址县城东三道街搬到现址。陵园占地面积777平方米。园内陈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境内711名烈士名录;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六角碑亭1座,碑亭中心立六棱石制纪念碑6通。

地灵人杰 文化厚重

神池历代文韬武略,不乏其人。北魏大将尔朱荣,稳固北魏政权功不可没。辽金宰相虞仲文,四岁能诗,幼年作文,堪称神童。清末进士谷如墉,修志办学,为山西大学创始人之一。山西参加同盟会第一人谷思慎,追随孙中山,在三晋传播民主革命火种,堪称三晋民主革命的先驱。全国抗日学联领袖陈希,“一二·九”运动中奔走北京街头,呼喊抗日救国。革命先贤李启明,曾主政陕西、云南,致力于新中国建设事业。红色警卫邬吉成,长期保卫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战斗英雄张八,屡建奇功,名扬全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随国家军事慰问团出访苏联、捷克、波兰等国,受到斯大林接见。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3)

虞仲文画像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4)

邬吉成

神池文化璀璨,有“道情之乡”的美誉。道情艺术早在明代传入,兴盛于清代中叶。曲调优美动听,唱腔悠扬婉转,独辟于其他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的一朵瑰丽奇葩;健美粗犷的秧歌,神奇美妙的民间传统,勾勒出神池人深沉积淀而丰富的文化生活轮廓。

九寨沟被称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15)

道情戏

作者:杨向东;来源:方志山西,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