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1)

春天一眨眼,就进入草长莺飞荷风习习的夏季,让人的心境格外疏朗而葱茏。唐晋一转身,就亮出了一手绝活,要在云冈石窟举办个人佛造像专题展览,我是真的为他这超凡脱俗的艺术成就而颇感欣喜!我与唐晋,唐晋与我,全凭着文学与艺术纯洁无瑕的黏合,由诗歌而相识,因文学而亲近,凭艺术而深交,与唐晋往来20多年,是打心眼儿里的那种熨帖和舒服。唐晋以其独特的磁性和魅力让我有许多话想说一一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2)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3)

唐晋是个文化人,是一位执着追求美好境界的当代文人。凡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文化人的唐晋,把自己的三观充分建立在向善向美的基点上,亦即审美。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还是一种尊严与能力。在这个物欲横流、恍惚迷离的世态中,唐晋执着秉承了传统文化人应有的精神、风骨和品位。他写诗经年已久,诗语典雅,意蕴隽永,有大量作品令人记忆犹新,早期的诗作比较前卫,有后朦胧诗的影子。他是作家,写小说、写散文和文艺评论,涉猎甚广,哲理思辩,通今博古,兼有精到不俗的构筑。从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分割的雕图》,到九十年代的《吉檀迦丽》《月壤》《隔绝与持续》《雪歌》,再到后来的长诗《神话》《侏儒记》,思想深邃,意蕴悠长,让人印象深刻。他著有小说《夏天的禁忌》《宋词的覆灭》《玄奘》《鲛人》《鲛典》等。他而立之年写出的长篇小说《玄奘》,充分演绎了西域风情和阐释大乘义理,深刻精辟、明法弘道,让禅理佛学在冥冥之中为其安魂定神、礼佛沐心。不论小说还是诗歌,他的作品几乎是孤傲特立的那种,既显繁华又极微细,既叙精辟却又超拔,亦如他高大帅气的身材,有着鹤立鸡群的生活境况。他是画家,画油画、画小品、画插图,画那种充满诗性和灵性的作品,画意识流、画蒙太奇,画具象的也画抽象的东西,把中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元素融为一体,以文人画卓然出众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他曾在太原、长治举办个人画展,并参加过在北京深圳等地影响尚佳的“中国当代诗人绘画巡回展”,我曾以《诗性的奔突》的评述对其予以高度肯定和评价。他喜欢收藏,其藏品以秦砖汉瓦古陶瓷器为主,看着残缺不全实在可惜,一双巧手修修补补,不仅掌握了修复技术,还成就了一份公德心。他当报刊编辑,那是他养家糊口的本职工作,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从文尚德,敬仁尊贤,发现新人,奖掖后学,二十多年如一日,这是唐晋为文立命的主体形象定位。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4)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5)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6)

唐晋是个与佛有缘的人,是潜心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并能汲取营养和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有佛(福)之人。他一方面读经研史、博览群书,一方面有意识地开展系列探访各地石窟,约从2014年始,足迹遍及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河北、河南、山东等众多佛教圣迹,遍访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大型石窟和摩崖石刻上百余处,对五台佛光寺、大同华严寺、平遥双林寺、恒山悬空寺、太原西山等名刹古寺供奉的历代经典应真及稀有石刻图像虔诚研究,为其佛造像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禅宗元素和十分鲜明的艺术精魂。因而,在他的雕刻天地里,既有传统佛陀造像的丰富,又有现代篆刻艺术细腻精湛的演绎,更有篆刻独特风格的大胆表现与各种刀工技法的探索尝试,充分展示了佛造像主体鲜明的客观规律和存在意识。古人云: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他十分喜欢文物鉴赏与收藏研究,因为中国大量的文物与佛教有关,不管是博物馆中陈列的、是寺庙里供奉的、是悬崖石窟镌刻的、是地下出土的,还是民间传世的,甚至偶尔从乡下或地摊上淘宝淘来的东西,多与佛教有关联,而唐晋对此情有独钟。由于长期对佛教文化的钻研与迷恋,受其影响与熏陶,唐晋的人生自然而然即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净因法师说:“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还有谁说过:“佛度有心人,佛度有缘人。”大乘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唐晋不就是一个喜结佛缘、与佛有缘的非凡不俗的文化人吗!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7)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8)

唐晋是个能雕擅刻的人,他精心篆刻的佛陀像印自有城府、独树一帜。诗书画印历来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和生活品质,篆刻亦是一门在方寸之间精雕细刻的高雅艺术。所谓心灵手巧,所谓匠心独运,所谓出神入化,均可见刻家心智格局与人生境界。而将佛像赋于篆刻作品,则又增加了礼佛崇敬之情、尚美虔诚之意。唐晋雕佛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艺术行为,这是一种寄托、一种期望、一种夙愿,一种陶醉,一种梦幻……有着特质个性十分显明的现实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倾向,愚以为更趋于超现实主义的表达一一他用其无比纯熟、游刃有余的精工妙刀,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突破合乎逻辑与世间实际的现实观,改变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鹏游蝶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印象世界。世间治印者多多,而以超常之举大数量雕刻佛造像印者却是寥若星辰。唐晋以其横空出世、卓尔不群的姿态,浸淫于对佛教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研究,以较短的时间和巨大的毅力,精心钻研佛造像的镌刻艺术,并且获得了十分惊人的成就。唐晋刻佛治印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举,而是其内心夙愿积蓄已久所秉承的神圣使命。唐晋用他的神工妙手幻化出千姿百态、妸娜多姿、迷人心魂的佛造像,数千枚精雕细刻的佛造像作品,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会使人感到无比惊讶,会叫人真诚赞叹不已!唐晋的印风,浸淫着他对四方各地石窟寺观造像仪轨布局的涵养与摩崖造像艺术风格历史背景的深悉稔熟,是其特立独行挚着追求文化艺术真谛的修炼造化,使其在刻佛治印时无师自通、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在他的刻刀之下,可让方寸之石迸发出无限精彩与无比璀璨,他不屑于一般意义上的佛像形态雕琢,而更倾注于菩萨飞天罗汉等妙相神造与法像庄严的表达与显现。他是诗人,那种潇洒不羁的诗情与自由放浪的心境,自然而然就成了唐晋佛造像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风范。观其佛印敬造,特点有六——其一,虔诚侍佛。像由心生,佛法无边。与佛结缘的人,必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与佛有缘的人,方可到达人生理想的境界。其二,饱学精研。对历史遗产与佛教文化顶礼摹拜,寻古问幽、遍览华夏石窟寺庙摩崖胜迹,把对佛教艺术所有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他有着满满的文化艺术自信。其三,出手不凡。艺术幻化与工匠精神在其雕佛治印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唯妙唯肖,尤为突出。一出手就让人惊叹与折服,在鄙人眼里绝无仅有。其四,意趣横生。齐白石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唐晋的佛造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篆刻,他把冷石玩成了神品,方寸之间,幻化无穷,方家同道当知其奥秘与趣味。️其五,妙像精造。一方印石,一方天地。可以纵横、可以精彩、可以大美、可以灵秀、可以隽永、可以神奇、可以浪漫……在唐晋的刻刀下都成为纵横捭阖的诗歌与梦幻,让人不由想起了“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诗句。其六,价值不菲。唐晋用他的虔诚之心和灵巧之手精工细刻佛像印,已成为篆刻艺术界的一朵奇葩、一方靓丽风景、一道横空出世的彩虹!它所昭示的各种价值正在勃发蓬生,那种篆刻作品的艺术美——题材美、构思美、形象美、寓意美、线条美、刀工美,令人感动,引人遐思,给人愉悦、予人审美、启人佛性、催人奋飞……正如弘一大师所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9)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10)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11)

记得培根说过:“我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灵魂。”唐晋就是一位极具耐心的达人,也是勇敢彰显灵魂的骄子。无论如何,或许是喜欢、或许是欣赏、或许是偏爱,反正我对唐晋和他的佛造像艺术可谓亲睐到痴迷、甚或是钟爱的有点儿偏执,但我认定唐晋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会更加英姿勃发,自由驰骋,勇敢翱翔,就像马踏飞燕、像魚游大海、像鹰击长空、像虎添飞翼、像龙行云霓……我双手合十为他祈福——阿弥陀佛!

(2019年5月12日草于北京回晋途中,13日夜改定于并州仁伦堂)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12)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13)

佛教的文玩(文缘佛缘印缘)(14)

作者介绍

郭新民,号宁武关人、仁伦堂主。自幼喜爱文学艺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文艺创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书协维权鉴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曾出席全国第八、九、十次文代会、作代会,参加过第12届“青春诗会”和首届“青春回眸”诗会。著有《一棵树,高高站着》、《花开的姿势》、《郭新民抒情诗选》《今天的情绪》《醉汉与丁香》《开玫瑰花的裙子》《郭新民短诗选》(中英文对照本)等各类专著十余部。曾荣获首届中国艾青诗歌奖、《人民日报》征文一等奖、二等奖、“赵树理文学奖”、"天津市文华奖"等各类大奖数十项。曾致力于忻州诗群和太行诗群的发展,培养和影响了众多卓有成就的青年诗人。其作品以"土地系列""人性系列""生态系列"纷呈于诗坛和舞台银屏,被中央电视台和省内外大型朗诵会多有选用,有作品成为文艺演出盛会的经典之作和我国著名朗诵家的保留节目,在当代文坛艺苑享有盛誉。

来源:唐晋艺术空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