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

一、河南人下江南的范围

许多祖籍河南人经常听说过祖辈“一个扁担下江南”的故事。何为江南?“江南”原本与“江北”“中原”相对,泛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行政建置的变化及习惯等因素, 历史上各个时期江南有不同的含义。在先秦秦汉典籍中,江南就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南北朝后多指长江以南地区,得名于唐朝江南道。本文所概述的江南,着重指清朝中期豫南光山、罗山、商城、固始等一带居民迁移到苏浙皖毗邻处地域,即浙江长兴县、安吉县,安徽广德市、郎溪县,江苏溧阳市、宜兴市等一带。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1)


一、移民的历史背景

1、豫南人下江南的历史背景

自古河南省人口居全国之首,据载:清乾隆、雍正年间河南人口有1千万,宣统三年(1911)26894945人,至同治时豫南已是人多地少,加上赋税过重,还有官兵与捻军的战争袭扰,自然就使大量农民背井离乡,远赴江南。光山志载“自清同治以来七十年间,因人满之患,迁居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四省占六十余,人口比老籍加倍,蕃衍之盛,亘古未有”。同时,苏浙皖毗邻处地域和豫南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相近,加之又有政府政策鼓励,遂使大批先民迁移并定居下来。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2)

2、豫南移民迁入苏浙皖毗邻处地域的历史背景

据史书记载:苏浙皖三省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是被蹂躏之地,几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田地无主,荒弃不耕。长期的战争,瘟疫和饥饿,使本地人口减少千万(包括死亡和流徙),人口损失达90%以上,基本十室九空。 我们不妨以广德当时移民的历史背景为例,其他几个地方历史背景大同小异。

清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至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清王朝调集重兵,会同地方团练数万众,在以广德为中心的地带与太平军激烈争战近五年之久,州城(今县城)曾多次易主。清军、地方团练以及太平军叛军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太平军保王童容海叛变投敌后,率兵攻占篁竹保(今清溪乡蔡家岭南),大肆屠戮,一时遇害者万余人。恰在此时,广德这一带又发生了病疫。《广德州志》载:“同治元年(1862年)大疫,先是州民在贼中困苦流离,死亡过半。至是又病疫,五月至八月,积尸满野,死亡殆尽”,“几数十里无人烟”,“州民户口旧有三十余万,贼去时遗黎六千有奇”。咸丰九年(1859年)广德人口为312614人,同治四年(1865年)广德土民仅存5078人,另有客民(移民)1250人。六年之中,广德就有30余万人死亡或流落他乡。

嗣后,境内形势渐趋稳定。清王朝为维持其统治,令地方速筹措“招集流亡,垦辟田亩”事宜。于是清廷便从鄂、豫两省等地招募大量移民前来垦荒,州内设劝垦局多处,“出示招垦”,并推行“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等鼓励移民垦荒的政策。即凡无主田山、房屋,移民均可自行划分,具册呈报领凭后便为己产。“各邻省之民络绎来归,坌集境内”。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3)

三、历史移民人数

统计时间段。本文所指“历史移民人数”概念是从咸丰十年(1860)、同治元年(1862)至民国时期、解放前(1949年)为时间段:

1、广德从同治五年(1866年)到光绪五年(1789年),人口骤增至129548人,其中土民19981人,客民109567人。这次规模空前的移民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末。这批移民多来自湖北的荆门、钟祥、孝感、南漳以及本省江北等地以及河南的光山、罗山、商城、固始;河南人占十分三,三万人左右。约至1941年前后,人口籍贯构成遂又变为河南人居多,至此形成了“小河南”,人口占广德当时总人口的十分之六,按民国28年(1937年)广德人口总183334人计算,推算河南人(以光山籍居多)移民约6万人。

2、郎溪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增至26299.5丁(注:清初,以“丁”为田赋计征单位,每“丁”为4.99人)。自明崇祯六年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230年间,建平县无准确户口统计数。郎溪同治四年(1865年)全县仅存5300户,总人口10855人。1860年~1865年全县人口由108550人降至10855人,减少97695人。同治四年(1865年)总督与巡抚衙门张榜出示于湖北、河南等地招来客民耕种,至光绪五年(1879)全县人口才增至61743人,河南人占十分之三,约2万人。1947年1947年全县总人口139048人,郎溪本籍(包括以前客民安家落户)人90090人,外籍27624人。推算河南人约3万人。

3、长兴县

清同、光年间湖州总人口约为65万人,外籍35万左右。据同治《长兴县志》,乾隆48年(1783年)“户87782、口349811”,嘉庆8年“户95494、口360064”,推算1858年人口达47万人。太平天国后,“兵燹之余,民物凋丧,其列于册者孑遗之民仅十之三焉”,战争期间损失人口40余万人;另有一说同治六年(1867年)“户1.05万,口2.2万”。

由于人口锐减,长兴迎来了史上规模空前的移民潮,迁入者约占总人口的70%。到同治十一年,长兴人口突增加到3.6万户8.0万人口。到光绪六年(1880),长兴移民数量已经超过土著。长兴移民以河南人最多,而河南人中,尤以罗山、光山为最多。《中国经济志:浙江省长兴县》内引述民国初年的调查,其时长兴县“农民籍贯,以河南籍最多,百分之四十以上,本地籍占百分之四十弱,余籍占百分之二十。 ”据民国年间的调查,民国元年长兴全县人口为17.4万,1949年则为23.09万,民国年间平均人口约20万,其中70%是外来客民,其中河南籍约占40%,又以罗山籍居多。所以推断河南人至少5万人。

4、安吉

清时,安吉和孝丰是两县,后来合并而成现在的安吉。太平军于咸丰十年(1860年)进军安吉、孝丰两县。战争期间曾三度入据孝丰,与清廷相持达五年之久。同治元年(1862年)爆发了瘟疫、战乱和瘟疫使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据旧志载,同治三年(1864年)安吉县土著仅存6838人;孝丰战后户口仅存三十分之一。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安吉、孝丰境内的移民来源于多地,但以“豫楚最多,温台次之”。由于安吉和孝丰在1958年11月才合并。人口统计历史资料缺失,据现有资料分析,推算河南人约2.5万。

4、宜兴

太平天国后苏南人口锐减,官府从各地招徕移民耕地开山,河南人迁入地主要是宜兴,而苏、常、太等府少,这可能与与水田耕作技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有关。民国元年宜兴人口521586,民国21年(1932年)人口496431人。外籍人口占十分之四,而河南人约1万人左右。

5、溧阳

溧阳清嘉庆年间人口为62万人,到同治年间普查,全县人口只剩8万,锐减十分之九,是时流入外籍人口河南人居少。清朝光绪后期河南光山罗山移民才大规模进入溧阳,到民国2年溧阳人口316297,民国21年(1932年)溧阳人口321941人,客民人口十分之八左右,其中河南人占客民人口的十分之一不到,由此推算,流迁入溧阳的河南人约2万左右。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4)

三、河南人后裔分布情况

广德市:主要分布在市境北半部的平畈区和丘陵地带,如今赵林、高湖、邱村、砖桥、彭林、流洞、新杭、独山、下寺、山北、花鼓等乡镇(合并前的乡镇);

郎溪县:主要分布在县境北半部的岗南、梅渚、定埠,凌笪、下湖等乡镇;另外还有宁国、旌德、太平等县有少量分布。

长兴县: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西部的泗安镇,西南部的仙山、二界岭、管埭、长湖、天平、林城等乡镇,南部的今吴山、和平等,东部的今包桥、里塘、港口、虹星桥、长桥等乡镇;

安吉县:主要分布在县境北半部的今递铺、高禹、南北湖、梅溪、安城、溪龙、晓墅等乡镇,湖州还有德清、南浔、吴兴也有一些移民;嘉兴市的桐乡(乌镇)等县有零星分布。

宜兴:主要分布在善卷、横山和西渚等乡镇。

溧阳:主要分布在上兴、上埠、竹箦、旧县、永和以及前马、后周、戴埠等乡镇;

其他分散地:宣州分布在今洪林、丁店、建国等乡镇;溧水主要分布其境南部,如今共和、东屏、白马、群力、云鹤等乡镇;句容分布在今磨盘、袁巷、天王、茅西、茅山、春城等乡镇;高淳县也有少量。吴江区的松陵镇。另外在宁国、吴江、金坛、丹阳、丹徙等也有少量移民后裔。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5)


四、苏浙皖毗邻处河南人后裔目前数量

计算河南人后裔目前在上述地方的数量,首先要明确河南人后裔身份的认同。由于社会变迁加速,导致现有人口流动加快、通婚面广。本文仅仅依据自称“祖籍河南人”的的身份来估算河南人在苏浙皖毗邻处地域后裔数量。

据此初步推算截止目前(取2018年末时间点):广德人口50余万,估计河南人后裔占总人口的50%左右,即约25万人。郎溪人口30余万,估计河南人后裔占总人口的40%左右,即约12万人。长兴人口60余万,估计河南人后裔占总人口的30%左右,即约20万人。溧阳人口75余万,估计河南人后裔占总人口的10%左右,即约8万人;宜兴人口100余万,估计河南人后裔占总人口的5%左右,即约5万人。

其他地方,如宣州、宁国、吴兴、南浔、余杭、金坛、句容、丹阳、丹徙、溧水、高淳等地河南后裔数量难以估算。

综上,苏浙皖毗邻处地域及周边河南人移民后裔近100万人。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6)

五、编后

当前,国家已经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移民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开放与兼容,“一岭六县”(白毛岭、广德、郎溪、安吉、宜兴、溧阳)正是河南人移民后裔居住集中地,不妨以移民文化作为一岭六县区域合作的纽带,以移民文化为突破口,首先加强文化、旅游等人文合作,进而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让“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落地生根。

因此,深入挖掘移民文化的典型符号、精神标识、气质内涵,展示移民文化巨大的影响力和创造有着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7)

六:参考资料:

1、《广德县志》;2、《浙江人口志》;3、《郎溪县志》;4、《安徽人口志》;5、官网:江苏地情数据库·人口;7、光绪《余杭县志稿》;8、官网:浙江地方志-数字方志馆;9、《长兴县志》;10、《长兴县志拾遗》(鲍士杰);11:《中国经济年鉴》(第三章230页);12:《安吉的人口来源与方言格局:成因与现状》;13:《长兴史上几次规模移民》;14:《一担箩筐下江南-信阳地区清朝末期移民苏浙皖环太湖历史考察记略》;15、《信阳志》;17、《光山县志》;18:《罗山县志》。以及部分未标注来源资料。一并致谢!(作者:徐厚冰)

河南人逃难流落到哪个省的最多(河南人下江南的人数及目前其后裔数量的初步探讨)(8)

声明:图片及文中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小编私信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