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海执教青训(辽沈晚报记者专访启蒙教练王北铭)

“在任子威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上了冰场就是战场,宁愿让人打死,也不能被吓死。所以他从小就是啥比赛、多大的场面,他都不怵。” 带任子威训练8年时间,67岁的王北铭教练在接受辽沈晚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了好多和爱徒有关的过往。

在启蒙教练王北铭的记忆中,任子威从小就是个特点鲜明的孩子,“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皮实、专注、不爱看热闹,他天生就是个搞体育的料。”

看爱徒1000米夺金却很平静

三天夺两金、创造中国男子1000米的历史首次夺冠,北京冬奥短道速滑赛场,25岁的任子威成为最高光的人物。

原本爱徒的比赛,王北铭是想低调的自己看看,但是因为受到好友的再三邀请,现在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速滑队执教的王教练,还是前往了北京参与到了一档节目之中。在直播间,王北铭见证了自己的爱徒得到了两金,而这两次,他的心情却是不同的。

“混合团体接力拿下第一金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因为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还有两名我自己的弟子,但是任子威夺得第二金的时候我却平静。”王北铭说,他之所以平静,是因为在任子威进了1000米比赛的半决赛之后,以他对爱徒的了解,看到了他的好状态和自信,觉得这枚金牌已经是势在必得。

从发现任子威到将他送到哈尔滨市队,王北铭带领任子威训练整整十年。18岁之前进入国家队,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任子威对启蒙教练许诺的事情一一实现。

孙继海执教青训(辽沈晚报记者专访启蒙教练王北铭)(1)

任子威和师兄张宏超(左)一起到王北铭家看望

从小吃饭快、走路快、说话也快

王北铭选中任子威是在2004年,那时候任子威刚刚上小学,他一眼就看中了。“他身上有股军人家庭培养出来的闯劲,而且立定跳远成绩也不错。”那时候他就认定这是棵好苗子,下决心对他要高标准、严要求。就这样,任子威跟着王北铭学了8年短道速滑,直到被选拔进哈尔滨市队。

“他不到九、十岁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将来肯定能进国家队,因为他不仅能吃苦,意志品质顽强,而且他的潜能大。以前我带他比赛的时候,我一刺激他,他就能滑疯了。他天生适合做竞速类的运动员。”2007年1月,不到10岁的任子威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取得了前六名的好成绩。

任子威训练的时候特别专注,不爱看热闹,也不容易被别人影响。“这可能也是我给任子威从小灌输的,我们都是那种走大街上看到人多的事都不会去凑热闹的。我曾经告诉过他,不管周围什么情况自己要稳。比赛得时候,就算是来龙卷风了,也不要管周围如何。”

在王北铭的记忆里,任子威子从小做什么事情都很快吃饭快、走路快、说话也快。“队友一起吃饭,他吃得特别快,一般他吃完了别人也就刚吃三分之一。狼吐虎咽的,吃包子完了我问他什么馅儿的他都不知道。”

经历两次骨折却越挫越勇

“他特别皮实,从小就是哪里摔坏了都不当回事,就好像摔得不是自己一样。”不过,再皮实的孩子也有摔坏的时候,任子威曾经两次骨折。

王北铭回忆说,任子威第一次骨折,是在2010年4月份,他带队参加省比赛的时候,任子威一次失误,造成骨折。当时任子威的妈妈有些动摇了,于是王北铭那段时间王教练成了任子威的康复师和家教。每天上午去子威家亲自为他做复健。练不了下肢,就练习上肢力量,很快任子威恢复了健康。回到体校后,他特别刻苦,下决心努力训练,一心要把因为骨折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然而2011年,任子威在参加比赛时再一次骨折了。这一次任子威的妈妈决定不让儿子继续训练了。而且这次受伤对任子威和王教练的打击也都特别大。但王教练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这孩子有前途。于是,一次、两次、三次,他一次次去做子威和他父母的工作。

“我跟子威说,人要有正事,做正确的事,一件事决定要做,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要坚定的坚持下去。”最终,师徒两人一大一小两双手握在了一起。此后的3个多月,每天上午王教练上门帮他复健,下午任爸爸送他去附中训练。

2012年的春天,王北铭再次带领任爱徒参加比赛,彼时的任子威所向披靡。“连续两年的骨折没有击垮任子威,还使他建立了更强大的自信心,越挫越勇。”王北铭笑着说道。

终于,2014年,进入市队还不到两年的任子威应召加入了国家队,那一年他17岁,提前实现了和王教练的约定。

孙继海执教青训(辽沈晚报记者专访启蒙教练王北铭)(2)

到沈体执教因喜欢这里的冰雪氛围

退休后,曾有南方的队伍重金聘请王北铭,但是两年前,他还是选择了到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执教。“这里的训练条件很好,有自己的冰场,还有完备的设施,我喜欢这里的冰雪文化氛围以及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王北铭说,沈体竞技体校校长孟春媛特别重视队员的学习,这一点非常敬佩她,和自己的想法很贴合。

2020年11月,来到沈体之后,王北铭每天都格外认真。“这是我的收山之作了,最多我干到七十岁就得退休了,现在就这么好多的训练条件,我必须得好好把他们带出来。”

从哈尔滨师专体育专业毕业后,王北铭在冰场遇见了一群对滑冰充满热爱的孩子,从此他的人生与滑冰训练场紧紧相守。王北铭最早从事速度滑冰项目,一直到1998年改为短道速滑项目。这46年里他一直辛勤付出,训练日记写了有70多本,总共加起来有400多万字。王北铭坦言,自己是个非常严格的教练。但是严格只是和训练比赛有关,生活中他和队员的关系很好。

46年来,王北铭桃李满天下。这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夺冠的成员中还有他的学生张雨婷,短道速滑队的教练范宏文也是他的学生,还有像像张宏超这样参与北京冬奥会裁判工作的学生。

王北铭善于发掘和培养滑冰的好苗子 ,他选材比较苛刻,有自己的四条标准——最重要是兴趣,孩子首先要喜欢滑冰这项运动;其次是脑力,沟通过程中反应要快;再就是身体素质,他喜欢挑爱瘦的孩子,小胖子他不要,父母的身高还是得高一点;最后是家庭教育,家长对于他训练的认可。他刚遇到任子威的时候,就觉得这孩子特别符合自己的选材标准。

相关:

和任子威是校友 沈师学生很自豪

任子威是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21届运动训练专业优秀毕业生。记者采访到了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周莹,据周莹院长介绍,任子威夺冠后,全校师生都很激动,大家感觉非常自豪,也带动了校内学生对于滑冰运动的热情。

“任子威刚来我们的时候就是非常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上学期间,他和同学互动,接受记者团采访,促进了学校的体育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周莹院长介绍说,学院于2008年开始招收速滑专项学生,学院的体育教师王海在2014年沈阳举办的一次短道速滑比赛之中初识任子威。后来,任子威得知运动队师兄张宏超报考沈阳师范大学之后,同样选择来沈攻读本科学业。王海是短道速滑国际级裁判,在北京冬奥会上担任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官员,负责计时工作。

据了解,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与辽宁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在冰雪运动竞技人才联合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群体竞赛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加大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师生扶持力度,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辽沈晚报记者王冠楠

编辑:韩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