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实现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和互通)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作者主张走出对西方哲学思想范式的依傍,提出了开启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富于原创性的方法——生存状态分析。该方法的运用不仅契合于中国传统思想的一贯主张,且呼应了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存在主义思潮。此外,作者主张突破知识哲学的局限,走向生命哲学的自觉,实现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和互通,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实现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和互通)(1)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

俞宣孟 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ontology究竟是怎样一种学说?

Ontology从字面上说就是关于being的学问。我因此而建议译为“是论”。Ontology和being的关系是:如果把ontology比作西方传统哲学整个大厦的基础,那么,这个基础就是用being做砖块打造的。简单来说,ontology是西方传统哲学最精深的原理体系,故有第一哲学或纯粹哲学之称。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沿用着一个误译的名称“本体论”,于是就望文生义,只是把它当作关于世界本原的理论。现在这个名称虽然还出现,但是多数人意识到那是不妥当的,不过,目前大家更愿意接受的好像还是“存在论”,这显然是因为以“存在”翻译being更符合中国人的思想习惯,可见从一种生存状态到另一种生存状态的转变不是很容易。前面曾经提到,杨祖陶先生在1981年就开始讨论黑格尔逻辑学的ontology性质。通过being问题的大讨论,ontology这种哲学形态越来越清楚地得到了揭示,在这个基础上,我在发表于1987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哲学中不存在ontology,持相同观点的有美国学者安乐哲和法国学者于连。张东荪先生在解放前也提出过这个观点,不过他把ontology了解为关于“本质或本体的哲学”(substance philosophy),而本体观念与语言中的主语有关,中国汉语中因为主谓不分明,没有本体的观念,因而没有本体哲学。不管怎么说,对ontology的深入了解对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产生了影响,随着对ontology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也一定会向更纵深发展。

关于ontology究竟是怎样一种学说,这里不便重复,我想就ontology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所表达的对象谈一点简单的补充意见。总的来说,ontology是一个原理系统,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由于哲学问题的发展,ontology所表达的对象是有变化的。在柏拉图的时代,哲学的目的是寻找关于事物的确定的知识(定义),从苏格拉底与智者的辩驳中我们看到,就事实讲事实,总是得不到确定的、定义性的知识。所谓事物的定义,现在知道就是事物的普遍概念,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反思着的思想才能把握的对象。柏拉图首先进入了这种反思式的思想并获得了向这种思想方式显示出来的对象,由于这种对象看不见摸不着,要说有这样的东西,它只能存在于可感世界之外。虽然多了一个世界,但是这满足了柏拉图的初衷,以理念的形式表达出了事物的定义。但是,个别的理念还需要结合起来才构成知识,柏拉图探讨了理念间结合的情况,这就是西方哲学中最初的ontology。整个ontology体系标志着真知识、真理,或者说,世界的本质。到了康德,ontology的表达对象发生了翻转性的变化。由于休谟要追究由理念演变来的那些先天观念的来源,并且它的前提是,凡是知识都起于感官感觉,结果,他发现从感觉经验中是引不出先天观念的,因而对人类是否能够具有普遍必然的知识表示怀疑,这使得康德重新思考。数学和自然科学具有普遍必然的性质,而构成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经验材料却并不具备普遍必然性,必定是人类以某种方式整理了经验材料才使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成为可能,而人类用以整理经验材料的方式,是人类先天固有的认知能力。他还进一步探讨这种能力,认为这就是人类的纯粹理性能力,表达为纯粹范畴的推理能力,是纯粹的原理体系,即ontology。不过,这个原理体系并不是世界本身的本质,而是人的理性能力,如果说世界是有规律的,那是人运用理性观察世界的结果,即所谓人为自然立法。康德反对他以前的ontology,因为他们在缺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去解答关于世界、心灵和上帝的有关问题。现在人们一般都认为康德是讨论认识论的,而我认为他用来表达认识能力的先验逻辑体系正是ontology,不过它在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紧接着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黑格尔批评了康德把认识能力和认识对象割裂开来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思维服从于同一个原理。

细心的读者当知道,对于作为逻辑学开端的范畴being,黑格尔一方面说它是无进一步规定性的,但同时又说它是“纯粹的、空的直观本身”“空的思维”。这表明他的逻辑学将要展开的不仅是自然的原理,也是思维的原理。不管对象如何变化,ontology作为哲学第一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如一。西方哲学始终在寻找、构造、批评这种原理。“原理”这个词就包含着运用逻辑的意思,这不仅是说原理逻辑地覆盖被解释的内容,而且原理本身也是逻辑地构成的。Ontology作为第一原理是最高的原理,即,它覆盖、解释其他一切,但其本身却不能被其他所解释。我想最后这些说明可能是必要的,因为现在本体论这个词到处用,意义不是很明确,从社会存在本体论、历史本体论,直到文学本体论等。这也是西方哲学ontology受到重视以后出现的一种情况。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与中国哲学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是从西方哲学中获得关于哲学的观念的。通过最近二十年对being和ontology的学习讨论,中国学界对西方哲学的形态特征有了深入一步的把握,这使得中国哲学界看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两种形态不同的哲学,萌生了走出依傍西方哲学的决心。

(标题为作者所加)

作者:俞宣孟

编辑:蒋楚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