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修养涵养的区别与关系(教养涵养和修养)

教养修养涵养的区别与关系(教养涵养和修养)(1)

教养、涵养和修养

文|lincheng60

教养、涵养和修养是三个经常遇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被使用的几率都是很高的。那么,这三者的真正含义如何理解呢?不同的人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上网去查解释也不是单一的,以下只是我个人一些见解,与大家共享。

“教养”是指个人在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文明的、合乎社会规范的一些行为,它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养就反映了家长或教师的失职,或某些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教”指教育、教学、教导、教范、教改、教管、教化、教诲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会规范的某些行为;“养”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接受或养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使之成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习惯。一个人说话骂骂咧咧,张嘴就是脏话;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横冲直撞;随地吐痰,不尊重老人、妇女;在公共场所破坏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没有教养。一个人文明礼貌、说话得体、谈吐没有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起路来规规矩矩;不随地吐痰、尊重老人和妇女;在公共场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破坏公物,人前不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有教养的人。然而,在很多人那里人前有教养,人后没教养;有些场合有教养,有些场合没教养;针对一些人或事有教养,针对另一些人或事无教养;对地位尊贵的人有教养,对待地位低下的人无教养等等,出现了很复杂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教养也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养有着不同的认知。

“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某些行为。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物质行为大多是通过某种行为使外界人或事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它往往能够造成一定的物质的后果或结果;而精神行为则更多地是通过语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神现象,它一般不会造成现实的物质结果。“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一个人在别人该暴怒的时候不暴怒,别人该急躁的时候不急躁,别人该哭泣的时候不哭泣,别人该高兴的时候不显示出高兴,别人该悲哀的时候看不出悲哀,我们称这个人有“涵养”。由于一个人的胸襟宽广,看问题比较透彻,能融各种情绪于一身,不被某种特殊的情感所左右,于是,他就获得了一定的涵养。有涵养的人和无涵养的人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涵养表现着一个人的与众不同。相反,一个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一句话不对付就暴跳如雷,遇到高兴点的事情立即开怀大笑,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或悲或泣,办事急躁很不沉稳,这个人就缺乏一定的涵养。在家庭生活中,两口子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断,各说各理,声调不断提高,甚至是不分场合大打出手,根本不管邻居的感受和外人是否在场,这样的两口子就可以被视为没有涵养。相反,同样是一个家庭,两口子在外人看来恩恩爱爱,遇到矛盾协商解决,不互相指责、谩骂,甚至都不大声说话,即使快离婚了也没有显示出彼此有什么仇恨,这样的两口子大概就获得了某些涵养。有涵养的人往往是通情达理的,正因为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才显示出能够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的胸襟,显示出自己的宽阔的胸怀。

“修养”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修”指修炼、进修、修正、修整、修补、修身养性等,“养”则是对所“修”内容的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锻炼出能够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某种行为。当一个人同诗人在一起能够吟诗作赋,同思想家在一起能够谈论哲学,同作家在一起能够写小说,同画家在一起能够画画时,我们称这个人有这些方面的修养。相反,一个人同诗人在一起时不懂诗,同思想家在一起时非常浅薄,同作家在一起时不懂得写作,同画家在一起时不懂绘画,我们称这个人缺乏这方面的修养。一个知识不太多的人,没有什么学历,但是,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水准、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也可以称这个人有某种修养(道德修养)。相反,一个人知识很多,也有很高的学历,但缺乏一定的道德水准、良好的性格、或比较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也可以称这个人缺乏一定的修养(道德修养)。可见,“修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养是指能够表现一个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而狭义的修养特指一个人在道德水准、性格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其实,在很多人身上是既有修养又没有修养,既有某些方面的修养又缺乏另一些方面的修养,正如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也没有具备完全修养的个人。

教养、修养和涵养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三者是有区别的:第一,行为不同。教养主要的指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通过教育而养成的某些道德的、文明的或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涵养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某种情绪的精神行为;而修养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具有某些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第二,侧重点不同。教养和修养既有精神的行为又有物质的行为,而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的行为。第三,表现不同。教养和涵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的外在方面;而修养更多地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在方面。第四,内容不同。教养比较多地同个人身上的道德水准、文明举止相联系;涵养更多地是同个人的心理素质、各种情绪相联系;而修养则同个人身上的所有综合素质相联系。第五,不能互相取代。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一定有涵养或修养,反之,获得某些涵养或修养的人也不一定有教养。教养、涵养和修养有互相交叉的情况,但三者不能相互取代。但是,一般说来,在相互交叉的过程中,修养应该包含着某些教养和涵养,而教养和涵养是修养的某些方面或外在表现。

其次,三者又是有联系的:第一,三者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实践作基础是既不可能有教养,又不可能有涵养或修养的;第二,三者都是通过理性获得的,它们都是在理性支配下的一些行为,如果没有理性或理性丧失这些行为也将不复存在;第三,三者都包含了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即三者的获得都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联系,没有人的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既得不到教养也得不到涵养或修养的;第四,三者都同某些健康的心理素质相联系,它们都是人们健康的合理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是这些心理素质反映;第五,三者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表现的,它们只是在人们进行某种行为时才能显现出来,一个静止不动的人或从不发表任何意见的人是很难知道其是否具备某种教养或涵养和修养的。

教养、涵养和修养主要表现为某些心理学或人生哲学概念,各自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它们是相互区别、不能互相取代的;同时,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具有某些交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有着高度教养或涵养的人,很难说他没有修养;同样,一个有高度修养的人,又怎么可能没有教养或涵养呢?然而,这种背离的现象又是确实存在的,其统一性或许主要是通过道德层面表现出来,离开了道德层面这种背离的情况又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尽管教养、涵养、修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表现着个人身上一些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素质,甚至表现着一个人比较文明的道德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行为,这些行为是值得人们去效法和修炼的,人们将在这种修炼中走向自身的完善化,走向完人。传统的儒家思想史或许也是这种修炼的历史,这种历史至今还在传承者、发展着,人类由此进步着。

(本文选自lincheng60的博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