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的20世纪(RoaringTwenties咆哮的二十年代)

20年代不打招呼,倏忽而至100年前的上一个20年代,日新月异、群星闪耀在美国,它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在法国,它被称为“疯狂年代(Années Folles)”;在德国,它被称为“黄金二十年代(Golden Twenties)”,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群星璀璨的20世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群星璀璨的20世纪(RoaringTwenties咆哮的二十年代)

群星璀璨的20世纪

20年代不打招呼,倏忽而至。100年前的上一个20年代,日新月异、群星闪耀。在美国,它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在法国,它被称为“疯狂年代(Années Folles)”;在德国,它被称为“黄金二十年代(Golden Twenties)”。

那么,20年代有什么特别,究竟怎么咆哮了?

提到上一个20年代,不能不提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用午夜老爷车做道具,巴黎20年代的夜宴阵容是这样的: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斯坦因、毕加索、达利、艾略特……足足能够凑齐一套西方现代文学艺术史的主角们。

电影中,2010年代的主人公见到1920年代的诗人艾略特,为表达敬意,对后者说:“在我们那个时代,人们用可卡因勺量取自己的人生(where I come from people measure out their lives with coke spoons)。”此句原型出自艾略特代表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面一句,“I have measured out my life with coffee spoons”,翻译家吕健忠把这句翻成:“用咖啡匙量取自己的人生。”

Roaring Twenties的确有理由骄傲。在1920年代,西方人的生活中开始大规模出现汽车、电话、电影,人们冲进电影院和体育场为娱乐明星和运动健将疯狂。爵士音乐在此时兴起。商业广播同时出现,开启了一直绵延到1950年代的“广播黄金时代(Golden Age of Radio)”。这个时期,不少大腕艺术家达到创作巅峰,影响绵延至今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开始统治街头。

在那个世界从第一次大战伤痕中复苏的Roaring Twenties,不少西方国家女性开始获得投票权,地位极大提升,时尚产业应运而生。

不过,尽管Roaring Twenties充满积极和进步的风格,但当时的知识分子也并不缺乏批判精神。海明威在文章中说,1920年代的年轻人都是“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这种说法指的恰恰是美国以汽车为代表的消费时代起步,但美国年轻人却精神空虚、道德堕落。

菲茨杰拉德1920年代发表的处女作《人间天堂》同样对Roaring Twenties的年轻人表达了“迷惘的一代”的忧思。他在小说中说,1920年代的年轻人,成长在战争之后和工业大发展之时,既放荡不羁又充满焦虑,长大后发现“所有神都已死,所有战争都已打完,所有信念都已动摇(to discover all gods dead, all wars fought, all faiths shaken)”。

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就好像《午夜巴黎》电影最后所说:“如果你留在这里,那么这里就成了你的当下,然后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开始想象另一个时代才是你的‘黄金时代’。那就是当下。有点不如意,但生活本来就不会尽如人意。”

所以,不管上一个世纪的Roaring Twenties多么令人激动,“黄金时代”总还是得“活在当下”,就让我们期待当下这个二十年代吧。(宿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