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

目前的考研形势来说日趋激烈已经很委婉了,我愿称之为“卷到爆炸”!本文择校择专的方法可能与常见的择校择专方法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以“目的性”与“谨慎性”为主。

在介绍方法之前先给大家整理了一组数据,为什么说今年是“卷到爆炸”的一年?未来的考研趋势又会如何发展呢?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1)

一、2022届考研大数据一览

由图可见,从2004年至2016年的12年间,考研报考人数由94.5万稳步增长至177万,其中2008年、2014年和2015年考研报考人数呈负增长。但从2016年至2022年的6年间,考研报考人数由177万暴增至457万,其中2021年至2022年一年增幅就达80万,增幅几乎与2004年至2016年12年的增幅相当。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2)

数据来源:教育部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3)

数据来源:教育部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1076万,而受疫情影响,留学难度增大、企业预算缩减、岗位优化,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许多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都被迫加入考研大军。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4)

数据来源:教育部

而报考人数的激增,最直接的影响结果就是各科分数线的激增,上岸难度被无限放大。

学硕:

1.降分专业:无

2.涨分专业:哲学( 15)、经济学( 12)、法学( 14)、教育学( 14)、文学( 12)、历史学( 15)、理学( 10)、工学( 10)、医学( 10)、管理学( 12)、艺术学( 15)、体育学( 15)、工学照顾专业( 7)、中医类照顾( 7)、少数民族( 2)

3.分数不变的专业:农学、军事学

专硕:

1.降分专业:军事(-10)

2.涨分专业: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 12)

审计( 15)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警务( 14)

教育、汉语国际教育( 14)

应用心理( 14)

体育( 15)

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 12)

文物与博物馆( 15)

建筑学、工程(不含照顾)、城市规划( 10)

临床医学(不含照顾)、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 10),

中医( 7)

MPACC( 14)、MPA( 4),图书情报( 5),工程管理( 15),艺术( 15)

3.分数不变的专业:

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

MBA

旅游管理

并不想传递焦虑,但这就是现实,今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会主要由创新高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与2022届考研未上岸的大量二战考生组成,预计报考人数会突破520万!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5)

二、择校择专攻略

所以此时就更体现出了,“考得好不如选得好”的备考策略,而考研选择专业院校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经过学长深思熟虑总结出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近几年的考研行情。

在前文提到过,无论是就业还是提升学历,近几年的行情都可以用“卷破天际”来形容,所以“目的性”与“严谨性”是这篇择校择专攻略的最大特点。

以不同的考研目的作为起点来选择专业院校,是最适合这个“时代调性”的择校择专方法。所以首先,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的考研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6)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给出的数据,考研动机主要由就业压力、留恋校园生活、学术深造、名校情结等因素组成。其中因就业压力而考研占近60%,是大多数同学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同样就业也是这个社会最现实的因素。

1.明确考研目的

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都会进入就业市场(家里有矿除外),既然都会就业,那么把考研目的分为三类,即:就业、深造与考公

但有些同学看到这里就会有疑问了:

“我以兴趣为导向考研可以吗?”

“我就有一个名校梦,就想考清北复交不行嘛?”

可以!但前文也说过,此篇择校择专攻略是基于“目的性”与“谨慎性”为原则的。

1)就业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理工科专业的就业市场还是好于文科专业的,下面就给大家分别列出一些好就业的理工科专业。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7)

理工科:

①计算机类专业

要说最热门的专业,计算机类专业说第二,那绝对没有专业敢说第一。互联网科技行业可能是全球变化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未来,无论是人工智能技术、5G网络的普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还是最近出现的新概念“元宇宙”等等,都需要一大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而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是极为迫切。

②土木类专业

土木类专业吐槽的人比较多,大部分人都觉得土木专业比较辛苦,近些年的争议也很大,不少人都在劝退,但土木类专业依旧是理工科类专业中关注度较高,男生报考人数较多的一个专业。能养活一大批人的专业存在也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土木类专业毕业后能去的单位很多,事业单位、甲方、设计、咨询、造价、检测、勘察、施工等,虽然大部分都很辛苦,但确实不愁就业。

③电子信息类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都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是目前甚至未来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对未来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这类专业普遍都是比较建议读研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

④机械类专业

机械行业是国家必不可少的行业,虽然机械专业不像IT、大数据或者AI那么火热,但这个行业是未来一直会存在的行业,只是机械行业大多就业环境不是很好,但专业性较强,收入不算很高,所以少有人能坚持。

但目前国内还是很缺高端人才,很缺真正的技术人才,所以建议真的感兴趣,愿意潜心钻研的学生报考。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8)

⑤电气类专业

电气类专业包含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专业,培养的也是面向电力行业的人才,就业方向其实很多的,这也是为什么这类专业这么火热的原因。电气类专业普遍就业率都挺高的。

⑥应用统计学专业

如果是想要报考数学类专业,其实可以考虑应用统计学,这类专业实用性比较强,不管是从事会计、数据分析、金融行业还是考公务员机会都是比较大的。同时统计学就业范围很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兴起,统计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发展趋势也是比较好的。

而文科类专业中较好就业的专业有:心理学类、教育学类、小语种类、经济学类、法学类和管理学类。

2)深造

以深造为考研目的的同学大多数都是理工科专业的同学,这类同学考研的专业最好选择学硕,因为学硕可以直博,进科研院所或者留校任教都是极其稳定的就业方式,而深造专业也建议选择本专业或本专业相关专业。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9)

3)考公

报考岗位多,选择面广的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财务会计类、法学类和计算机类。而报考这类专业的同学,就要面临考公时竞争压力大的问题。

报考分数低,选择面较窄的专业,生化环材居多。而这类同学虽然上岸分数低,但也要面对一些“三不限”岗位的较大竞争。

总之,因考公为目的换专业,且岗位位置不在一线城市主城区的同学,大可不必把学校目标定为太好的学校,选择冷门学校的这些考公热门专业,更好上岸!

以上,只能初步筛选出你的考研目标专业,如何选择院校,请接着往下看!

2.择校四步法

1)选地区

在地区的选择上往往基于以下几点因素考虑:

①就业机会

通常来说,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往往要比在其他城市大得多,薪资水平也会更高,生活成本也会变高,但是机会也会变多。

②未来定居

选择一个未来定居的城市不仅要考虑就业机会,还要考虑当地房价、教育、医疗等问题。

③离家近

特别是女孩子其实想选择离家近的地方读书,那么学长建议可以着重考虑家所属省份的省会城市。

2)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初筛院校

选定地区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初筛院校了。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简单来说就是按同专业对不同院校进行排名,排名越靠前的院校该专业水平越高。

以应用经济学为例:

怎么选考研专业和学校(23考研该如何择校择专)(10)

北大、人大和央财是应用经济学专业水平最高的大学,排名越高的院校专业性越强,社会认可度也就越高。通过第四轮学科评估以及地区筛选,我们可以初步筛选出至多5所院校。

3)考试科目

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会不同。然而相同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的科目、参考书也会不同。在第二轮筛选院校时,学长建议把初筛院校的招生目录和参考书目都整理出来,选择本科学过或者网上资料多的专业,千万不要选择参考书很多,网上还找不到资料的院校,通常这种院校的专业课考试难度都会偏大。

4)历年考研数据

根据历年考研数据,我们最终可以选择出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我们可以针对以下的几个数据重点查看:

报录比: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是择校择专业的重要参考,直观反映了该院校专业的热门程度。报录比越高,上岸几率越小,尽量避开报录比高的学校和专业。

推免人数:如果一所学校的专业推免人数过半,那么统招名额就会大幅缩水,意味着上岸难度增大。

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主要参考二者的分差。找到目标院校近几年的复试线和录取名单,如果录取分数线集中在复试线附近,说明竞争不会太激烈;如果复试线和录取最低分差距较大,说明过复试线的人数较多,这些专业报考时就要慎重考虑了。

复录比:复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绝大部分院校采取的都是差额复试,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复试比例是1:1.2,部分学校的复试比例会高达1:1.5。复录比越高,该院校高分人数就会越多,竞争更大。

复试成绩占比:在考研最终的成绩中,初复试成绩各占一定比重。一般来说,复试成绩在录取总成绩中占比30%-50%(需要注意,复试具有“一票否决制”),而复试成绩占比高的院校更看重学生本科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成绩。

初试成绩占比较高的院校,会更倾向于保护第一志愿考生;复试成绩占比较高的院校,对第一志愿考生的保护程度相对更低,因此在选择报考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说了这么多,也是为大家操碎了心,毕竟现在就业环境是有多么的不好,所以考研目的性强一点,选择院校谨慎一点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有名校追求的同学,我也并不是在劝退,毕竟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更多的择校择专咨询,可以直接在评论区讨论或者私我!

关注我,每日更新有价值的考研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