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

中国最厉害的大学,究竟是北大还是清华?

这场争论相信自两校创立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国人对北大清华的向往之情。在QS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清华排名17,北大排名30,紧随其后的复旦大学则是44名。

由此可见,北大清华的综合实力在全球世界大学内还是举足轻重的。那么今天我们就先了解一下北大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的第一任校长究竟是何方神圣吧。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1)

北大、清华校徽

一、北大的前世今生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我国早期的高等学府之一,创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1898年7月4日),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2)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3)

1902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

二、北大前期办学经历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工科、农科等七科,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并冠以“国立”之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三、北大首任校长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4)

严复

【个人简介】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

【出身】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严复年少时,父亲染上鸦片,致使家道日益清贫,母亲有时候甚至要通过变卖旧衣服来维持生计,所以小时候的严复就是一个“小大人”,十分懂事,而且勤奋好学。

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

【求学】

1867年(同治六年),严复以第1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同时系统地学习了英文,光学,天文等近代科学知识。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5)

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

1876年,还是福州船政学堂实习生的严复第1次出访日本,此时正是日本明治维新第5年,刚刚蒙受美国羞辱的日本已经开始在绝境中自强。

一年后,成绩优异的严复来到英国,和林永生等6个人,一起考入英国格林尼斯皇家海军学院,成为中国第1批官派海军留学生。

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6)

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

【学习细节】

一般人都是学自己的这个专业知识,但是,严复平时下课后还要到大英图书馆里面看书,此外还会到法庭里面去见习,看人家法庭怎么判案。

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正是第2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严复不光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认真研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学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勤奋的严复让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郭松涛印象深刻,在日记中,郭松涛说严复才堪大用,两人惺惺相惜,最终结为忘年交。

【性格特征】

清廉且桀骜不驯——少年丧父,家道中落所造成

好学且批判思考——受教育程度高,见多识广的结果

有理想有抱负——甲午战争中日战争后希望改变国家,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直言不讳批判封建制度和皇权的弊端。

四、人生转变——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9月17日,黄海风云色变,12艘日舰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被吉远号击沉。

严复的同学,经远舰管带林永生殉国,200多名北洋水师官兵葬身海底,曾经傲视邻国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第一次海战决战中惨败而归。

谁请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不是蔡元培)(7)

中日甲午战争战争部分海战场景

此后,严复被激怒了,甲午战争之前,严复乖乖在北洋水师当老师管理学堂,但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开始思考中国海军建设之路是否出了问题。

随后,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后,严复一口气在天津《直报》上发表5篇文章,《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文章中,严复直接把矛头指向古代的圣贤,他说西人以今胜古,所以能超越前任。中国则崇拜圣人,所以常常裹足不前,体现了他批判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以及为封建专制制度服务的一切事物。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辟韩》

翻译:从秦以来的两千年,包括现在的清朝皇帝在内,这些君主都是窃国大盗。

这种话语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可是大不敬的话,是要杀头的,严复却敢写在文章上,可见其胆识过人和民权意识之崛起。

五、民权意识,时代灯塔

严副一方面批判,以祖宗光荣来辨解今天的愚昧;另一方面也批判对于西学过分的吹嘘,他提出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也有西学的体用。

他认为处于各国竞争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幸免于淘汰之列,最重要的莫过于提高民族素质。根本的途径就是透过教育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将教育社会功能建立在进化论的基础上。

严复的改造国民性的观点,对于中国现当代的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意义。

#今日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持计划##北大##校长问答#

喜欢文章的可以转发点赞收藏三连走一波,关注@啊周开讲啦,你会获得更多关于教育和考试方面的干货和趣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