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年的校园时光(漫步校园长大赓续青春年华)

文/彭书锦

武汉市蔡甸城区向南约5公里的知音湖畔,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的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便坐落于此。这里有美景,这里有我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平常无事,我便徜徉在这诗一般的校园里。

一进大门,两排树木便向我们迎来。这便是润泽大道,其左侧是操场、足球场和篮球场。每天走在道上都会看到同学们散步、运动、上课的身影。正中间眺眼望去,便是武汉校区的代表性建筑——图书馆,因其造型像大油桶而得名。大油桶所象征的石油专业,也是我们长江大学的优势专业。

径直走去,便是食堂、教学楼、实验楼以及石油大楼,而我最喜欢去操场左边沿后官湖的伯牙路,也是后官湖绿道的一段。伯牙路在润泽大道的东侧,是太阳升起的方位。因此,每天早上,或跑或走在道上,你都可以临着湖,吹着风,看到太阳缓缓升起。那沿湖的一排柳树,更是讨人喜爱,微风吹过,像是被梳了发。春天,柳树嫩绿,秋天,枝干分明,仿佛是一幅动态的人生图画。

大油桶建筑的图书馆附近也是漫步必去之地。蓝天与白云和谐一处,树木与微风交织一起,还能看到那湖面上的波涛。在这里也可享受周遭的一切,带上耳机,配上一首钢琴曲,更能衬托出目光所至之美。漫步长大,沿着长大走一圈,便能饱览整片湖景。

我们漫步长大,同时长大也在整个高校之林中漫步。从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荆州职工学院到长江大学,从荆州校区到武汉校区,从3个一级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到年均科研经费省属高校第一,长江大学几十年来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我们的母校一派生机,越来越强!

在长大,我们学习上积极进取,生活中热情开朗。每天清晨六点左右便有学子步入校园。月亮还未离去,太阳已迫不及待地升起,这正如我们的学习激情,不惧寒冬酷暑,不畏风沙迷雾。在图书馆看见考研同学努力背诵、学习,争分夺妙,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亦是我们长大青年的骄傲!铃声响起,我们便跟着律动,一天便在我们的脚步间走过,和蔼的老师们传授我们知识,充满热情的同学相互交流与帮助。辅导员老师当年在班上承诺的,为同学们服务,共同进步,犹言在耳!可爱的同学,永远的大数据三班!

图书馆是我们的“根据地”,也是我们的第二个家。于我,闲暇时通常会去的地方,畅享知识的海洋。我涉猎较为广泛,文史哲都爱看。尤其最爱下午去图书馆,那里阳光温柔地穿透玻璃窗,带来温暖,更带来热情与力量,照在我的手上、脸上、书上,时而看见我的影子在同我一道看书,而那书面上反射的温柔光线与那优美、有灵魂的文字,最令我所动容。与萧红一起看那灿烂的火烧云,与拜伦一起投身民族革命,被托翁《战争与和平》中的大爱深深感动,感受尼采的超人智慧,欣赏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时而眺望窗外,那扬起层层细波的水面,那赏花闲步的长大学子,映入眼帘,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

长江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有来自各学院的优秀同学,一起交流,一起成长。辩论社、相声社、笛箫社、吉他社、街舞社等近40个社团每周都会开展活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时间来参与。还记得在相声社和同伴们的那一场场相声表演,在笛箫社和大家的那一天天的训练,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每次例会,广播台的每一次播音,仿佛历历在目,更重要的是有得到丰富的成长,同时也结交了一群优秀的长大青年。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记忆,长大的魅力故事!

不久我们即将毕业,我们也会各奔东西,但我们在长大的悠悠岁月,坚定友谊始终不会遗失,我们与长大的感情只会越酿越深!

正如冯至先生所说:“我们准备着深深领受//那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过往是一帘幽梦,寸寸韶华;未来是一场新梦,点点星光。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长大青年,携手同行。将个人情怀融入母校的明天,融入到祖国的未来。新时代,新征程,长大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最后,愿长大青年团结互助,母校人才辈出,永远美丽!

最后一年的校园时光(漫步校园长大赓续青春年华)(1)

人物简介:彭书锦,男,湖北黄石人。青年作家、诗人,“大诗主义”代表人物。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书刊及媒体。

壹点号 彭书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