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平气和的度过事业的低谷期(事业上平衡好自己的)

如何心平气和的度过事业的低谷期(事业上平衡好自己的)(1)

如果你不在乎谁能得到什么,你的成就也不会有止境。

说句实话,不在乎很难。但是,我们终究要有取舍。如果没有承担,就没有学习。

承担得多,自然付出的也多。我有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如果你不能做决定,或者做决定之后不能承担这个决定的后果,你就无法真正学习。

其实在大公司里混日子,与带着保护轮旁边有人扶的骑车非常相似。

越好的公司,流程和制度越完善。流程和制度很像保护轮,它们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不犯错误、少犯错误。流程的最高境界,其实是「防呆」。

防呆是什么意思?就是呆子都不会做错。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每天在这样的系统里做事,我们的大脑能够得到多少刺激,获得多少进步?

如果你在有一个管理起来事无巨细的老板,你能学到什么东西?因为这样的老板就好像那个一直扶着你骑车的人。你的确摔倒的概率降低了,但是你也基本上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你可能还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多成就。在一个优秀的平台上工作,你有时候很难分清,什么是你的作用什么是平台的作用。而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都会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作用。比学不到本领更糟糕的,就是明明没有学到,但是还觉得自己很牛。

回国的前三年,是最累的三年,但是也是最开心的。看着团队一天天壮大,看着自己负责的生意一天天成长,看着自己负责的品牌越来越家喻户晓,也能感受到自己对于行业、管理、和生意的认知逐渐加深。

可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变大,很多东西都在变。

第一个变化就是公司人数超过100的时候,不是每个新员工都叫得上名字;第二,随着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官僚机构的感觉逐渐开始出现;第三,随着公司规模变大,层级变多,结构变复杂,政治的味道开始出现。

其实,这些现象都是难以避免的,甚至必要的。毕竟,一个大外企不可能很随意的做事。为了确保公司不犯低级错误,肯定要通过种种制约手段,让一个人的不小心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种按部就班的日子越来越难熬。每天处理200封邮件不再让我觉得日理万机创造价值,而越来越觉得流于形式,因为太多的邮件都是关于申请批准或者给予批准;一年到头做PPT,不再觉得是实现自己脑中的想法,而是觉得在应付差事。

随着对公司的业务越来越熟悉,随着过去几年的积累逐渐在市场上越来越有效果,随着团队的建制越来越完善,我的日子越来越轻松。

销售有经验丰富的全国销售经理帮忙搞定,市场部有几个部门经理搞定执行细节,我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仍然有什么地方不对……

我第一次在周一早上有不想上班的感觉;以往的我想到去公司要设计的项目,要完成的事情,有按捺不住的兴奋。

其实那一年是我回国以来最轻松的一年,业绩好,人缘好,职业发展也好。回国4年,晋升3次,被总公司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经常去参加一些针对总经理级别的培训和会议,而我往往都是里边最年轻,级别最低的人。我知道,只要再熬一两年就会成为某个公司的总经理。

但是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想熬了。因为我想到乔帮主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的一段话。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day,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

如何心平气和的度过事业的低谷期(事业上平衡好自己的)(2)

而我当时的状态,已经不是「假设这是生命最后一天,你想不想做这些事」的问题了;而根本就是,我真的多一天都不想再做,不管我生命还有多少天。

问题的本质是,我对这种工作方式越来越无法接受。

即使我换一家公司,情况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事实上很有可能更糟。想清楚这些,我意识到,创业是我唯一的路。

说到创业,不得不提一下我的斯坦福校友陈欧。

他比我低一届,所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打交道不多。吃过几次饭,聊过几次天,他还因为选课的事情给我打过一个电话,大概仅此而已。

所以当时他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一次听说他是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人谈到他在做一个化妆品网站。

当时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一个大男人,又没有电商经验,做化妆品网站怎么可能成功?我也觉得大家的分析挺有道理。

再一次听说,就是关于他的网站如何火,什么一天就做几千万云云。然后大家就各种羡慕嫉妒恨,我也不例外。

再后来的故事,基本上百度都搜索得到了。总而言之,他用三年时间把一个化妆品网站做到NYSE上市,成为NYSE的220余年历史上最年轻的CEO。

他也一瞬间成为斯坦福校友中最家喻户晓的一位。如果你让我描述一种典型意义上的登峰造极的成功,那基本也不过如此了。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身边,对我影响很大。我突然有点看不上自己原来做的那些事情。总觉得比起他来,我管的那点生意,有点不值一提。

和他的成就相比,我做的事情显得如此渺小。更可怕的是,按照我当时做事的趋势,如果画一个延长线,到5年之后,依旧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这个想法,深深地动摇了我。

与人比,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这道理我懂。但是,如此具有可比性的人,反差如此之大,还是让我不能淡定。

创业,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心里还是很虚。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从小成长在学校院里。上大学、出国、工作,全都是中规中矩的路数。

现在突然要辞职创业,面对巨大的未知,这个转变太大。我心里很害怕。

与身边的亲友聊这个事,大家居然都很支持。

当我把创业的想法告诉我太太的时候,她说:我肯定支持。因为我理解你有多么想做这件事,如果我不支持,你会记恨我一辈子的,哈哈哈……

那时我们刚买房,而且准备要第二个孩子;创业意味着拿原来20%不到的薪水,生活水准肯定要下降;而且这种下降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肯支持我,我很感激。

我的父母知道以后,一方面很担心,另一方面还是支持。他们做了一辈子老师,根本没什么积蓄,但是他们居然做好准备全部拿出来给我用。

这就是父母,永远想着自己的孩子。70多岁了,还在为自己奔四的孩子操心。写到这儿我眼泪都快下来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岳父。他平常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他知道我的想法之后,专门对我说:我这辈子就是这样了,平平淡淡的,没什么成就。但是我支持你创业,年轻人就是应该闯一闯。

你在前边好好干吧,我们在后方全力支持!我当时特别感动,感动得都说不出话来。这番话听着,就好像是老派电视剧一样,然而我知道里边的情份。

然而最终推动我走出那一步的,是我哥,亲哥。他长我14岁,非常优秀。从小他就是我的榜样:出国、回国、做管理,我无一不是在追随他的脚步。

在我成长的路上,他更像一个导师,总是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提供想法和建议。

当创业的想法刚刚冒出来的时候,我第一个告诉了哥哥。没想到他比我还兴奋,他对我说,

如何心平气和的度过事业的低谷期(事业上平衡好自己的)(3)

「你一定要去做,这么好的市场,为什么不做?而且你的性格,你的特点,很适合去做这件事。」

当我的创业想法略有雏形的时候,他说:「我要是年轻10岁,也辞职跟你一起去做。就算别人不投资,我也要投资你」。

不得不承认,我哥的热情影响了我。

本来我非常的瞻前顾后,一会儿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一会儿觉得放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很可惜,一会儿觉得创业这事根本没有那么靠谱,一会儿觉得活那么累干嘛轻轻松松不也挺好……但是他的热情突然让我觉得我好像没必要再犹豫了。

在创业这个念头出来之后的第三个月,我正式提交了辞职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