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

今日大年初五,民间有破五捏小人嘴的说法;所谓捏小人嘴,就是在包饺子的时候,用力将饺子皮多捏一遍,意思是捏住了小人的嘴;相传初五捏了小人嘴之后,一年之中可以避免小人搬弄是非,避免受到多嘴小人的诬陷和暗算;其实大年初五捏小人嘴的说法在现在看来已经无实际意义,但是初五破五,表示春节即将结束,再吃一顿饺子,表达对春节的回味和留恋,也是挺好的。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1)

不过,前几日已经吃过了肉馅或素馅饺子,总想换一种与众不同的饺子馅吃;家人有提议吃荠菜饺子,因为民间有“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的说法;春荠菜包饺子,又嫩又鲜,肯定比其它蔬菜包出的饺子好吃;因为民间也有“春荠如丹,百菜不鲜”的说法;意思是早春荠菜的鲜味美如仙丹,百菜在早春荠菜面前,会显得黯淡无味;生活在农村,早已对野菜的适食时节熟稔于心;虽然立春刚过,但立春后可食的野菜不仅有早春荠菜,还有两种时令野菜可食,现在这个季节采食正当时;下面,一起来看看立春后,有哪些时令野菜可以现在采食?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2)

打了春赤脚奔,挑荠菜拔茅根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立春后,气温回暖,百草回芽;其中荠菜和茅根是最早感知春天气息的野生植物,立春之时,即可在田野里采摘刚刚露出新芽的荠菜和茅根”;荠菜,也叫地米菜,护生草,或报春草;正月里所见的早春荠菜,严格来说是上年冬初野生的越冬荠菜,它滋生与冬季,萌芽与早春,茂盛与仲春,枯萎与暮春;立春之后,荠菜的芯叶便已萌动,呈现出鹅黄的鲜嫩颜色。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3)

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吃罢饺子,挎着篮子,到田野里采挖刚刚返青的荠菜;麦田中,野地里,沟渠旁,随眼可见成群结队采挖春荠的妇女或老人,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说笑声;早春的荠菜并非难寻,如果遇到荠菜丛生的麦田或野地,几十分钟即可采挖一篮子的鲜荠;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将采挖的鲜荠带回家,摘叶洗净,稍加沥水,剁碎成馅,辅以鸡蛋调味品;然后和面擀皮子,包成荠菜饺子,孩子大人争着吃。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4)

二八月野蒜,香倒老汉

这句老话的意思主要是说二八月的野蒜鲜嫩味美,野蒜的鲜味能够香倒老汉,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可体现出二八月野蒜的鲜美程度;野蒜是民间常见的一种百合科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又名翟蒜,贼蒜,小根蒜,山野蒜,山蒜,细韭,野葱;在川渝地区也有狗屎葱,野香葱的说法;野蒜生于年前寒露时节,地下鳞茎在泥土里越冬,次年立春后,和荠菜一样,属于最早感知春天气息的野生植物。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5)

立春之后,即便春寒料峭,倔强的野蒜也会从泥土中探出脑袋,在枯草丛中,在山坡野地,在田埂地头,呈现出淡淡的绿意,像春天的宣言一样,告知世人春天已经到来;野蒜经过一冬的营养蓄积,嫩叶和鳞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它是春天里可遇不可求的保健食材;野蒜经洗净后,可凉拌也可炒食;调制或炒熟的野蒜不仅是葱香浓郁蒜香诱人的下酒菜,而且野蒜也适合作为调剂胃口的下饭菜;故此民间有“野蒜野蒜,醉倒老汉;小野蒜,贼下饭”的俗语说法。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6)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蒿子当柴烧

俗语“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蒿子当柴烧”的意思是,正月的茵陈脆嫩,营养价值最高,适合鲜食或采摘入药;如果到了二月,茵陈长势旺盛,枝叶繁茂,营养价值降低,药性锐减,只能作为茵陈蒿使用;等到了三月,茵陈长大长粗,枝叶纤维粗化,营养和药用价值消失,只能当作烧柴使用了。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7)

茵陈,别名牛至,田耐里,马先,细叶青蒿等,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经冬不死,春来陈根萌发,故取名茵陈;民间也有将正月蒿称为茵陈,二月茵陈称为蒿,三月称为蒿子的说法;故此民间也有“正月茵陈,二月白蒿,三月蒿子”的说法;正月的茵陈鲜嫩芳香,口感清爽味美,因为蓄积了一冬的营养物质,故此正月的茵陈营养价值丰富;早春采摘精炼细择,剪除根部摘去败叶,淘洗沥水,掺入适量面粉,食盐,葱花,花椒等辅料,上锅大火蒸十来分钟,再辅以蒜汁香油提味,即可制作成茵陈麦饭食用。

荠菜春天第一道野菜 春荠如丹百菜不鲜(8)

概述

昨日立春,民间有“春食野,夏食苦”的说法,意思是春天里的野菜刚刚萌生,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味道脆嫩鲜美,有保健滋补之功效,所以民间也有“春食野菜赛仙丹,即当菜来又当饭”的说法;那么,早春时节究竟有哪些时令野菜可以采食呢?据俗语相传,早春时节,可采食的野菜有荠菜,野蒜和茵陈;因为民间有“打了春赤脚奔,挑荠菜拔茅根;二八月野蒜,香倒老汉;和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蒿子当柴烧”的说法;故此,早春适食的野菜是荠菜,野蒜和茵陈。

#这就是年味儿##一国一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