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是电视剧吗(为什么如今热播剧都叫网络剧)

网络剧是电视剧吗(为什么如今热播剧都叫网络剧)(1)

-----本期快速导读------

按道理,热播是一个现象,网络是一种方式,现象与方式的互通其实意味着这种现象的规律已经被某个方式所掌握。实际意思就是:作为全社会大谈互联网思维,高论互联网 的时候,影视行业其实早就践行在先,从思维、平台以及创作体制上全面接纳互联网了。

-----以下正文详情------

据说2015年的最后也是最重头的一部网络大剧《芈月传》即将上映。除了被业界称为收视保证的东方卫视梦想剧场的传统电视平台之外,《芈月传》同样也采取了在众多视频网站同步播的新惯例,所以在日渐推高的市场宣传大战中,各方都对该剧的收视表示乐观,对比原班人马打造的《甄嬛传》网络点播量超70亿的成绩,有观点甚至认为《芈月传》拿下200亿的网络点播量毫不意外。

这样可能会有人对于将《芈月传》冠以网络剧会表示异议。说这部电视剧从导演到主演,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制作,就是标标准准的电视剧的生产方式,怎么如今为了赶时髦,什么都要和网络掺一腿,难道有了网站进行同上播出,就可以被称为网络剧了吗?这当然不是。

其实网络剧这个概念一直很模糊,最早的出身比较低微。它源于早期的一些民间影视爱好者,通过DV以及PC这样的民用设备进行影视创作的一些实验品。受客观条件制约,大多都是“粗糙、简单、另类”的代名词。但是,后来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演化,以及微电影的概念吸引了大批专业影视创作者的加入,这类最初专供网络平台播映的节目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网络剧的最显著特征当然是在它最初的播出平台,但其地位的确立却是在对传统电视电视平台的反输之后。在这点上,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剧专注于现代人群的口味多元化与兴趣广泛化而不断提升质量,获得市场青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影视业抱残守缺,以各类烂片雷剧频频挑战观众的忍受下限,为原本只在网络平台的传播的优秀剧作提供了反输到电视平台甚至是电影市场上的可能。

再往后,随着视频网站的市场策略布局,逐步加入到了对于优势影视内容资源的争夺战中,生来具有市场眼光的视频网络,以其不断增高的采购成本,逐渐教育了相对传统的电视市场,明白了什么样的作品更具网络人气、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受网络用户喜欢的。这一点,即以2014年在国内网站首播的《来自星星的你》为代表,该剧虽然不是网络制作,却在国内因网络播出而红,实际上代表了播出平台介入好剧传播与品牌塑造的一种新趋势。

所以,在更多的开始正式冠以网络剧之名的《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盗墓笔记》以及《琅琊榜》的热播之后,刚刚也一直在思考网络剧这一概念的定义。同时,也在认真观看之后,心悦诚服地表示这些剧集的确是与传统的电视剧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决不会仅仅只是因为创作队伍中多了新鲜血液、以及需要面对网络播出平台这么简单的原因。

就以《何以笙箫默》为例,这一具有浓郁“琼瑶风格”的剧目,在实际剧情走向上,却频频出现“反琼瑶”的倾向。在许多我们看似熟悉、经典的情感戏桥段的下一步,往往却是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反应甚至是反转。但细细品味之下,却显然更加符合故事所设定的80后主人公的所处时代。即使是《花千骨》、《琅琊榜》这类的非现代古装、玄幻背景的剧情中,处处透出的,仍旧是具有新生代思想的处世、审美习惯。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剧本的原作都是当前的网络流行小说,而作者都是具有最新时代特征的网络写手。

这实际上解决的是中国影视剧创作体系中长期老化、滞后的顽疾。之前十多年张艺谋、冯小刚带来了新鲜风气,到如今也多多少少显得有些衰老陈旧了。而单纯依靠传统的协会、电视制作机构而存在的剧目创作体系,本质性地缺乏新人上台的机制。而互联网所带来的网络文学创作的兴盛局在, 不但推出了大批的新生代网络写手,更是以极具人气与口碑的粉丝现象,对于在苦闷中徘徊的影视剧圈产生极大的引诱。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题材的引入,不仅仅改变的是内容的新鲜,而且是整个影视产业的市场化运营理念的更新。纵观所有这些能被称为“网络剧”的热播作品,就会发现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具有更加长线、更加周密以及更加专业的网络化营销。正是这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完完全全地释放出了每一部剧的任意一处优势,而也正因如此,它们的身上才会切切实实地打上了无法抹去了网络剧的烙印。

对此,突然想起了关于网络剧的鼻祖应该是谁的话题?各位可以各抒已见,在本文之后留言,刚刚决定明天再续谈一下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