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大混战(十二生肖漫谈)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世代相传十二生肖以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搭配,每12年循环一次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朱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以这12种动物作为时间的标志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二生肖大混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二生肖大混战(十二生肖漫谈)

十二生肖大混战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世代相传。十二生肖以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搭配,每12年循环一次。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朱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以这12种动物作为时间的标志物?

十二生肖可能入选的一些情况

首先,我们知道,这12种动物里面,有六种是“六畜”,大家最熟悉,是我们家养的。还有六种是野生动物,其中有一种野生动物变成了想象的动物,就是龙,其实它显然也是野生动物。所以,十二生肖中一半一半——

半选了野生动物,一半选了家养动物。

第一个动物就是老鼠。在《尔雅》里面,把兽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类是地上的,一类是地下的。地下王国主要就是老鼠。《尔雅·释兽》中一类是寓属,一类是鼠属,地下的全部叫鼠属。所以,鼠是一种很重要的动物,因而,六十甲子是从它开头的。

再看牛。我们平常说的犀牛并不是牛,从动物进化谱系上看,犀牛反而是跟马比较接近。我们中国真正的牛有好几种,就是黄牛、水牛、牦牛、瘤牛。牛是六畜之一,照理来说,六畜是马、牛、羊、鸡、犬、豕(音shǐ读“始”,即猪),马应该排在前头,但是马和游牧民族、草原地区的关系更大,对于我们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民族来说,牛是最重要的。它放在六畜第一位,还是很有意思的。

食肉动物里,在中国以虎为大。在欧亚大陆的整个生态分布中,西边是狮子的天下,东边是老虎的天下。老虎有九个亚种,基本上围绕着中国,都在中国和中国周边,所以,它是欧亚大陆东部最有特色的动物。这种动物在中国非常重要,中国的艺术纹饰里最重要的是龙、凤、虎,虎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兔子也是野生动物,在中国的一些壁画上,太阳里面一定有金乌,月亮里面有玉兔和蟾蜍。

古人把人和肉虫子归为一类野生动物中有一种变成了想象的动物,中国把想象的动物叫作瑞兽。

中国古代的动物分类学有所谓“羽、毛、鳞、介、嬴(音luǒ读 ‘裸’)”五虫,五虫里面为首的那个就是所谓“灵”。龙、凤、龟、麟是四个为首的瑞兽,还有一个为首的就是我们人,人是赢(或保)虫之首,嬴虫就是赤裸无毛的。意思——古人居然把我们人和肉虫子归为一类。而且人是所谓“众灵之首”,人在五灵之中也是最高的。我们到现在还把猿、猴、人等称为灵长目——众灵之长,确实我们也是整个生物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

龙在中国文化里太重要了,这是我们说不尽的一个话题。龙和铜器上的饕餮(音tāotiè读“掏帖”)纹都是什么?其实就是鳄鱼的想象的形象。饕餮纹就是以鳄鱼为原型的。因为鳄鱼很贪吃,什么东西都往肚子里吞,消化能力也很强,所以我们把美食家叫老饕,老饕就是像鳄鱼一样。较早期的龙的形象可以从扶风海家的铜爬龙看出来,它应该是一件青铜器的扳手——器錾(音pàn读“盼”,意为器皿的提手)。器这么大,那这个青铜器应该是非常大的。这是最形象的龙的形象,因为它正好和甲骨文.里面的“龙”字非常像。

当然我们比较熟悉的龙的形象是W形的,古人叫“三停”,就是身体转三个弯的这种龙。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铜龙,应该说是一个标准的龙的形象。那么,龙的原型是什么呢?就是很大的鳄鱼。津巴布韦发现的大鳄已经有4.57米长,但它还不是最大的。目前我们能看到最大的鳄鱼是6.17米(洛龙)。但是鳄鱼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它和它的原型又有所不同。从出土化石看到的鳄鱼长达8米到11.65米。

蛇,也是一种野生动物。我们平常就说蛇是小龙,它确实跟龙有关系。在西方的语言里一说起蜥蜴,就是龙。所谓“恐龙”,实际上是日本人翻译的,它原来的意思就是“恐怖的蜥蜴”。蛇也是龙的一个原型,十二生肖里龙之后就是蛇,我们古人也经常是“龙蛇”并称的。

说到马,中国有马,但是最神奇

的马是所谓天马,古人说: “天马出西极,神龙不能追。”马这种动物跟草原民族关系更大,而且跟战争关系更大。曾经把它叫作一种国际动物,这种国际动物实际上属于战争文化,是随着战争播散于整个世界上的。

六畜的第三种是羊。羊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首先是吃。“鲜”字,一边是鱼一边是羊,就是最好吃的东西。南方认为鱼最好吃,北方人喜欢吃羊。所以,羊对我们来说和六畜里的马、牛不一样,羊就是让我们吃的。

在匈奴的文物中,当卢(注:古代系于马头部的饰件)和马珂(古代服饰)上面,就是腰带上和额头上的装饰的东西里面,经常有这种独角的羊。我们在蒙古的匈奴遗址出土的东西上多次发现。实际上我们汉族也做这个,像是海昏侯墓出土的,到底应该叫马珂还是当卢呢?按唐代,比较圆一点的是在这个额头上的,长条的就是系在腰带和胸带上的。

野生动物的第五种是猿或者猴。猿是中国文学里描写得非常多的,高罗佩写了一部《长臂猿考》。他自己有个花园,里面就养长臂猿,还把它的声音录制成唱片。他的《长臂猿考》原书一打开,后面有一个纸袋,里面就插着猿鸣的唱片,猿在中国的文学里面描写很多,中国文人为什么喜欢猿呢?因为它最像文人的理想,就是隐士。其实,猿怕人,后来越来越往南退缩,最后退到东南亚去了。

猴和猿不一样,猴比较能够跟人搞好关系。但是它跟人搞好关系,不是跟人亲近,它主要是瞅着你手里有什么吃的东西它去拿。所以,猿和猴在这一点上就不太一样。因为猴跟人有点关系,人就用它做这个猴戏什么的,很能闹腾,最后猴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形象——孙悟空。开玩笑地说,孙悟空是中国的自由神,这是很多人从小就非常喜欢的一个文学形象。

生肖里没有选什么鸟,唯一选的就是鸡。按照我们说的鳞虫,生肖已经选了龙啊蛇啊,但是没选鱼。鱼和爬行动物都属于鳞虫,我们还可以想一下为什么古人不选鱼?

六畜第五种是犬或者狗,经常叫犬,并不叫狗。那么,在古人的概念里,犬和狗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王世襄先生说,《说文解字》里说犬是“狗之有悬蹄者也”,所以,他认为犬在后腿上比狗多长出两个“撩儿”。但是我们仔细读《说文解字》的话,应该知道狗是专称,犬是全称,实际上,它们的区别是大狗和小狗。小狗才能够叫狗,

就像小的马叫马驹。《尔雅》里面也讲了,小老虎、小豹子都叫作“狗”,意思就是小的兽。汉代绿釉陶小狗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狗,我们现在就喜欢叫“

而且我们现在到故宫或者颐和园去看,那儿的狮子都是烫发的、卷发的,就像狗似的,这就是狮子的“狗化”。看门狮子的文化又传到日本,传到越南。在日本就叫狗犬,怕犬就是高丽犬,其实是先传到中国,之后传到朝鲜半岛,从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所谓犬就是朝鲜的狗,实际上是狮子。这是狗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最后一种就是猪了,它也有两个叫法,一个是豕,一个是猪。豕是野猪,它代表猪的原型,而猜是家猪,这是它们的一个基本区别。猪这个字,与“猪(音zhū读 ‘诸’)留”有关系,古人把水潭、脏水、污水,叫作潴,一些湖水也可以叫潴。

十二生肖在我们中国,是汉族、汉地流行的文化,但它传播的范围非常广。它不仅见于古代说的西域三十六国,就是丝绸之路跟我们国家关系最密切的中亚古国,包括印度、楼兰、疏勒、于阗、龟兹、焉耆、粟特等等,这些古国都流行十二生肖。而且在东南亚,像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日本,还有中国古民族文字中,像突厥文、回鹘文、蒙古文、藏文、彝文等等,里面都有十二生肖,但是不一定用汉字的读音。有的也用了别的动物,但是那个系统是十二生肖。因为他们的语言跟梵文等其他语言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有一些是梵文的词汇、或突厥文的词汇、或蒙古语的词汇,但几乎可以说,欧亚大陆东半部都是十二生肖传播的范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