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痛风以前又叫做“富贵病”,但随着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现在“它”已经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一个罪魁祸首有关,那就是“尿酸的异常”。据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1.6%和8.6%,从数据上也能得出,我国痛风尤其好发于男性患者。在治疗方面,“饮食结构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这时候我不得不把一个流传已久的谣言搬上来了,那就是所谓的“痛风不能吃豆制品,否则尿酸容易高”?今天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下面我将分析给大家听。

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1)

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简单介绍

●这两个概念大家可能容易弄混淆,现在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也就是说在正常饮食、非同日两次进行检测血尿酸水平,如果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我们就称之为高尿酸血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好好的尿酸会高起来呢?其实无非就两种情况,要么就是尿酸合成过多(如高嘌呤饮食、饮酒、肥胖、横纹肌溶解等);要么就是尿酸排泄减少(如肾功能不全、铅中毒或使用了影响会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环孢素A、乙胺丁醇等)。

●那又该怎么去理解痛风呢?它其实是由于我们人体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为特征。严重者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注意了,血尿酸升高除了导致痛风与肾结石外,还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和痛风性肾病,所以控制尿酸水平的稳定就是一切治疗的核心所在。

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2)

痛风、高尿酸血症到底能不能吃豆制品?

●我可以准确的告诉大家,能吃!大家之所以会迷信“痛风不能吃豆制品”的谣言主要是认为这是高嘌呤食物,吃了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进而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其实不然。我们先来理清一下嘌呤、尿酸、痛风的关系。嘌呤它是我们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在能量供应、代谢调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尿酸又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当人体血尿酸过高时,多余的尿酸就会堆积在关节以及周围的软组织中,进而引发痛风。

●那大豆制品嘌呤含量究竟高不高呢?其实经过研究发现,它仅仅是略高于瘦肉、鱼类食物。但是注意了,大豆制品经过加工,制作成豆腐、豆腐干、豆泡等餐桌食物时嘌呤含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嘌呤是一种容易溶于水的物质,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去掉了多余的水分,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嘌呤也就随水分排掉了)。这时有朋友可能会问,那豆浆呢,在这我告诉大家,豆浆中加入了大量水分所以嘌呤又被稀释了所以早上喝一杯豆浆并不碍事。

●另一方面,我们人体血液中大约有80%的嘌呤其实是人体自行产生的,所以从饮食中摄入的嘌呤对血液中尿酸含量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总结来说,在高尿酸的这个问题上,内源性代谢紊乱才是主要原因(占比80%),外源性高嘌呤食物仅仅是次要原因,而引起内源性尿酸产生增加的食物因素如酒精、甜食、碳酸饮料、甜的饮品是关键(食用后会导致血液中果糖升高,从而导致ATP分解加速,使血尿酸和尿液中尿酸含量迅速增加),需要坚决抵制。

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3)

论证观点: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的实验研究

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荣胜忠、张艳男等人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选用的是Waters Atlantis T3 柱、流动相为10.0mmol/甲酸铵和甲醇、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C、检测波长为254nm)分别测定了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结果得出,不同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有一定差别,干豆类中嘌呤含量 普遍高于豆类制品,在干豆类中,蚕豆嘌呤含量是最高的,总趋势为蚕豆>黄豆>绿豆>微豆>黑豆>红豆>芸豆>赤豆。故综合实验结果,像豆腐块、水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中嘌呤含量并不高,所以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的。

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4)

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5)

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饮食篇总结

关于豆制品的食用与否我上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我就不再过多的赘述。对于痛风、高尿酸血症而言,在饮食方面我的建议是荤类食物以鸡肉、鸭肉等家禽类食物为主(皮不要吃,嘌呤含量高),像海鲜、油炸食物、鱼子酱、动物内脏、食物汤汁等高嘌呤食物一定要杜绝。平时可以多吃点蔬菜瓜果,多饮水,勤排尿,饮水量至少保持每天在2000ml以上。如果有吸烟、肥胖、爱好饮酒等高危因素的也要及时戒除,同时保持作息规律,适当运动才是正解。

痛风不能吃的豆制品都什么 痛风不能吃豆制品(6)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个人经验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健康瘦一夏##「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辟谣。

参考文献:

1.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等.中国常见动物性食物中嘌呤的含量(J).营养学报,2012,34(1):456-459.

2.潘洪志,荣胜忠,邹立娜,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2):124-127.

3.荣胜忠,张艳男,王栋,等.常见干豆类及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6):61-63.

4.梅长林,余学清,主编.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P170-17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