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境内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统称,从1937年9月13日大同沦陷至11月8日太原失守,共计历时58天,期间比较著名的有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以及太原保卫战等,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在华北地区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为抗战初期的四大会战;

“七七事变”后,日军为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目标,决定兵分三路侵占华北地区,分别是:一路沿平绥线进攻察哈尔、绥远和山西;一路沿平汉线南下进犯河北、河南;一路沿津浦线进窥山东。1937年8月31日,日军正式组建华北方面军,下辖第一军、第二军以及第五师团、第一〇九师团、中国驻屯军混成第11旅团、临时航空兵团等总计8个师团,并任命寺内寿一为司令官。此外,为配合华北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日本关东军还成立了以东条英机为司令官的察哈尔派遣兵团(同年9月20日改由关东军副参谋长笠原少雄接任);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

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右)

1937年9月初,日军第一军南下进攻保定,与此同时,位于宣化一带的第五师团第21旅团奉命进至蔚县,以策应第一军的行动,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则沿平绥线向山西境内进犯。9月13日,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9月20日,日军攻占灵丘,随后又先后占领朔县、应县、浑源等地。10月1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下达了攻取太原的命令,同时为了方便作战指挥,还将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调归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

10月3日,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开始向代县附近集结,10月4日,华北方面军命令长城以南的原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第1、2、15混成旅团列归第五师团指挥,并令其伺机歼灭第二战区主力部队。10月10日石家庄失守后,第二十师团奉命从井陉一带向西进入山西境内,以策应第五师团对太原的进攻;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

太原会战示意图

‬双方参战部队

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全部隶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包括阎锡山的第六和第七集团军、从第一战区调来支援的第二和第十四集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以及川军第二十集团军,共计31个师又13个旅,总兵力约28万人,具体部队编制如下: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卫立煌、朱德

1)战区直属部队

第七军(原陕军)军长:冯钦哉

第十三军(中央军)军长:汤恩伯

第十五军(原镇嵩军)军长:刘茂恩

第十七军(中央军)军长:高桂滋

第十九军(晋绥军)军长:王靖国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3)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军首领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

2)第二集团军(原西北军)总司令:孙连仲

第三军(原滇军)军长:曾万钟

第三十军(原西北军)军长:田镇南

第四十二军(原西北军)军长:冯安邦

3)第六集团军(晋绥军)总司令:杨爱源

第三十三军(晋绥军)军长:孙楚

第三十四军(晋绥军)军长:杨澄源

4)第七集团军(晋绥军)总司令:傅作义

第三十五军(晋绥军)军长:傅作义(兼)

第六十一军(晋绥军)军长:李服膺、陈长捷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4)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太原警备司令傅作义(陆军二级上将)

5)第十四集团军(中央军)总司令:卫立煌

第九军(中央军)军长:郝梦龄

第十四军(中央军)军长:李默庵

6)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第115师,师长:林彪

第120师,师长:贺龙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7)第二十二集团军(川军)总司令:邓锡侯

第四十一军(川军)军长:孙震

第四十五(川军)军长:邓锡侯(兼)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5)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陆军二级上将)

进犯山西的日军部队合计4个半师团约14万人,具体编制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

1)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

步兵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

独立第1混成旅团,旅团长:酒井镐次

独立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本多政材

独立第15混成旅团,旅团长:筱源诚一郎

2)第二十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

步兵第39旅团,旅团长:高木义人

步兵第40旅团,旅团长:上月良夫

3)第一〇九师团第31旅团,旅团长:谷藤长英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6)

日军第五师团长、甲级战犯板垣征四郎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22日,日军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率6个步炮兵大队向平型关、团城口一线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73师、第84师以及独立第8旅奋起反击,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阎锡山命令傅作义率2个旅火速前往支援,并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第十八集团军配合作战;

9月23日,第115师在灵丘以南的上寨村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的动员会议及作战部署会议,根据作战安排:第685团先敌占领关沟至老爷庙一线南侧高地,负责截击日军的先头部队;第686团占领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南侧高地,负责实施中间突击,将日军“拦腰”分割;第687团占领蔡家峪、西沟村和东河南镇一线,负责截断日军退路;师直属独立团和骑兵营进至灵丘与涞源、广灵之间地区,负责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第688团留在东长城村作为总预备队。此外,第二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所属第71师、新编第2师和独立第8旅也将主动出击日军以配合115师的作战行动;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7)

第十八集团军一一五师部分将领

9月25日拂晓,第685团、686团和687团全部进入预设伏击阵地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清晨7时,第五师团第21旅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和辎重车队进入伏击圈内。此时,早已埋伏好的各部队同时开火,突然遭到猛烈打击的日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随后第686团战士趁机冲下山谷对日军进行分割包围,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由于日军的抵抗十分顽强,而我军战士又缺乏对日军作战的经验,战斗因此陷入焦灼状态中;

老爷庙是包围圈内的制高点,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战斗打响后,日军的一支小部队率先占领了此地,得知该情况的林彪要求第686团团长李天佑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并死守老爷庙。接到命令后李天佑立即组织部队发起进攻,战斗至紧要关头,第687团2营一部及时赶到协助攻击,最终成功打退日军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8)

“平型关战役”相关艺术作品

临近中午时分,日军指挥官组织残余部队向老爷庙发起了猛烈地进攻,企图打开缺口突出包围圈,面对日军疯狂地反扑,李天佑命令部队:“一定要坚持到底,直至最后一支枪,最后一颗子弹。”战至下午13时,第687团和第685团分别从东西两侧围了上来,见日军后方一片慌乱,李天佑随即下令加强火力进行反击;

下午15时,包围圈中的日军已被全部歼灭,此时,担负阻击任务的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在得知战役胜利的消息后,当即派出预备队向前来增援的日军部队侧后方发起攻击,日军腹背受敌,一路向涞源溃退;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9)

“平型关战役”相关油画作品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115师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1000余人,炸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的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此役,不仅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挫败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0)

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忻口战役

忻口,地处太原以北约一百公里处,左倚云中河,右靠五台山,自古就是太原城的北部屏障。1937年10月1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向华北方面军下达了进攻太原的命令,日军第五师团随即调集重兵五万余人,另有150辆坦克和95门各类型火炮,南下向太原进犯。为保卫山西,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于10月2日命令第十四集团军经正太路增援晋北,卫立煌在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商讨后,共同决定在忻口同日军展开决战;

按照作战部署,将以第十四集团军和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第六十一军、晋绥军第203旅以及炮兵部队组成中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兼任总指挥,负责在正面抵御日军的进攻。其中,第十四军在左翼、第十五军在右翼、第九军和第六十一军部署在中央、第十七军和第203旅为总预备队。除此之外,另以第十八集团军和第73师、101师、新编第2师组成东路军,以第六集团军和第120师组成西路军,分别由朱徳和杨爱源担任总指挥,负责袭击日军侧后,为正面作战的友军提供掩护;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1)

“忻口战役”中国军队防御部署

10月4日,日军占领阳明堡,随即向崞(guō)县、原平展开围攻,晋绥军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率部奋力抗击,顽强阻敌三昼夜,成功为主力部队完成布防赢得了时间。10月7日,日军攻占崞县,10月10日,第十四集团军主力抵达预定防御阵地,次日原平失守,日军前锋进抵忻口;

10月13日,板垣征四郎以独立第15混成旅团和堤支队为右翼、以第五师团主力为左翼,分两路向忻口的中国军队阵地发起进攻,忻口战役正式打响。当天上午10时,日军强大的火力摧毁了第九军第54师的沿河防御工事,中国守军伤亡殆尽,日军趁机渡河突破了南怀化阵地,郝梦龄当即命令第十七军第21师增援堵击,卫立煌也派出第十四军第10师和第六十一军新编第4旅协助夹击突入的日军,双方激战一天,至黄昏时,中国军队成功夺回阵地;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2)

“忻口战役”中的日军部队

10月14日凌晨2时,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率部向南怀化以北弓家庄的日军发起反击,经过数小时激战,第218旅于清晨7时攻占了弓家庄。随后,日军组织部队向弓家庄和南怀化阵地展开猛烈的反扑,双方鏖战一天,南怀化阵地再度被日军占领。当晚20时,卫立煌亲率独立第5旅至前线督战并针对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

10月15日,第九军向正面进攻忻口的日军展开反击,期间曾一度攻占中泥河,但由于日军增援部队的到达而被迫撤回。当天,中日双方在激战过后仍旧处于对峙状态;

鉴于南怀化是忻口防线的“锁钥”之处,关系到忻口战役的全局,卫立煌于是决定集中兵力肃清突入南怀化阵地的日军。阎锡山恐兵力不足,以致反击不顺,还特命第73师和第101师第201旅轻装赶赴忻县增援,并致电朱德总司令请求第十八集团军所属各部截断日军后方交通线,阻敌续增;

10月16日凌晨2时,反击正式开始,第218旅率先从弓家庄向日军侧后发起攻击,上午9时,第218旅攻占南怀化北端河岸,随后,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发起数次猛烈反扑,但都被守军顽强击退。与此同时,郝梦龄也率部向南怀化以南的日军展开反攻,战斗异常惨烈,阵地几度易手,战至日终,日军大部被歼,中国军队再次夺回阵地。当天,双方伤亡均在千人以上,其中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中将、第54师师长刘家麒少将以及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少将壮烈殉国;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3)

“忻口战役”中壮烈殉国的第九军中将军长郝梦龄(追授陆军二级上将)

此时,经过连日鏖战,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在卫立煌的请求下,蒋介石派川军第四十一军由潼关兼程驰援,阎锡山也电令第94师及第177师第529旅火速赶赴前线;

10月17日至19日,日军不断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猛攻,并且频繁出动飞机进行轰炸,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先后炸毁了日军坦克、装甲车20余辆,顽强的守住了阵地。10月19日凌晨,第129师769团3营在团长陈锡联的带领下悄悄渡过滹沱河,夜袭阳明堡机场,击毙日军百余人,炸毁日机20余架,为正面作战的友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4)

阳明堡战斗中被炸毁的日军飞机

此后,双方开始进入拉锯战,日军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动用了毒气弹,但却依旧未能突破中国守军阵地,并且由于第十八集团军各部不断袭扰日军的后方交通线,致使日军一度断绝供给,不得不通过空投物资的方式进行补给;

就在中日双方于忻口前线对峙期间,由于晋东地区的守军作战失利,日军第二十师团相继攻占了娘子关和阳泉。为此,阎锡山在10月31日决定将忻口地区的守军全线撤回,11月2日傍晚时分,中国军队交替掩护脱离阵地并向太原方向撤退。次日拂晓,日军展开追击,一路推进至太原城下;

忻口战役,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抗战期间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阵地攻防战,更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最终,中国军队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万余人。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5)

“忻口战役”中的中国军队

‬娘子关战役

1937年10月10日,日军第二十师团攻占石家庄,次日,华北方面军命令该部沿正太线向山西境内进犯,以策应第五师团对太原的进攻。10月12日拂晓,日军开始向娘子关正面的雪花山、井陉一线发起进攻,而驻守此地的是原陕军冯钦哉部第七军第17师,经过一天激战,日军于黄昏时分攻占井陉;

10月13日,日军派出一支部队向西直奔旧关,余下部队则继续向雪花山阵地发动进攻,在中国守军的奋勇抗击下,进攻雪花山的日军未能取得任何进展,不过另一支部队却在当天下午2时成功攻占了旧关。旧关地处娘子关以南,是娘子关的右侧门户,一旦丢失娘子关就将无险可守,因此为了夺回旧关,赶来增援的第四十二军27师当天即对旧关展开了包围反击。当晚,负责防守雪花山的第17师102团团长张世俊违背军令擅自撤退,以致雪花山失守,第17师师长赵寿山虽立即率部进行反攻,但最终还是没能收复雪花山,被迫率余部向乏驴领、北峪一带退却;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6)

“娘子关战役”期间时任第七军17师师长的赵寿山

10月15日,尽管第27师已经连续两天对日军展开猛攻并歼灭了500余人,但仍旧未能攻克旧关,鉴于日军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的从井陉而来,为了尽快结束战斗,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重新布置兵力,改由刚刚抵达的第三军接替第27师作为主攻部队;

10月16日至18日,第三军不断向占领旧关的日军部队发起攻击,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后仍无法收回阵地。此时,由于第五师团在忻口陷入苦战,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因此要求第二十师团尽快攻占娘子关进入阳泉;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7)

娘子关

10月20日,日军第二十师团兵分两路开始向娘子关发起全面进攻,至10月22日,尽管中国守军奋力抵抗,终因损失惨重而被迫后撤,日军逐渐对娘子关形成包围之势。10月23日,固守旧关的日军趁机向第三军阵地展开猛攻,企图与正面进攻的部队会合,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第三军伤亡惨重,阵地先后失守,阎锡山于是急调川军第41军和第129师刘伯承部前往增援;

10月26日,日军左路纵队进抵娘子关、新关侧后的柏木井附近,黄绍竑在得到阎锡山的同意后,下令将主力部队从娘子关转移至巨城镇、移纕(xiāng)镇附近,当天,正面进攻的日军乘势攻占娘子关,从此,晋东门户洞开;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8)

日军攻占娘子关

此后,日军第一军为扩大战果,命令第二十师团继续向西追击,刚刚从娘子关上撤下来的第三军、第三十军和第四十二军余部以及赶来增援的川军第四十一军在孙连仲的统一指挥下,重新构筑防线以阻止日军继续西进。然而,在日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中国守军毫无招架之力,只得一路后撤;

10月31日,鉴于晋东形势严峻,蒋介石急电第一战区,令汤恩伯率第十三军攻击日军侧后。11月1日寿阳沦陷,随后日军迅速进逼榆次,威胁太原。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

“娘子关战役”示意图

‬太原保卫战

忻口与娘子关相继失守后,日军分别从北、东两个方向朝太原推进,11月4日,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太原警备司令,负责指挥太原保卫战,随后他离开太原,南撤至临汾。11月5日东路日军第二十师团占领榆次,11月6日北路日军第五师团进抵太原城郊,当天,卫立煌除留下第68师、第71师和独立第7旅协助傅作义守备太原城外,将其余外围防守部队全部转移至太谷、交城一线;

1937年11月7日,日军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对太原城发起进攻,此时,守城部队仅有第三十五军一部及独立第1旅、第213旅等合计约19个营的兵力,而卫立煌留下增援守军的部队除第68师在前一日顺利渡过汾河进入城内外,其余部队均因受阻而沿汾河西岸向南撤退。当天,在日军火炮和飞机的不断轰击下,太原城垣逐渐被炸出缺口,随着日军的步步压迫,战至黄昏时分,城外所有部队均撤至城内据守;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0)

正在向太原城东北角进攻的日军部队

11月8日清晨,日军集中所有火炮对太原城东、北两面城垣进行猛烈的轰击,日军飞机也展开轮番轰炸,上午9时,东、北两面城墙被炸开十余处缺口,日军趁机向城内猛冲,守城士兵一边与日军进行殊死拼杀,一边抓紧封堵城墙缺口,双方都伤亡惨重。至下午16时,各处缺口均被守军封堵,仅剩东北角一处,逾千名日军冲进城内,与守军展开激烈的巷战。黄昏时分,日军利用夜色向城内增派大批士兵,同时还空降一部于城中大校场,进入城内后的日军四处袭击,守军士兵伤亡甚多,晚上19时,日军攻至总司令部附近;

晚上21时,由于战局已无法挽回,傅作义于是下令撤退,守城各部队从大南门突围后,渡过汾河向古交镇方向撤退,当晚,太原沦陷,“太原会战”也至此结束。

西线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1)

日军进入太原城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