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阅读安排 红楼梦导读23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梦导读阅读安排 红楼梦导读23?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导读阅读安排 红楼梦导读23

红楼梦导读阅读安排 红楼梦导读23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情节梳理:王熙凤帮贾芹安排工作——安排小沙弥小道士——元妃下谕——让姐妹们搬进大观园——贾政嘱宝玉进园要安分——进大观园——宝玉作诗——宝玉迷上《西厢记》——林黛玉看《西厢记》——二玉葬花——黛玉听戏词

小说很多地方都会信手一笔,写出王熙凤弄权。这一回开始,有几段详细的描写。王熙凤神通广大,先巧妙改变贾政的决定,再安排自己的人去管理,还要破例先支三个月的费用。这已经不是简单地用权,而是大胆地越权了。前面,借贾琏的名义写信拆散婚姻是越了丈夫的权,这次是越了长辈的权。之前是替贾蔷说情,又给赵嬷嬷的两个孩子安排工作,这里安排贾芹,下一回安排贾芸包工程。每一次描写都不一样。

曹公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很多时候只用寥寥几个字,把人物刻画出来,显得非常传神。例如这一回,作者借贾政的眼光描写宝玉,只用八个字“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并且也用八个字写贾环“人物猥琐,举止粗糙”,与贾宝玉形成对比。这样的例子之前也不少。例如十四回,写王熙凤“洒爽风流,典则俊雅”;十五回写北静王,一次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一次是“才貌俱全,风流跌宕”;写北静王眼中的贾宝玉,“面若春花,目如点漆”,还有“语言清朗,谈吐有致”;第八回写林黛玉“摇摇摆摆地进来”。这种笔法真的是神了!有时候,作者写宏大场面或四季风景也用这种简笔描摹。例如写贾府的昌盛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写宁国府的丧礼,白天是“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晚上是“灯明火彩,客送官迎”;出殡队伍是“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我们如果专门把这些词语拿出来琢磨,能让人心醉。

这一回,是贾政父子第三次正面冲突。在这里有一段贾政的心理描写,看似对宝玉有了一丝欣赏和宽容,可最后还是没有压住厌恶的情绪,骂道:“作孽的畜生,还不出去!”

在紧张的氛围中插入小品,既舒缓了故事的节奏,又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这是曹公惯用的手法。贾宝玉每次听到父亲传唤,都如大祸临头。本来“喜不自胜”天真快乐,“登时扫了兴,脸上转了色”。去见父亲的路上,两腿像灌了铅,战战兢兢,“一步挪不了三寸”。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却插入了金钏的玩笑话,精彩得很。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包括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宝玉身边的袭人等,她们都是看着宝玉、陪伴着宝玉长大的,她们对宝玉的关心、爱怜、亲密是其他人没法比的。宝玉在她们面前从小就养成了腻腻歪歪的习惯,见面就往身上腻,喜欢吃人家嘴上的胭脂。这时候,宝玉要去见父亲,吓得要死,金钏却故意逗他。这个细节:1.衬托了宝玉的恐惧心理,突出了贾政父子之间的矛盾;2.体现了金钏她们和宝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3.照应了前面袭人规劝宝玉的话,也照应了下一回宝玉腻在鸳鸯身上要吃胭脂的情节;4.为后文金钏因与宝玉开玩笑而被王夫人辱骂赶出,然后含羞跳井做了铺垫。这就是《红楼梦》,看似繁琐,写的都是家庭琐事,但每一件小事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贾宝玉和众姐妹要进大观园啦!

故事发展到这里,这群天真活泼的少男少女终于住进了大观园。情节的安排是那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以至于我们差一点忽略了这是作者天才般的、独创性的精妙设计。

一篇小说,人物生活的场景,也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历来是作家呕心沥血安排的,它决定着人物性格展现的动力和合理与否,也直接决定着人物塑造的成败。“孤岛”是鲁滨逊展现个性的舞台,“咸亨酒店”是孔乙己展现个性的舞台。当代作家梁晓声为了展现形形色色真实的人性,不惜创设一座漂浮在海上随时都可能沉没的“浮城”。

而《红楼梦》,创设了一座大观园,让一群少男少女生活在里面,无生活之忧,无女红劳累;围墙和大门暂时挡住了家长的管教,暂时挡住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暂时挡住了势利的困扰。这群青春少年因此得以尽显才华,尽显天性之美,他们也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

曹雪芹先生完全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文坛青春剧、偶像剧的先河!而且这种设计好像永远不过时、永远在上演着。看看今天的偶像剧,主人公活动的舞台,哪一部不是在有意或无意地模仿《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早年间很火、今天又火起来的《流星花园》,里面的俊男靓女其实就是生活在现代版的“大观园”中;后来的《我的青春我做主》《北京青年》《欢乐颂》等等,无不是一群年轻人挣脱父母的束缚,建一个自己的“大观园”。在这样的“大观园”里,没有父母的说教和影响,生活无忧,工作也只是幌子,谈情说爱才是正经职业。这不正是年轻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吗?这也是这类电视剧受到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大观园里是怎样的景象呢?作者在这里却没有落入俗套去详写,而是只用贾宝玉几首诗,模模糊糊地略写一下。因为在第十七回,作者借贾政等人的眼睛为镜头,带读者游过;第十八回又用元妃的目光第二次游览;到后面第四十回,作者还要用村妇刘姥姥的眼睛,换一个视角,再一次带我们游览大观园。如果按照常识化的思维,一群少男少女住进大观园,就马上详写大观园的美,那就不是曹公这样的大师笔法了。

这一回的最后,写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贾宝玉林黛玉迷上了《西厢记》,并且还写了林黛玉被传来的戏词所吸引,听得发呆。如果说,这一回之前,几个少男少女之间的斗嘴、烦恼和恩怨都是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的话,那么,从这一回开始,这些少男少女一个个进入了情窦初开的年龄,进入了青春期,开启了人生最美的年华。

贾宝玉这个护花使者,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怡红”的意思是使女子愉快、欢乐,那么“怡红院”就是让女孩子快乐的地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