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

清朝末年,国势衰败,内忧外患不断,其中义和团喊出口号“扶清灭洋”,得到慈禧太后赞同,于是开始大批进入北京。

由于义和团明显针对洋人而来,所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曾多次下令枪杀义和团团民。20日,克林德乘轿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途经东单牌楼时,又开枪寻衅,结果被清军虎神营士兵恩海当场击毙,这就是晚晴史上著名的“克林德事件”。

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1)

这个事件被西方史学界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线,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此大怒,因为德国军队抵达中国时战争已结束,于是就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并要求清廷必须派要员亲赴德国道歉,《辛丑条约》就特别为此加了一条:“原任德国大臣被害一事,钦派亲王专使前赴德京,代表中国皇帝国家惭愧之意,遇害处所树立铭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

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2)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他头上——载沣。

载沣,是大清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宣统皇帝溥仪的亲生父亲,由他代表清政府去德国道歉确实是够份量了。

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3)

这显然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太软弱会被国人骂做汉奸,太强势更不行,本身就是去道歉的,万一再引起外交风波,谁都担待不了,所以皇亲贵胄对此事都是避之不及,还有很多人等着看笑话。

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廿三日(1901年6月5日),尚在西安“西狩”的慈禧太后,授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代表大清赴德国柏林谢罪。

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4)

上海的《申报》在当时曾这样评价这次出使,“此次醇亲王使德也,非寻常聘问会盟之意,为国家谢歉忱也,非极荣幸之事,乃极耻辱之事”。

刚踏上德国土地,屈辱就随之而来。德国方面竟然要求载沣等人必须行跪拜礼(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乾隆坚持让马格尔尼跪拜的事),18岁的载沣展现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有理、有利、有节,经过一番艰难的外交斡旋,并以拒签《辛丑条约》为最后底牌,迫使德方让步,最后以鞠躬礼替代。

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5)

在出使日记中,载沣自己写道:“大局保全,国体无伤”,作为一名18岁的少年,在那样的国情下,有这样的表现确实已经无可指摘了,就连素来傲慢的德皇威廉二世也被这年轻的亲王折服,认为他“慎重外交,不辱君命”,还赐予其红鹰头宝星勋章。

德国首相跪下(德国皇帝让跪拜谢罪)(6)

两个月后(9月20日),载沣启程回国,11月3日,抵达上海。

载沣把单纯的“谢罪之旅”升级成“游学考察”,所到之处,无论工业、教育、军事还是风土人情,都详细考察,这一切慈禧都看在眼里,为以后进入军机、当摄政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