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艺术的兴盛启示(文房四宝中的竹雕市场趋势)

“食可以无肉,但居不可无竹”。中国人对竹的感情是很深的,竹子的“虚心”、“劲节”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相契合;另外,工艺精湛以及方便保存,也是竹刻备爱古今收藏者欢迎的原因。

竹雕艺术自六朝兴起,直至唐代逐渐为人所认识。明以前知名刻工甚少,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竹刻名家辈出。历代名家多集中在江南,代表人物有“嘉定三朱”: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封门二优”:封锡爵、封锡禄,吴中一派的吴之幡、周芷岩,以及竹刻祖师张希黄,还有前面提到的顾珏等。名家作品大多古朴木拙,往往一件竹刻上只是寥寥几刀,但是这样的竹刻禁得起时间考验,收藏价值要比普通竹刻高出很多倍。

竹雕艺术的兴盛启示(文房四宝中的竹雕市场趋势)(1)

2005香港佳士得春拍1045万落槌的顾珏溪山行旅图笔筒

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代顾珏的竹刻笔筒拍出1045万港元,创下竹刻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一个笔筒拍出一千多万,属于小品类藏品走出的强势行情。与紫砂壶一样,竹刻艺术也是融合了诗、书、画、雕刻的文人清玩,但相比紫砂比较成熟的市场,竹刻艺术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明末清初,嘉定派竹刻名家人才辈出,其中秦一爵、沈汉川、沈禹川等均师法朱氏刻法,以高浮雕及圆雕的刻竹技巧而闻名于世,但也有部分名家却在继承之余,探索雕刻之奥妙,推陈出新,出现了以周颢为代表的平刻花纹派,以封锡禄、封锡璋兄弟为代表的竹根人物立体雕刻派。

明末清初嘉定派总的竹刻艺术风格仍承袭明代朱氏高浮雕、透雕的传统。构图虽然简单,造型却极佳,雕刻也十分精细,所有边棱部分都很圆滑,对器顶、器背以及底部均着意处理,另外,清代皇室官宦及文人对文房用具十分考究,只笔筒一项便尽图绘雕镂之能事,几乎失去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完全以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下文来讲解一件曾是清代九江知府曾用的一件文人四宝类的精品人物竹雕笔筒……

竹雕艺术的兴盛启示(文房四宝中的竹雕市场趋势)(2)

整个笔筒运用薄地阳文雕法,间以透雕技法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们无欲无求、恬静宜人的乡村生活画画。布局巧妙,人物虽多,却毫无芜杂散乱之感;刀法精湛,有如成竹在胸,人物神态各具特性,栩栩如生;景物雕刻,工整精微,一丝不苟。尤以镂空竹枝,更显竹林之深远,景色之宜人。大片的留白,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思。

竹雕艺术的兴盛启示(文房四宝中的竹雕市场趋势)(3)

竹刻的收藏在于工艺文化的收藏,要想练就一双慧眼,就必须热爱竹刻并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好的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像王世襄先生一样,从尘沙的掩埋中将珍珠采撷出来。

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因此对后来的藏家来说,明末至清乾隆期间的竹雕作品最为珍贵。在2012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给中,清康熙 竹雕《西厢记》相送图笔筒仅估价就高达350至400万人民币,最终不负众望,以5469600元成交。

竹雕艺术的兴盛启示(文房四宝中的竹雕市场趋势)(4)

综观竹雕拍卖市场,影响竹雕的投资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雕刻的工艺水准。竹雕的材质易得,价值不高,因此,看竹雕的艺术性就成为断定竹雕作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环节。竹雕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刀工的好坏,造型是否有特点,是否具有文化内涵这些都是影响竹雕的价格的原因。同时在选购时通常还要把握竹雕的精美程度,使其具有收藏价值。

第二、竹雕的品相,竹雕器多为传世品,如果保存得当,品相就会受到破坏,自然影响其价格。一般情况,质地好,有包浆,纹路自然,竹皮呈红色的作品往往价格高,且更为走俏。

第三、作品的稀有性也决定竹雕作品的价值,竹雕作品一般流传有序,同类作品出现的越少,越会受人注目。因此,早期的作品和名家的作品往往更受人关注。

第四、雕刻者的名气,有名人铭款的竹雕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普通竹雕高,应多收集名家之作。

竹雕艺术的兴盛启示(文房四宝中的竹雕市场趋势)(5)

纵观2003年至2015年的拍卖市场,竹雕精品迭出,市场活跃,创造了一批中国拍卖市场的佳绩。结合近几年国内市场的走向,笔者认为,竹雕还有较大的市场运作空间,特别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经公认的收藏大家鉴赏收藏过,或是经过著录的作品,将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其原因可综合为:一、中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艺术品的交易还会火下去,竹雕作品也不例外。二、竹雕作品自古都有文人气息,因此随人们的精神生活品位不断提高,复古之风日盛,鉴赏和收藏风气也日渐浓厚,这也注定了竹雕作品的走俏。三、有年份的竹雕作品有限,而参与艺术品交易的人还在增加,这就促使了竹雕作品的升值。同时,近现代优秀的竹雕作品也会随之增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