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

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道路工程》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知识点

第四节 细集料试验检测

1.1筛分试验

1. 试验方法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干筛法)——通过试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 方法一标准套筛:孔径(单位㎜)9.5/4.75/2.36/1.18/0.60/0.30/0.15/0.075方孔筛及配套底盘;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1g。

3. 试验方法二:沥青混合料用砂的筛分(水筛法)——通过水洗方式,精确测出小于0.075㎜的颗粒含量,并测定砂的颗粒级配,以此确定用于沥青混合料时砂的粒径分布。

4. 对水泥混凝土用砂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筛法筛分。

1.2细集料的密度试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试验目的:通过测定单位砂表观体积下物质的干质量,为细集料空隙率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相关参数。

2. 仪器中天平称量为1千克,感量不大于0.1克。

3. 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4. 试验中两次平行试验结果误差应在0.010g/cm3的范围内,若超出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5. 试验时容量瓶中加入的水应为纯净水,所以需将自来水加热煮沸后放凉再使用。

6. 试验中采用的容量瓶也可替换广口瓶,用于粒径较大的粗集料表干密度测定。

1.3细集料毛体积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1. 试验目的:通过采用坍落筒法测定处细集料饱和面干质量和吸水率,进而得到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其他(相对)密度。

2. 本方法仅适用于小于2.36㎜以下的细集料,大于2.36㎜的颗粒采用粗集料吸水率试验进行方法。

3. 饱和面干状态的确定是整个试验难点。

1.4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

1. 测定砂在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和紧装密度并以此计算出砂的空隙率。

2. 实验仪器中天平称量为5千克,感量为0.1克。

3. 堆积密度试验进行装填时,要控制好填砂高度,并且试验过程中避免碰撞容量筒,以免影响砂的实际装填效果。

4. 容量筒体积校正时要测量水温,并进行水温对密度的修正。

1.5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1. 试验目的:通过筛析的方法测定天然砂中粒径小于0.075㎜的尘屑、淤泥和黏土的含量。

2. 试验仪器中天平称量为1千克,感量不大于0.1克。

1.6细集料亚甲蓝试验

1. 试验目的:用于测定集料中所含膨胀性黏土矿物含量,以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适用于0-2.36㎜的细集料以及小于0.075㎜矿粉等材料的质量检验。

2. 当细集料中小于0.075㎜数量小于3%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并判定该材料质量合格。

3. 试验中的亚甲蓝试剂(C16H18CN3S·3H2O)纯度不小于98.5%。

4. 本试验检测依据的原理,是根据膨胀性黏土矿物能够吸附亚甲蓝试剂,从而使滴在滤纸上的悬浊液,在其边缘无法产生亚甲蓝试剂本身的浅蓝色色晕。

5. 亚甲蓝试验适应较细的集料,集料粒径不适宜于大于4.75㎜。

6. 由于膨胀性黏土吸附亚甲蓝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色晕可能在出现后又会消失。为此,需要每隔1min进行一次色晕试验,直至出现的色晕可持续5min未消失为止。

1.7细集料砂当量试验

1. 试验目的:通过测定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各种细集料中所含黏土或杂质的含量,以评价细集料的洁净程度。

2. 砂当量越大,说明砂中小于0.75㎜的颗粒中黏性土所占的数量越少,对应砂的洁净度越高,则砂的品质越好。

第五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1级配类型和级配曲线

1. 集料即砂石材料,通常大多是与各种结合料(如水泥、沥青等)组成混合料的形式用于土木工程,此时砂石材料往往要采用一定的级配形式,以保证混合料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2. 将几种不同规格的集料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掺配即级配设计,使其组成符合级配要求的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

3. 粒径粗细不同的矿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搭配在一起,根据搭配组成的结果,可得到以下几种不同级配形式:连续级配——连续级配是指矿料的颗粒由大到小连续分布,每一级都占有适当的比例;间断级配——在矿料颗粒分布的整个区间里,从中间剔除一个或连续几个粒级,形成一种不连续的级配,称为间断级配;开级配——整个矿料颗粒分布范围较窄,从最大粒径到最小粒径仅在数个粒级上(大多集中于偏粗的粒径)以连续的形式出现,形成所谓的开级配。

1.2矿料级配理论

1. 实践中,针对连续级配各级粒径矿料数量的计算大多采用最大密度曲线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矿料的颗粒级配曲线愈接近抛物线,则其密实度愈大。

1.3矿料组成设计方法

1. 实际工程中往往要采用至少两种以上规格的集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起来使用。

2. 级配设计常用的方法有试算法和图解法两类。

3. 试算法:适用于采用三种不同规格集料进行级配设计的情形。首先对所使用的各集料进行筛分,并计算出各自的筛分结果。同时,明确设计级配要求的级配范围,并计算出该级配范围对应的中值。

4. 图解法对级配设计时,所适用的原材规格树木不限。

1.4矿料级配设计示例

1. 计算方法一:矿质混合料组成配合计算例题(试算法)

2. 计算方法二: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计算例题(图解法)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老韩写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