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

前言:

作为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美丽、聪慧。果敢、坚毅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多数人所熟悉的也是她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又有谁曾注意,杨开慧也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可惜,因为杨开慧牺牲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她的遗物也不是很多,因此很少有人关注到她的真实的心路过程。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1)

毛泽东和杨开慧油画

直到她的手迹曝光,大家才知道,杨开慧是一个多愁善感,情感炽热的女人,她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思念丈夫时,她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危险来临时,她彷徨,她无助,她害怕。

她是一个真实的杨开慧。

01小师妹

杨开慧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上五代都是当地知名的知识分子。

杨开慧的父亲叫杨昌济(1871.4.21——1920.1.17),是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2)

杨昌济

1890年,杨昌济在家设馆授徒。

1898年,杨昌济进入岳麓书院读书,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组织的维新改良活动,加入了他们组织的“南学会”。

戊戌变法失败后,杨昌济避居家乡,研究经世之学。

1901年,杨昌济继续隐居乡间授徒、自学,也就是在这年11月,他的次女杨开慧出生。

1903年,杨昌济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启程前,改名“怀中”,表示身在异邦,心怀中土,5年后又到英国留学深造。

1913年,杨昌济回国,出任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同时兼任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修身和心理学教员(第二年第四师范学院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也就是在这年,毛泽东考入第四师范学院,不久,毛泽东成为杨昌济得意门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开慧就是毛泽东的小师妹。

彼时,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并称“湘江三友”,三人同为杨昌济最优秀的学生,是长沙风云学生,毛泽东以出色的才华,名满湘江,是当时的风云学生,深受学校师生的喜爱,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杨开慧也不例外,她也成为毛泽东的小迷妹,不过,此时两人并没有恋爱,甚至毛泽东还和当时长沙著名才女陶斯咏成为一对才子佳人。

杨开慧又怎么能想到,自己这位师哥会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02情定终身

1917年,杨昌济的至交好友、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章士钊向校长蔡元培推荐毛泽东主席的恩师杨昌济先生到北京大学出任伦理学教授,蔡元培当即以校长的名义,给杨昌济寄去聘书。

1918年春,杨昌济先生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这年六月,杨昌济把妻子向振熙、儿子杨开智、女儿杨开慧也接往北京,在鼓楼后豆腐池胡同十五号安家。

与此同时,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当时他和很多同学一样,准备赴法留学。

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借钱凑足旅费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

8月19日,毛泽东抵达北京。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城市。

人生地不熟,语言沟通不畅,举目无亲的他,只能投宿于杨昌济家中,与6月25日到达北京的蔡和森住在杨家前院南房一间客房里。

那时候,杨昌济家中经常有人来拜访杨昌济,而经常负责开门的就是他。

当时,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讲师梁漱溟先生,常常造访杨家,和杨昌济先生切磋哲学,相谈甚洽。

而给他开门的往往就是毛泽东。

每次两人见面,只是点点头,偶尔说一两句寒暄之语。毛泽东湖南口音很重,梁漱溟先生根本就不会和他有过多的交流。

每次开门之后,他便回到自己屋中,从不参与梁漱溟跟杨昌济的谈话。实际上,他和梁漱溟同岁,两人本应有更多的交流。可是身份和地位注定,两人不可能有平等的对话。

北京这座大城市,对于毛泽东来说,开销太大了。他不得不像很多北漂一样寻求一份工作。

这时,杨昌济找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李大钊,向他推荐毛泽东担任图书馆助理员。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3)

李大钊

杨昌济的面子,李大钊不能不给,于是他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毛泽东就这样成为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助理员,月薪八元。

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不错的薪水,这对于来自外乡农村的毛泽东来说,他已经很满足了。

1936年,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谈及这段经历时,他依然感激地回忆道:

“李大钊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八块钱。”

毛泽东一有收入,随即他就搬到北京大学附近的景山东街三眠井胡同七号一间普通的民房里,跟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八人住在一起。

八个人挤在一个房间,想想都知道有多挤。 当时,他们八人睡觉的时候,任何一个人要翻个身,都要先和周围伙伴打个招呼。

毛泽东生活之拮据,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只是毛泽东当时面临的一个困境,更大的窘境来自于别人对他的冷漠和轻视。

在毛泽东担任图书馆助理员时,他曾参加一些哲学会、新闻学会,为的就是去旁听一些教授的课。

旁听,旁听,基本上只能听,不能问,就算他问,那些教授也不太会回答他的问题。

而这只是毛泽东受到的冷遇的一个缩影。

但是,这次北京之行,对毛泽东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4)

杨开慧和毛泽东

因为,就在他住宿恩师家中,他和小师妹有了更多的交往,两人竟然确立了恋爱关系。北京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定情之地,两人经常在北海公园约会。

日子虽然拮据,却格外浪漫。

杨昌济有点蒙,自己这位得意门生怎么有变成女婿的倾向?你小子该不会是为了霞姑才来北京的吧?

但他素来开明,也非常赏识毛泽东,也就默许了两人的交往。

03终身伴侣

1920年,毛泽东因为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再次来到北京。

不想杨昌济重病不起,毛泽东经常匆匆赶来病房看望恩师,又匆匆赶回去忙工作。

一天晚上,毛泽东又赶来病房。杨开慧母亲向振熙、杨开智、杨开慧等都在暗暗抽泣。

杨昌济见毛泽东来了,示意他坐下,然后,抖索着从身上掏出一块怀表,递给毛泽东:

“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在日本、英国一直戴着,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毛泽东双手接过恩师的礼物,热泪盈眶。

这时,杨昌济又说:

“你和开慧的事我全知道,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

杨昌济分明就是在托孤啊,他给毛泽东的不是怀表,而是自己的女儿。

毛泽东坚定地回答道:“先生,您放心!我会对她好的。”

1920年1月17日上午5时,病魔夺走了杨昌济的宝贵生命。他临终前与友人谈话,说:“吾意正畅。”言罢,便溘然长逝。

杨昌济的不幸病逝,对杨开慧一家来说无异于泰山崩塌。毛泽东强忍悲痛。,以准女婿的身份,张罗杨昌济的丧事。

谁曾想,1月23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因伤寒突发,病逝于韶山冲。

他与杨昌济,两人之逝仅差短短的一个星期。

然而,因为驱张之事和杨昌济的病逝,毛泽东无法赶回韶山,只得去电长沙让弟弟毛泽民主持父亲的丧事。

1月25日,办完丧事,杨昌济的灵柩将南归回长沙板仓安葬。

就在这时,因为驱张工作要求,毛泽东必须要去上海。

毛泽东十分为难,如果全程护送恩师灵柩回湘,则来不及到上海,势必影响工作;如果要按时到上海,就不能护送灵柩到长沙了。

恩师生前对他如同慈父,如果不全程护送,他于心不忍,

然而,驱张之事又万万放松不得,一放松,将前功尽弃……他陷入矛盾之中,不知取舍。

杨开慧得知此事后,马上就说:

“润之,父亲的丧事你已经尽心尽力了。父亲在世时,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凡事要以你的事业为重。现在驱张之事关系重大。你就送到武汉吧。这样两边都没误。”

杨开慧就是这样支持理解毛泽东的工作,给了毛泽东无比的柔情和温存。

几天后,向振熙与杨开智、杨开慧、李一纯、学生陈赞周,还有从长沙赶来的向明卿扶柩南归,毛泽东一路护送到武昌,然后折往上海。

当毛泽东回到长沙后,杨开慧不仅体贴入微地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更和毛泽东一起参加了革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

两人是恋人,更是战友。

1920年10月,杨开慧写了一首一首五言诗《偶感》。

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5)

杨开慧《偶感》手迹

这年冬天,1920年,杨开慧独自一人带着行李来到了他的宿舍,让两人的爱情开花结果。

他们相约婚礼“不作俗人之举”。

于是,27岁的毛泽东和19岁的杨开慧,进行了一场一反当时社会潮流的婚礼。

没有八抬大轿的花轿,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那些繁琐而隆重的仪式,也没有“拜天地入洞房”的礼节,更没有高昂夸张的天价彩礼。

在毛泽东干姐姐毛秉琴、好友陈章甫的帮助下,毛泽东仅仅是换上了新装,花了6个银元,办了一桌酒席,宴请了长沙的几位亲朋好友。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6)

毛泽东和杨开慧

在亲人和几位挚友的见证下,毛泽东和杨开慧就在湖南一师的教员宿舍里进行了简朴而简洁的婚礼,新房里没有一件家具是新的。

04天涯海角

婚后,毛泽东和杨开慧生育了三个孩子。

可是他们来不及你侬我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这对年轻夫妇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革命。

他们为了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这些国民,聚少离多。

哪怕是1923年的12月,毛泽东的生日快到了,她还在坐月子,他也只能说走就走,不能陪伴自己的妻子,不能陪伴自己一岁大的大儿子(毛岸英)和刚出生一个月二儿子(毛岸青)。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而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而杨开慧则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同敌人开展地下斗争。

夫妻俩就这样分别了,此时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然是两人的永诀。

杨开慧太艰难了,她在板仓与上级失去了联系,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一边坚持战斗,一边躲避敌人的追捕,坚持了整整三年的斗争。

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丈夫的情况,两人断绝了联系,音讯全无。

杨开慧非常思念和担心自己的丈夫。

1929年2月12日,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反动派杀害,杨开慧得知消息后,心中是有些担心的。

她知道自己也是反动派的眼中钉,于是这年3月,她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

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颤慄而寂寞。

此时的杨开慧已经预感到了危险,并希望堂弟能帮忙照顾自己的三个孩子。

她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一弟!

以前我是一个弱者,现在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且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都站在我的心田里!

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

……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

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7)

杨开慧手迹

1929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泽东36岁生日。 杨开慧又给自己的丈夫写了一封信:

信中她写道:

润之: “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

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于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一定有你的道理。

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

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

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的美丽的影子、你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

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罢。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你。晚上睡在被子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你病了,而且是积劳的缘故……

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要累死才休! 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

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你,我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我怎么都不能……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爱你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8)

杨开慧故居

这是一封不算长的信,一字一斟,一顿一念,饱含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热爱。

为了革命,这对相爱的夫妻,并不能依偎在一起,只能让这薄薄的纸片,见证自己的爱情。

现在我们如果想对方了,发个微信,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可是,杨开慧没有这么幸运,她只能写信,只能让这薄薄的纸片,寄托自己的思念。

然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思念触及不到的地方,是我在这里想你,而你不知道。

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这封信,毛泽东有生之年都没有读过。

因为这封信直到1990年8月1日,工作人员维修杨开慧故居时,才从她卧室外的檐头下被找了出来……

05天人永隔

1930年,7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湘赣边红军独立师趁长沙守军薄弱之机,于7月25日沿萍乡浏阳进击长沙。

7月27日,红军渡过浏阳河,占领长沙;

7月30日,红军在长沙组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当杨开慧得知丈夫领导的红军部队攻打长沙,便匆匆赶往长沙,希望能见到阔别多年的丈夫。

就在这时,何健得知老巢长沙被红军攻占,恼羞成怒,马上调集十五个团发动反扑,由于敌强我弱,红军被迫撤出长沙。

随后,何健对湖南境内的革命志士以及革命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捕杀。

杨开慧身份特殊,何健马上开出一千块大洋的赏金要将她捉拿归案。

等杨开慧赶到长沙后,红军已撤走,无奈之下只能返回板仓。

就是这次长沙之行,杨开慧不幸暴露了行踪。

1930年10月24日,在毛岸英8岁生日这天,杨开慧在回乡看望家人时,不幸被捕。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9)

湖南军阀何健

湖南军阀何健得知消息后如获至宝,马上对杨开慧进行审讯,希望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审讯的人问杨开慧:“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开慧回答道:“我没有犯法,是何健犯了法。”

审讯员又说,“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

杨开慧说:

“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审讯员再问:“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开慧回答道:“我的话说完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坚贞不屈,只字不提,誓死不透露秘密和毛泽东的信息。

何健无计可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杨开慧被抓后,轰动一时,杨开慧的亲人们找到杨昌济的好友章士钊、蔡元培等人,进行积极营救。

他们联名向蒋介石致函要求何健放人,蒋介石迫于多方面的压力,拍电报到长沙,命令何健缓刑。

这给何健施加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恼羞成怒的何健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决定索性枪毙杨开慧,想要以此为自己开脱。

于是,他就把从南京传来的蒋介石的电报给掩盖住,另一边又叫嚣:

“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杨开慧亲笔信曝光(杨开慧亲笔信曝光)(10)

杨开慧被捕

在杀害杨开慧之前,何健故作姿态,给了杨开慧一个活着的“机会”,何键要求杨开慧发声明退党,同时解除和毛泽东的夫妻关系。

但这个自称弱者的杨开慧毅然拒绝道: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刑场,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一个美丽的生命。

杨开慧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当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悲伤不已, 悲痛欲绝的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46年,毛岸英返回祖国,毛泽东主席到机场接回儿子,父子重聚。

毛泽东主席第一句话便是:

“你母亲临走之前,对我说了什么话吗?”

毛岸英回答道

“母亲要我告诉您,您离开后她从未背叛您,更没有背叛革命,她说她永远爱您!” 话音刚落,毛泽东主席已泪流满面。

毛泽东听完这话后,百感交集,不知如何回答。

1957年5月11日,在杨开慧牺牲27年后,毛泽东写了一首词,缅怀自己的爱妻: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的信,毛泽东的词,让这份思念,这份热爱,穿越时空,让看到的每一个读者感怀动容。

结语

杨开慧性格温和,腼腆内敛,和毛泽东极为互补,两人是天作之合。

杨开慧是英雄,更是一个妻子,她多愁善感,情感炙热,她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她也和普通女子一样非常思念自己的丈夫。

她彷徨,她无助,她害怕,她害怕听到丈夫的死讯……她是一个烈士,可她也有想逃避的时候,但她不能逃,她有三个孩子,她是一个母亲…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颤慄而寂寞。可当敌人对她威逼利诱时,从一个弱女子变成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一个顽强的战士,更是一个不朽的英雄!

柔弱无助的杨开慧,坚强勇敢的杨开慧,都是同一个杨开慧。为什么她前后反差这么大!因为她对革命信仰无比坚定,她有自己柔弱的一面,可这信仰让她强大!因为她爱毛泽东主席爱得深沉。而这才是真实的杨开慧,一个我们需要知道、也应该知道的杨开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