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必考题(2022年10月广东省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必考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必考题(2022年10月广东省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必考题

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巴东三峡巫峡长,□□□□□□□。(郦道元《三峡》)

(2)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6)八上的诗中有好多写景名句。如崔颢的《黄鹤楼》用“□□□□□□□,□□□□□□□”描写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境界阔大,对仗工整,富于音乐美;王维的《使至塞上》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kuì tuì( ),毫无斗志……

(2)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 )而望、屏声敛声的一刹那。

(3)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é lǜ( ),青丝变白发。

(4)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 lóng fā kuì(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英雄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于人们心中。

B.对于网络词语的使用,有人极力排斥,有人欣然接受,更多的人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C.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D.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的演员把角色演绎得真实可信,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好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否是重点学校,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 该纪录片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总会感到有点儿凉,有时甚至还会打寒战。(将“不管”改成“尽管”)

5.为了用实际行动欢庆2022年国庆节,勤建学校808班的黑板报拟设一个“学榜样 树理想”板块,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任务一:黑板报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学榜样 树理想”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2分)

楷书 行书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俊秀端庄,沉稳大方,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脚踏实地。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行书更合适,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短语)组成一副符合黑板报主题的对联。(2分)

探胜景 勤建有我 学海无涯 敢凌绝顶 直挂云帆 傲群雄

(3)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名著相符。(2分)

黑板报主题:学榜样 树理想

名著

特点

名著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①( )

《海底两万里》

作品中大量的幻想以科学知识为依据,新奇大胆。

②( )

A.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人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

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B. 名著借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斗争精神以及战胜邪恶的勇气;告诉我们,只要

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必将获得成功。

C. 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

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4)808班的黑板报还有一个“名著人物名片”栏目。请你从“毛泽东、朱德、尼摩船长”

中任选一位,按照“典型事件 人物点评”的格式,拟写一则人物名片来投稿。(4分)

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栏目要求,选取典型事件(不少于两件),撰写人物点评。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念无与为乐者(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 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赀郎④ 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 ,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曰:“刘统勋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释】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赀(zī)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jiǎo)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汝可归告汝主 ( )(2)有赀郎昏夜叩门 ( )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

10.请结合原文分析皇上称赞刘统勋“不愧真宰相”的原因。(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

材料一

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地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 (摘编自网络相关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

①2月11日,新加坡新闻网站Eco-business近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为兑现绿色奥运这一承诺,中国不仅实践了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用实际行动开拓性地在张家口建立起一套精细的可再生能源电网示范性项目。

②文章称,冬奥会加速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的建设,张家口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达到23.4GW。中国在长距离传送电力上的一个长期挑战,就是电网不够柔性,而张家口的柔性直流电网项目开创性地建立了一套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应对新能源发电量的间歇性等问题。

③文章预测,张家口1——2月份的总发电量中,将有60%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超过当地所需,也超过河北其他地区和北京的清洁能源电力占比。

(《外媒:中国用实际行动兑现绿色奥运》,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15日)

材料四

①成为奥林匹克史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的北京正在创造更多第一——包括举办首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

②聚焦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等议题的美国“CleanTechnica”网站刊登文章称,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首次制定了可持续性管理体系。2020年东京奥运会设法利用新技术减少赛事的碳排放。相比之下,冬奥会的情况更加复杂,因为冰雪运动对能源需求更高。

③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一直在努力寻求清洁能源储运技术的突破。本届赛会期间,主办方投放了超过800辆氢燃料汽车。整个冬奥期间,85%的车辆使用电力或氢气。美国《自然》杂志网站也谈道,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客观上降低了与赛会相关的交通运输强度,削减了数以十万吨计的碳排放。同时,中国种植了约6000万棵树,并在比赛区域部署氢燃料、天然气和纯电动车辆,以对冲某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摘编自《首届“碳中和”奥运会创造历史》,《中国青年报》,2022年2月9日)

材料五

①据雅虎日文网站报道,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结束,但本届奥运会为打造“绿色奥运”而格外注重环保和节能所做出的努力仍令外界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②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又称为“冰丝带”,这是因为建筑外观像22条环绕飘舞的“冰丝带”,这些“冰丝带”是由3360块曲面玻璃组成的照明带。轻、薄、灵活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屋顶重量减至传统屋顶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

③速度滑冰是一项以0.01秒为单位衡量速度的运动,即使是冰面硬度的细微差别都会对运动员成绩产生影响。本届冬奥会首次运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而非传统的氢氟碳化合物为冰上运动场馆的冰面降温,避免了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路透社援引国家速滑馆负责人吴晓南的话说,与传统制冰方法相比,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可以节省20%至30%的电力。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22年3月21日)

1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

B.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通过碳中和防止气候变暖。

C.中国电网不够柔性,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在长距离传送电力上的不足。

D.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对赛场要求很高,冰面硬度的细微差别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1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3分)

13.北京冬奥会采取了哪些方式实现碳中和?请根据后三则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

望春风

一夜之间。田野山间的野菜被微风吹绿了——几次探头探脑后,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晕出活泼泼的一片。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春天终于如约而来。

②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③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④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制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⑤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莱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⑥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⑦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

⑧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

(选自2022年3月《光明日报》,有制改)

14. 文本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15. 文本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哪几幅劳动场景?请简要概括。(4分)

16. 文本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两位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2分)

17. 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疫情。文中两位老人在疫情还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为友情而相聚的行为,有人认为不可取,有人认为值得赞赏。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作文(50分)

18.请以“榜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