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1)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今天是七夕

是传说中牛郎织女

相会的日子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2)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或七巧节

特殊的节日里

我们跟着大场中学

刘培蕊老师的文笔

一起重温儿时的记忆

朗读:昆仑山路小学王晓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3)

阴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或七巧节,时至今日,已被各路人马嚷嚷成了一个风花雪月的中国情人节,与小时候母亲说的乞巧节已大不相同。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4)

从我记事起,牛郎织女的凄美故事就被大人反复讲述。听的次数多了,就很同情故事里的两个小孩,因为我小时候坐过类似的车筐,在故事里,牛郎为了追赶织女,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把孩子摁在筐里的,筐是绵槐枝条编成,筐底凹凸不平,应该很是硌屁股。后来慢慢长大,知道这个凄惨的故事总算有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毕竟,牛郎织女平时还能遥遥相望,每年还能见上一面,心里才坦然了许多。

当然除了故事,作为一个女孩,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乞巧。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在民间,女孩们会朝月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所以我小时候也必定要做些事情,哪怕是做个样子,也算是种仪式。比如,做针线活。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5)

这天上午,母亲会把事先自己裁好的衣服拿出来,让我们一片一片的认识,什么前襟后襟,什么袖子领子,什么正针反针……用不了几分钟,我就失去了耐性,不时地打断母亲的话,母亲最后就会塞给我一些旧的布片说,去,一边缝毽子去。我和妹妹就开开心心的跑到院子里,用不了多久,就把那些布片缝皱在一起,什么也不是,最后母亲拿去用作抹布。后来,姐姐们陆续出嫁,我也上初中了,母亲就很认真地教我和妹妹针线。可是,用母亲的话说,笨丫头,针是用来捏着的,不是用来扛着的,又不是打仗。每每瞅着我,哭笑不得。

临近我出嫁之前那个七巧节,母亲再次失败后,笑骂我说,等着吧,就你这样五个爪不分家,嫁出去三天不到黑,就被婆婆撵回来了。

出人意料地,我没被撵回来,可能的原因是,在我定亲的时候,母亲曾对婆婆说,以后你把我家丫头当个小子养吧,她什么也不会,十个指头到如今不分丫。当然,婚后在没法求援的残酷“逼迫”之下,我最终学会了拿针,经历了多次被扎流血事件之后,缝个破袜子,补个扣子,已经基本没有问题。

当然仅仅学做针线,一定算不上仪式的全部,在这一天,还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做一种面食,叫七巧果。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6)

这天下午,我们几个站在锅台前,看母亲把白糖放在锅中熔化,然后倒入一些面粉,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用刀切割成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葫芦形等各种形状,最后放入烧开的花生油里,炸至金黄,捞出凉透就可以吃了。那特有的的香味,感觉至今还在我鼻子底下缭绕。

记得第一次自己做的时候,因为害怕滚开的油,就把生的七巧果远远地往锅里抛,结果,溅出的热油烫伤了手臂。母亲赶紧把面粉搅成糊糊,敷在一个个燎泡上。边敷便数落,你抛得越高油溅出的越多,你低一点慢慢放,就好了。这话一度让我怀疑母亲学过物理,尽管她不认字。泡破流血的教训,最终起了作用,后来我学会了制作各种点心。

母亲生病厉害的那几年,常常念叨一种叫“蛋胚”的点心,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我就常常做给她吃,那时她只剩三颗牙,可是依然窝着嘴吃得香甜,直至仅剩下一颗牙,确实咬不动了,还是坚持要吃,我只好用手掰碎,用热水泡开了给她。我曾经借口试试水烫不烫,尝过泡开的“蛋胚”,除了有点香味,确实不怎么可口。可转身看见母亲依旧吃得津津有味,一脸的开心。

现如今,天上的牛郎织女过了几千年,想必也老了,七巧之日连片云彩都不曾有,更不可能在天上流下眼泪,落到人间下场雨了。我也已近知天命之年,外国的情人节不曾过,中国的这个情人节也不感兴趣。而现在的孩子们对针线活和七巧果可能连名字都不知晓,更不要提什么仪式了。

今日七夕

七夕,契兮

简单中拥有

平淡中相守

以此深情共白头

特级教师课文朗读(西海岸教师回忆里的乞巧节)(7)

图片和文章无关,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