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

(原创首发)

柳亚子先生有诗《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煮豆燃萁"是借曹植七步诗所化来,即指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1)

太平天国口号

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

来,上相关角色花名册,一目了然!

序号 姓名 称谓崇号 职衔

1 洪秀全 天王 万岁

2 杨秀清 东王 九千岁 正军师中军主将

3 萧朝贵 西王 八千岁 又正军师前军主将

4 冯云山 南王 七千岁 副军师后军主将

5 韦昌辉 北王 六千岁 又副军师右军主将

6 石达开 翼王 五千岁 左军主将

7 秦日纲 燕王 千岁 天官正丞相

8 陈承瑢 佐天侯 天官正丞相

(上表中的萧朝贵和冯云山早在天京事变前均已战死,因涉及解释众王分封原因,故列于表中。其他的王与主题关系不大,不写了)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2)

洪秀全像

照例,先看时代背景: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25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在此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军政制度,史称"永安建制"。太平军中的诸多的"王""千岁"等就是此时出现的。

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首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并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了新的政治、经济、土地制度,甚至于妇女权利都有涉及,体现了一定的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与此同时,清王朝加紧了对太平天国的围剿。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3)

江北、江南大营图

1856年,太平军的北伐、西征获得胜利。同年2、6月,在东王杨秀清的运筹之下,太平军分别攻破江北、江南大营,成功解除天京三年之围。天京地盘得以巩固,天国之势蒸蒸日上。

再看天国内部:

主角东王杨秀清的故事:太平军起义之前,东王与西王萧朝贵曾联手上演过一出"天兄天父"下凡的把戏,因为可以代"天父"传言,杨秀清与天王共享了在这个宗教内的最高发言权。因此在永安封王时,洪秀全出台了西王以下皆受东王杨秀清节制的规定。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却迷惘于帝制礼仪和宗教研究,所以实际权力却在东王杨秀清手上。而东王权杖在握,个人主义膨胀,甚至于假托"天父下凡"迷信活动,以杖刑恐吓天王。破江北、江南大营之后,杨秀清声望一时无两,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的他实质上已经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 。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4)

杨秀清像

同贫苦易、共富贵难

1856年破江北、江南大营及太平军北伐、西征取得巨大的胜利后,许多太平军将领沉浸于胜利的喜悦,开始不思进取,而是着眼于自己手中的权力,从而引起互相争权夺势、自相残杀的局面。太平天国运动本是为反抗剥削、争取生存而抗争的,但领导集团成员都出自农村,在对世事大局的洞察及时代的发展上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对权力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对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必然奋起争夺。

东王与诸王的关系迅速恶化

8月22日,东王假托"天父下凡"迷信活动,召洪秀全到东王府,以杖刑恐吓天王,并藉此要求洪秀全加封他们父子为万岁,此举直逼洪秀全的万岁之位,洪杨矛盾一时激化,不可调和。

而东王与北王韦昌辉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发展。韦昌辉常在外统兵打仗,手握重兵,这对于热衷于专权的杨秀清来说,不能不是一种威胁。杨秀清又目中无人,对韦昌辉极不尊重,常以小事而任意折辱韦昌辉,曾将其杖打几百至不能起。韦昌辉阴险残苛,阳示敬畏杨秀清,在其面前装出"尚有惊恐之心,不敢十分多言"的样子。杨秀清轿到,就扶轿迎接,论事不到三四句,就跪谢说:"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乎不知道。"但心中却极愤恨不平,欲夺其权。

而与燕王秦日纲之间矛盾有史为证。据《金陵癸甲纪事略》载:"燕贼牧马某甲坐门前,见东贼同庚叔未起立。东贼叔怒,鞭某甲二百,送燕贼,未及问。又送付玉昆,意欲玉昆加杖。玉昆谓既鞭可勿杖,转相劝慰。东贼叔愈怒,推倒玉昆案,诉于东贼。东贼怒,使翼贼拘玉昆。玉昆闻而辞职。伪佐天侯陈承镕、伪燕王泰日纲闻之,亦相率辞职。东贼大怒,锁发北贼杖日纲一百,杖承镕二百,杖玉昆三百,某甲五马分尸。"此即著名的"燕王秦日纲牧马人事件" 。

大白话就是:一天,燕王秦日纲的一个马夫坐在府门前休息,正好赶上杨秀清的一个叔叔从身边经过,马夫没有按照规定的礼仪给这位东王叔叔行礼。他叔叔恼了,即打了马夫二百鞭,并送给主管刑部事务的黄玉昆处理。黄讲既鞭了就不必杖刑了,这个他叔叔更恼了,便告到东王处,东王杨秀清勃然大怒,命令翼王拘拿黄玉昆,黄玉昆闻听后即辞职。而佐天侯陈承镕、燕王泰日纲听说后,也要辞职。这引起东王更大的愤怒,于是命北王杖燕王一百、杖陈承镕二百、杖黄玉昆三百,并将那名可怜的马夫五马分尸,处以极刑。

你道这玉昆是谁?他乃是翼王石达开的岳父,时封卫国侯。原是个民间讼师,因精通律法,加入太平天国后被委以负责太平天国的刑部事务,算得上位高权重。此事中黄玉昆被杖三百不说,还被革去爵位并降职。最后,石达开不得不出面了,向杨秀清求情,才免遭流放,不久还复职,改封衙天侯,仍司天朝刑部事务。但东王与翼王的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5)

石达开像

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朝内官领袖佐天侯陈承镕,出身于洪秀全的亲身侍卫官,后经由杨秀清亲手提拔,节节高升,成为天朝朝政的总管,承上可面见东王、乃至天王,启下可传令天京内外各部属。位居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排名第八位。太平天国自建都天京后,国务都由陈承瑢传宣上达;这是一个由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两位互相猜忌的领导人都极为信任的人物。同时他也是上文中被杖二百之人,从上文中也可看出与顶天侯燕王秦日纲的特殊亲密关系。被杖后,怀恨之心总是有的。

唠叨这么多,天京事变的大幕拉开了: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6)

1856年7月,东王杨秀清将北王韦昌辉与翼王石达开调往前线督师,天京城里只剩下天王和东王。此时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说杨秀清要杀天王而夺其位,并自告夺奋勇愿负扫除奸党的责任。于是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回京,秘密铲除东王这个大山头。

9月1日,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汇合,陈承镕打开城门接应,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一府男女皆被杀。韦昌辉砍下东王首级送天王,请"榜诸罪状示众"。9月2日上午,天王洪秀全下诏,宣布"韦口谢恩,表示"甘愿受刑",实际上又一条毒计出炉了。陈承镕传宣了"北王燕王受鞭诏令"(意指天王要惩处北、燕二王"枉杀之罪"而召杨秀清部下观审的诏),在传宣过程中,布置得活龙活现,黄绸、红字、女使等一切都使人深信不疑,凭此将东王党5000余人诱卸下库械,而关押于两房。这两座大房是特别指定为收容他们之用,等到全部进去以后,外兵即围攻、屠杀。在一个房内者毫无抵抗,束手待毙,而其他一房者则奋斗致死。东王的带甲部兵既芟除净尽,其余党随被大规模的屠杀,其残酷惨状,无以过之。他们虽见有煌煌圣诏,允许受保护,而男女老幼尽被屠杀。而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诱杀在天京的东王部下各级文武及其家属5000余人。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7)

有个当年参加追随燕王的外国亲历者这样描述:"......第二天黎明,他们把关押室门窗打开,坚守出口,把若干炸药包扔到被押的人群中。他们的士兵进入其中的一个房间,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反抗,就将被押者全部杀死。但是在另一个房间,被押者用墙上的砖拼死抵抗了六个小时才被消灭。屠杀者除了用枪以外,还用装葡萄弹的炮。这些可怜鬼脱光了衣服,其中不少精疲力竭地倒下。最后北王、燕王为了让他们的人与东王的人区别开来,就命令他们的部众将右臂从袖中抽出,然后冲进去将剩下的全部杀光。不一会儿,我们就进去,我的天啊!这样的场面:有的地方尸体堆积了五六层,有的自己吊死,有的在炸药包爆炸时受了严重的烧伤。尸体都被运到一片草地上,没有遮盖。"

东王主力基本被来后,为斩草除根,北王等人接着搜杀老弱妇幼。东王余部奋起反抗,双方展开血战,历时两个月,死者共计二三万人。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8)

翼王来了,又逃了

十余日后,翼王由武昌赶回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因翼王亦有部曲在乱中被杀,翼王责备北王滥杀无辜的行为,二人不欢而散,北王对翼王亦起杀心。翼王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则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石达开逃至安庆,召集部众四万,上书天王,要求杀北王以谢天下,否则将班师回京以清君侧。情急之下,北王率兵攻打天王府,洪秀全即和朝中大臣认清了北王本质,合力战斗两日,全诛韦党200人,并将韦的首级专程函送石达开。洪秀全在杀韦昌辉之后,又于十一月初一日将燕王秦日纲与佐天侯陈承镕同时处死。处死秦日纲,是因为他和韦昌辉袭杀杨秀清并大杀其部属二万余人的罪魁祸首;处死陈承镕,就因为他是犯了"告密"不实的陷害罪。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9)

翼王回京了,又出走了

11月翼王率兵回天京,接管军政内务。为扭转局势尽心竭力,但天王却疑心日增,重用其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以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率师离京到达安庆,附从者有20万精兵,这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离京之后石达开转战江西、福建等地。1863年清军在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包围了石达开的部队,2000多太平军被诛杀。石达开被捕后遭凌迟之刑而死。

天京事变意义(残酷的天京事变)(10)

至此,天京事变大幕关闭,太平天国由此转入衰败,天国的大幕也在渐渐关闭!

结语:人心的诡谲

人性支配着人心。洪秀全的离朝隐身使得"五王共和"变成"一王独大",成全了东王的野心,又利用北王、燕王与东王的矛盾铲除东王,后又借机除掉北王、燕王,这不过是洪秀全的借刀杀人术而已,一切都是为了铲除他走向专制的绊脚石。洪秀全利用这次天京事变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却极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

纵观天京事变的全过程,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并没有在神权或斗争方向上产生分岐。它的内讧是太平天国领导层内部权力斗争之表现,是首义诸王为争权上位自相残杀的事件。如同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历次农民运动一样,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和封建专制主义意识,注定了对权力的崇拜欲根深蒂固,在欲望的驱使下,人心的诡谲斑澜上场:洪秀全的猜忌、多疑、暴烈、偏信;杨秀清的跋扈、粗暴、骄傲、麻痹;韦昌辉的阴险、毒辣、残暴、野心;秦日纲的盲从、愚蠢、逞性、派性;陈承镕的奸巧、伪善、阴险、狠毒。

由此而产生内讧,相互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让清王朝白捡了一个大便宜。如同太平军中流传的那句话:"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然做长工"。

八年之后,洪秀全病故,天京被清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终湮灭于滔滔历史长河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