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心率与动态心率(当心率与配速冲突时)

静态心率与动态心率(当心率与配速冲突时)(1)

为什么苏炳添、董国建这些运动员,即便隔离15天,状态依然爆表,而彭建华、杨绍辉这些状态就有点不在线?

对于董国建这类运动员来说:年龄大,跑龄长,状态稳,少受伤。巅峰不一定是最强的,但发挥肯定更趋于稳定。有氧基础扎实,虽然来得快的,但失去也快;同样停训半个月,董国建能力可能下降2%~5%不到,彭建华估计下降超过5%了,所以恢复起来,董国建更容易找状态,尤其同样强度的万米大战,董国建依据个人能力与经验,能够稳扎稳打,获得亚军,而年轻选手,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刺激,跑起来更容易崩盘,充分说明,积累很重要,停训过长,训练不系统,对年轻选手来说,还是比较吃亏的。

静态心率与动态心率(当心率与配速冲突时)(2)

为什么我进行了速度训练,10公里的成绩依然很差?

1、跑步讲究速度,耐力,力量均衡发展,不是你跑了速度,成绩就能一定提升。

2、训练必须扎扎实实,贵在持之以恒。制度严格的周期训练计划,坚持三个月,第一个月打好有氧基础,多跑有氧,适当速度训练,一周来一次;第二个月,牢固体能,增加核心力量的比重,一周来两次,练习深蹲,平板支撑,箭步蹲之类;第三个月完赛跑姿技术,补齐短板,比如速度不行,依据个人能力,进行专项的速度训练。

3、很多大众跑者,跑间歇冲刺的时候,速度上去了,但耐力却下降了,比如你330配速只能坚持2公里,后面难以为继,如果执意硬撑,掉速严重。很难找到速度与耐力的平衡感,即提升个人速耐很难,尤其保证后半程不掉速更难。我只能说,前期打好基础,后期适当强度训练,兼顾力量,然后坚持下去。

4、有氧~混氧~无氧!以此循序渐进。对于大众跑者,用不到无氧,有氧为主,适当混氧,就够了!(有氧:轻松、舒适、平稳、持久有力;混氧,呼吸略显吃力,但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静态心率与动态心率(当心率与配速冲突时)(3)

三、为什么跑马拉松,保持心率比保持配速重要?

其实前半程,由于体能充沛,补给又充分到位的情况下,不管按有氧心率跑,还是按合理的目标配速跑,都是合理的,问题是过了极点之后,由于体能耗尽,身体疲劳,以及大量流汗导致身体脱水,体温也随之升高,后半程即便你保持稳定的节奏,心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升高。35公里过后,已经体力不支,如果不调整呼吸,保持平稳节奏,执意硬撑,心率就会爆表而实在跑不动。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心率就是晴雨表!跑马的一个重要策略:压心率,稳节奏,按照心率去跑,始终把心率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当心率和配速冲突时,请优先考虑心率。比如,平常跑5分配速,很轻松啊!但此时5分配速,心率达到170,跑起来略微吃力,这个时候,就要调整呼吸,缩小步幅,力求舒适平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