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唐诗送别古诗(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经典)

读古诗词,常常会被某句诗词给惊艳到,诗句中的诗言、情感、意境瞬间击中你的内心,让你感到无限的美感。

今天小楼读《唐诗三百首》,读到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就被其颈联惊艳到了,“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人如浮云易散,又若流水难还,这两句诗将人生别离写得极有味道。

下面,小楼就与朋友们一起赏读这首诗。

最牛的唐诗送别古诗(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经典)(1)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建中三年(782),韦应物赴任滁州刺史,途经淮上,遇梁州故友,写下此诗。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梁州,今陕西汉中,韦应物曾游梁州。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江汉:江指长江,汉指汉水。这里指梁州,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从此流过。

我曾经客居梁州,那时,每次遇到你都会大醉而归。

首联追忆昔日与友人在梁州相聚的日子,表壳诗人与故友有着深厚的情谊。

最牛的唐诗送别古诗(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经典)(2)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浮云:喻人生如浮云一般聚散无常。

流水:喻时光流逝。《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古诗词中,多用流水喻指时间。

人生别离,如浮云易散,一别之后,天过一方,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间,我们竟已一别十年。

这两句诗,暗用了旧传李陵苏武河梁送别诗的诗意。苏武《诗四首》其四:“俯观江汉流,仰观浮云翔,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李陵《答苏武诗三首》其一:“仰观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方。”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萧疏:形容头发稀疏。

斑:斑白。

再次相逢,我们都欢声笑语,感情依旧,可是我们都开始秃头了,还长了许多白头发。

颈联叙故友重逢的欣喜和人生变幻的感慨。须发斑白而欢笑如旧,见情意深厚,情意如旧而鬓发萧疏,见人世沧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秋山:韦应物有《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为什么我不愿意归去叫呢?因为淮上有美丽的秋山呀!

尾联友人问因何不归去,这里的归去不知是归家还是归隐,从诗中看不出来。不过,这无关诗旨,诗人以“淮上有秋山”作答,展现了诗人自在潇洒的意概,韵味无穷。

最牛的唐诗送别古诗(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经典)(3)

小楼读此诗诸篇解读,多强调此诗情感喜中有悲,诗中确实写到诗人与友人历经久别,萧鬓已斑,但就此断定诗中有悲情,是不准确的,不利于品味诗中的情味。

以诗中最为惊艳的一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为例,这两句似道人生聚散之无常,岁月流逝之无情。但你不觉其中有更深的情味吗?

浮云虽聚散无常飘渺不定,但浮云也有自在潇洒来去随心的蕴含;流水虽一去无回流逝无情,但流水也有岁月潺潺时光静谧的意味。

人生聚散,时光流逝,本是人生常态,以浮云流水喻之,不仅无常,亦是自在,承载的是诗人韦应物自在通达的人生观,他并不执著于此中痛苦。“萧疏鬓已斑”不过是久别重逢的正常感慨,犹友人间互问近况罢了,感慨并不等于悲概。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才能品味到诗中的精妙之处。

最牛的唐诗送别古诗(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经典)(4)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浮云与流水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对人生聚散,岁月流逝作了最有诗意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引向悲伤的情感的,而是引向自在的人生美学意味的。这才是这两句诗惊艳世人的地方。

再有,诗的结尾,以“淮有上秋山”答友人问,有秋山红树,何须在意归不归去,正是诗人韦应物自在通达的人生观的表现,可见这样的人生观,是贯穿全诗的,不是谁面对人生聚散与岁月流逝都是悲伤的,也不是谁一秃头掉发就悲从中来,体会感情,要从整首诗的情味中品会出来。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70: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