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客家菜(老手艺走出去潮风味留下来)

菜脯内含有糖化酶、胆碱等有益菌,对于糖尿病、血糖过高、便秘等均有良好的食疗功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涌客家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涌客家菜(老手艺走出去潮风味留下来)

大涌客家菜

菜脯内含有糖化酶、胆碱等有益菌,对于糖尿病、血糖过高、便秘等均有良好的食疗功效。

吴统扬(左)与女婿周金华在腌酱池前察看菜脯的成色和味道。

立秋过后,天气依然炎热,容易让人食欲不振。此时,如果饭桌上出现一碗白粥和佐餐小菜——菜脯,很快会让人食指大动。咸中带甜的菜脯,是很多潮汕人特别是在外潮汕人心目中的“家乡味道”。

“菜脯”即经过腌制的白萝卜干,是潮汕传统佐食佳品。潮汕各地民间素有生产、储藏和食用菜脯的习惯,菜脯选用优质萝卜为原料,精工腌制而成,色泽光洁,皮柔肉酥,香脆可口,既可佐餐又有消食开胃的功效。在潮汕地区,咸菜、鱼露和菜脯并称“潮汕三宝”。

地处南海之滨的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由于土壤全是沙质,水质优良,数百年来,人们种萝卜、吃萝卜,而晒萝卜、制菜脯成为当地人一直延续的传统。其中,“井都菜脯制作技艺(城九)”(简称“城九菜脯”)于2019年初入选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现出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近年来,城九菜脯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加工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的乡村特色产业路。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情怀

菜脯曾是儿时最好吃的零食

距离白露时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城九菜脯技艺传承人吴统扬几乎每天都要驾车到种养基地看一看,察看基地腌酱池里菜脯的成色和味道,“等白露一过,地表慢慢温度降下来后就能种萝卜了。这些天太热种不了,就来看看之前腌制的菜脯”。

吴统扬今年68岁,井都镇浦东村人,“城九”是他的小名。他告诉记者,制作菜脯这门手艺从他爷爷吴水源开始流传至今,到他手中才注册了商标。“爷爷曾经去泰国跑运输,后来开起农家腌酱菜厂,菜脯是他做得最好吃的腌酱菜。多少游子的思乡情结,就是从想吃菜脯引起的”。

自从爷爷开起腌酱菜厂,腌酱菜在他们家族中渐渐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菜脯。吴统扬的父亲是一名私塾教师,业余时间也跟着一起学习腌制。在吴统扬的记忆中,家家户户都种白萝卜、腌制菜脯,每到秋冬时节,菜脯的香味充满了整个村子。

“小时候,晒制不久的菜脯是我觉得最好吃的零食,每次经过晾晒场,我随便捡起一根菜脯就啃,还能撕成一条条放入嘴里咀嚼,感觉好比现在的鱿鱼丝,味道可香着哩。”吴统扬说,菜脯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味觉记忆,那是家乡的味道。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吴统扬读小学时也要帮忙家里晒制菜脯。那时候,他与其他小伙伴一样,每天凌晨五点多起床帮忙把一筐筐菜脯转移到户外空旷通风处晾晒,忙完后才就着菜脯喝碗白粥走路上学去。

读到小学三年级,吴统扬就辍学了,跟着家人到生产队干农活。他真正学习菜脯制作技艺是15岁,“那时一边看一边学,很快就学会了”。

吴统扬还有过一段“拓荒”经历。1971年,他随很多年轻人乘坐轮船南渡海南岛,组成一支建设兵团,垦殖橡胶等热带作物。他感慨说,当时他们每个人为“建设海南、保卫海南”以及“积极发展橡胶事业”,于风华正茂之年拓荒海南,把最宝贵的青春留给了海南岛。

在海南没待多久,吴统扬格外想念家乡的菜脯。他将这份思念写在信里告诉家人,后来他回老家休完探亲假,果断带两罐回海南,给战友们尝尝老家的味道。在海南劳动几年后,他回到老家,从那时起就想一心做菜脯,让更多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1999年,时年46岁的吴统扬也开起了自己的腌酱菜厂专门制作菜脯,走上自主创业道路。

▶▷制作

凉爽干燥天气是关键因素

“萝卜要种得好,菜脯要制得好吃,天气是极为关键的首要因素,凉爽干燥的天气最适宜。甚至可以说,没有北风,其他工序都难以进行。”吴统扬说,学会看天气,也是种萝卜、制菜脯的基本功之一。

据介绍,菜脯的制作原材料仅需选好白萝卜和粗盐巴。适宜腌制菜脯的品种是大且饱满的白玉萝卜。白萝卜拔出来后,还需要在田里静静待上两天,在阳光和北风的作用下,水分不断蒸发,工人还将萝卜对半切开,加速了萝卜水分的蒸发。待水分蒸发得差不多,就全部装车运往腌酱池里进行第一次加盐腌制。

“加盐腌制的目的是通过盐的脱水作用,去除萝卜中的水分和生涩味。脱水后,又需继续晒制和清洗,直至可以入库储存。”他介绍说,菜脯的制作一般要经过“晒、腌、藏”三道工序,光是“晒”就得反反复复花半个月时间,而“藏”这道工序花的时间更长,得半年以上。

那么,经过长时间的“藏”工序之后,萝卜是不是就变成菜脯呢?实际上还不到时候,“藏”过之后的菜脯,虽然芳香物质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浓缩,但是咸度太高。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吴统扬说,通常是用糖再次腌制,按照1斤菜脯2.5两糖的量加糖,菜脯本身的咸辣酸涩苦就会被逼出来,吸收糖分达到保鲜作用。

“在腌酱池的糖水中浸泡了两个月的菜脯,捞起来再次晒干之后,就可以装罐了。装罐的过程还需要加些白糖,这样菜脯可以放得久一点,口感也更好。”吴统扬笑笑说,菜脯内含有糖化脢、胆碱等有益菌,对于糖尿病、血糖过高、便秘等均有良好的食疗功效。传统的菜脯通常只有咸味,如今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他也开发出了新的口味,如五香味等。

▶▷发展

继续深加工开发新口味新产品

“开厂第一年我就卖了一万多斤菜脯,第二年卖了三万多斤,逐年增多。我将赚得的钱拿一部分出来购买腌制桶等工具和设备,为扩大生产规模做准备。”吴统扬回忆说。

随着菜脯事业越做越大,自家种的萝卜已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量,于是他便向本村及邻村种植户以100斤250多元的价格收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种植户增收。

2006年,吴统扬女儿嫁给曾在潮阳谷饶做服装生意的周金华,吴统扬的菜脯事业从此有了得力助手。周金华自从结婚后就暂停了服装生意过来井都帮岳父的忙,将自家菜脯事业触角往外延伸。

“刚过来时,看到老丈人的菜脯仅仅做过路客和老客户生意,而农村的小卖部、农贸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市场,我就想到外面走一走,看看外面的市场怎样。”为开拓市场,周金华还买了一辆面包车到处推销。起初遭遇部分商贩拒绝,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采取“卖不动就退款退货,卖得好就合作”的方式博得不少商铺老板的信任。经过努力,周金华成功地把自家菜脯推广出去,销量也比以前高出不少。

不仅如此,2007年,周金华还为自家菜脯注册了“城九菜脯”商标,走上品牌化加工生产之路。2012年还成立城九种植合作社,2015年开始购买设备开始机械化加工……

虽然女婿周金华过来后帮了不少忙,但是吴统扬也有忧虑的时候。他说,白萝卜一年一季,晾晒萝卜干这一步骤仍然需要依赖人工翻动、看管才能保障品质。他忧虑的是,近年来苦于招不到本村人帮忙,“而且,我们最怕台风天了,秋天的台风又如老虎一般凶猛,可以说,我们这一行当也是靠天吃饭的”。

实际上,他在10年前就放手让周金华经营了。对于周金华,他评价说:“他为人踏实、勤劳、有头脑,这些年来外面大大小小的市场都是他跑出来的。”周金华谦虚地表示:“这些年做市场推广,起初难免遭人拒绝,不过我以诚信和诚心说服了他们选择我家的菜脯,后来销量都不错,他们与我们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谈及未来的发展,周金华说,作为潮汕人必不可少的一味传统“杂咸”,菜脯在线上电商,线下商超、酒楼饭店,都已成为一道食客喜爱的美食。他接下来打算进一步深加工,多开发新口味新产品,尝试研发制作成零食,努力做出潮汕人记忆中的味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