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三峡有关的诗文(诗中的三峡3)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工业科技,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给向现代化迈进的中国提供更多的电能,三峡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在一个水电专家听来,三峡的涛声都是电能的呼啸可是,在一个诗人看来,三峡的涛声永远是夺人心魄的生命的激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跟三峡有关的诗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跟三峡有关的诗文(诗中的三峡3)

跟三峡有关的诗文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工业科技,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给向现代化迈进的中国提供更多的电能,三峡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在一个水电专家听来,三峡的涛声都是电能的呼啸。可是,在一个诗人看来,三峡的涛声永远是夺人心魄的生命的激流。

三峡大坝

西南万壑注,劲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唐·杜甫《瞿塘怀古》

这是三峡的最好的赞美诗。中国没有任何一段江流可以和三峡匹敌。有其江流迅猛者,没有其长;有其长者,没有其气势;有其气势者,没有画廊一般的两岸;有如此两岸者,没有其曲折、雄峻.......

三峡远眺

我们的生活已经日益资本化、工业化、模式化,这是一个无法培植艺术个性的时代,更不用说艺术人生了。可是,历代讴歌三峡的诗人们,不管经受多么大的苦难,他们所追求的,无一不是艺术人生。

在三峡这首汹涌澎湃的史诗中,有时候,我们也能听到一些抒情的小夜曲: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蓬。

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

——宋·陆游《巴东遇小雨》

三峡两岸山中,有无数条美丽的溪水注入长江。最有名的,当属昭君浣纱的香溪了。有昭君故里宝坪村。关于昭君,苏东坡是这样写的: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湖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这是一首杂言诗,作者从王昭君的命运感叹人世的坎坷。王昭君——这个被称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明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永远的美丽、永远的芬芳。古人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峡灵气该滋养了多少闻名于世的风流人物。

昭君出塞

每年春天,桃花灼灼之时,香溪河中就游动着一种新奇美丽的桃花鱼。洁白、淡红,像千万瓣桃花洒满河中,岸上桃花水中鱼,走到这里,你分不清哪是桃花哪是鱼。

香溪河

跑到三峡来暂作钓翁的陆游,钓的不知是不是这种桃花鱼。设想一下,菲菲微雨之中,将漂泊的孤舟系在软软的沙滩上,然后披一袭蓑衣,就着摇船汉子的鼾声,抛出长长的钓丝。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鱼没有消息,但却从清溪中,钓起了一串串鲜活的诗句。

如此钓翁,乐莫大焉。

千条白练照江边,无数歌声透晚烟。

棹到中流真自在,浑如天上坐春船。

——清·干传一《宁河晚渡》

如此钓翁,其乐融融。

荒山茅屋短墙边,临水桃花一树鲜。

可见春山原不吝,最无聊处也嫣然。

——清·郑成基《峡中见桃花》

撇开三峡的涛声、猿声、云雨和险滩,单单拈出茅屋短墙边的一树桃花来,其独到的野趣,跃然纸上。

还有一首写桃花的: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唐·刘禹锡《竹枝词》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三峡桃花,开在烟火人家之中。峡中的春天,虽然来得迟些,但那嫣然的春色中,却浸满了浓郁的三峡风情。

还有一首诗,似乎远离了人间烟火,却更显得清纯可爱:

缥碧断崖下,深红古庙寒。春风吹塔影。一簇好林峦。

——清·张问陶《上真观》

上真观,旧名真武观,俗称流来观。秭归西十里沙镇溪口,平地突起一小峰,观建在峰上。江水上涨,终不缥没,这座被称为“佛屿孤灯”的上真观,是古归州的八景之一。但是,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这美丽的景观已经永久地沉入水底。

当年的流来观

在众多三峡诗歌的韵律中,我们很少听到佛鼓禅钟。大概本来这里就是佛国的净土,慈悲为怀的观自在菩萨,自有更多的苦难之地需要她。但是,张问陶的这首小诗,让我们看到了三峡远离尘嚣的另一面。春风中的塔影,比之春风中的桃花,似乎更能触发人们的灵感。岁月如水,浮生若梦,听听那砖塔上的风铃,我们怎能不联想到东方的大思想家孔子面对滔滔江水发出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