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

作为一个能接住李元霸三锤的牛人,裴元庆也算是隋唐好汉里面比较出彩的一位了。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1)

裴元庆出自《说唐全传》,坊间传说裴元庆是哪吒转世,因接住李元霸三锤而威震民间,当时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三条好汉,排名仅次于李元霸和宇文成都。裴元庆武功盖世、年少有为,两柄银锤打遍天下无敌手,故被书中称之为"哪吒转世、战神下凡"。

裴元庆出身将门世家,其父裴仁基曾跟随韩擒虎将军、鱼俱罗将军"灭陈朝、剿吐蕃",乃是隋末的一员虎将,裴元庆便是裴仁基的第三子。

据民间传说所言,裴元庆出生前夜,"满天红烟辉煌,透碧祥光照耀"。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2)

而即将产子的裴夫人梦到三太子在人间现出神圣法像,随后化作一团火球,飞入裴夫人怀胎十月的腹中。

几个时辰后,太阳东升,天空乍亮,裴府中彩气盈盈、红光满室,练兵归来的裴仁基推开房门,只见裴夫人的怀中躺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这男婴天庭饱满、脸形圆润、哭声似洪钟、眉眼藏江龙。裴仁基见之大喜,感谢苍天赐子,故取名为"元庆"。元字有"天"的意思,庆就是"庆祝"。

裴元庆自懂事开始便喜欢舞枪弄棒,他八岁学锤,十岁便出师,十三岁臂力绝伦,十五岁时手持两柄重三百斤的"浪吼青霄白龙锤"击败天下豪杰。

曾力退宇文成都、搓败单雄信、锤震秦叔宝、打伤老杨林、单挑瓦岗山一众猛将,被列为"隋唐十三杰之第三条好汉"。当初裴元庆一个人去挑战瓦岗英雄,史大奈、单雄信、秦叔宝都在裴元庆手底下过不了两个回合,后来程咬金更是带着36员大将出战,依旧让裴元庆轻轻松松打趴了。

论力气,裴元庆略强于宇文成都,稍逊于李元霸。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3)

宇文成都与李元霸过招时,李元霸手起锤落,宇文成都将四百斤重的"凤翅鎏金镗"向额前一架,来抵挡李元霸的重锤,然而宇文成都仅仅当了一锤,虎口便流血不止。

而在"李元霸血洗十八路反王"时,裴元庆与李元霸连对三锤,仍然能够全身而退,足见裴元庆的力气在宇文成都之上。

论武功,裴元庆在老杨林之上,在宇文成都之下。

杨林手中的两柄囚龙大棍曾打得秦叔宝踉跄而逃,可遇见了裴元庆却落得了"折戟沉沙"的下场,曾经战无不胜的囚龙棍被裴元庆的银锤打为两段,身经百战的靠山王杨林在裴元庆的"天生神力"之下也不得不催马而逃。

宇文成都虽然败给了裴元庆,但是宇文成都败的冤枉、裴元庆胜之不武。

当时宇文成都护送杨广南巡,在途径四明山时遭到伏击。宇文成都一人单战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要知道这仨人可是十三杰中的第四第五第六,就这样还是打不过宇文成都。打了几十个回合,三人都跑了,宇文成都在追赶的时候,碰到了裴元庆,被裴元庆两锤子打的吐血而逃。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4)

所以裴元庆是在宇文成都耗尽体力之后与其交手,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却未免输了风度。其实,裴元庆和宇文成都还有第二次交手,发生在十八路反王截杀隋军之时,宇文成都一人独战百万大军,其中还包括秦琼这样的猛将,在宇文成都已经大战半日,精力消耗过半之时,裴元庆这才前来参战,宇文成都见势不妙,于是虚晃一招,拍马而逃,很显然宇文成是再次不敌裴元庆。

这也是为何裴元庆明明打赢了宇文成都,其排名依旧在宇文成都之下。

裴元庆虽然有"哪吒"的神力,却唯独缺了一点慧根。

在小说里,少年裴元庆死的时候也才15岁。年纪尚轻,为何如此就死了呢。他的死主要源于他不听谏言,用现在话说叫年少轻狂。裴元庆死于跟新文礼的对战中。此战裴元庆本可以不死,但他不听军师徐茂公的劝阻。

话说当初裴元庆打败新文礼之后,武艺驰名天下,威震寰宇。裴元庆的心气更高了,锐气也更盛了,但是兵家有言"将不能骄,骄兵必败"。新文礼养好伤之后,偷偷派遣士兵在山谷中埋下八十八颗地雷火炮。

随后,新文礼率军在瓦岗寨的城墙之下叫嚣,大骂裴元庆是黄毛小儿,裴元庆一怒之下欲夸马出战,徐茂公急忙拉住裴元庆,告诉他今日不宜出战,敌军定有埋伏。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5)

心高气傲的裴元庆不听劝告,贸然出战。

元庆道:"军师又来讲腐气的话了!我今日不杀新文礼,也不算成好汉!"茂公道:"不必多言,这是大数难逃,此去不能活矣!"

交战中,新文礼略施小计,将裴元庆诱入庆坠山(注意这个山名的编造,与《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遇到的落凤坡、《东汉演义》里岑彭遇到的彭亡地如出一辙),结果裴元庆中了东方夫人的计,被埋伏在那里的伏兵,用乱石将谷口封死,然后将裴元庆从马上砸下来,裴元庆宁死不屈,结果被伏兵用火箭射杀,被火烧死,可叹英俊潇洒武艺高强的裴三公子,死得太惨了,同时和三国时期的庞统一样,犯了地名,庞统死在落凤坡,裴元庆死在了庆坠山石火峪。

裴元庆的人品正直、心怀正义、不爱杀生,而且孩子气十足,作为一个小说人物来讲,裴元庆这个角色可谓十分可爱。不过裴元庆虽然有勇,但却无谋,年少轻狂,过于自负,白白送了性命。

当然,关于裴元庆之死,还有其他版本的说法,话说后来李世民登基,瓦岗山散将,裴元庆带着家眷回到山马关,打算过平常百姓的日子。

而后汉王刘黑闼,苏定方又二次起兵叛乱,联合十八国,其中有一位突厥国的第一猛将伏克宗袒先后将瓦岗山的结义兄弟纷纷杀死,秦琼和程咬金,李世民等众家文武痛断肝肠。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6)

这时,裴三公子二次出世,双锤对金刀,伏克宗袒不是对手,败走,裴元庆将手中的银锤飞出,伏克宗袒同时用拖刀计反背一刀将裴元庆一刀砍死,裴元庆的银锤同时打在了伏克宗袒的胸部,将胸骨打碎,两人同归于尽。

相较于之前的年少失误,裴元庆的这种死法显然要更加壮烈。

其实,裴元庆应该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就是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原隋将张须陀的部下裴行俨。

裴行俨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隋末,裴仁基奉命镇守虎牢关以镇压瓦岗军起义,之后隋将张须陀战死,裴仁基接收了张须陀的部队,全面对抗瓦岗军,当时,秦叔宝和罗士信都跟随着裴仁基。裴仁基一直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的牵制,后来李密派人贿赂裴仁基,让其归顺瓦岗军,最终,裴仁基父子进退维谷不得不转向了李密。裴仁基杀死了萧怀静,献虎牢城降了瓦岗军。

而后李密与王世充争夺洛阳失败后,李密投奔了李渊,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被王世充所俘,被迫降王世充。

王世充对裴仁基父子很是看重,为了留住父子俩,王世充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行俨为妻。619年,王世充称帝,裴仁基成为礼部尚书,而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但王世充猜忌心很重,心胸狭窄。王世充怕父子俩权势太大,而裴仁基也看出了王世充已经容不下他们父子,也很害怕。

裴元庆单挑宇文成都(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7)

于是在,武德二年(619年),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联合宇文儒童、宇文温等人,谋立越王杨侗,结果事情败露,父子双双被王世充斩杀。倘若裴仁基父子当初也投了唐,裴行俨这个"万人敌"就可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成就一番事业,不在尉迟敬德之下。而裴仁基的能力也可以做一代名将。

值得一提的是,裴仁基还有一遗腹子,名叫裴行俭,后来成为了唐初扬威域外的一代名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