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解读的论文(论阻力哲学论文)

动力和阻力是相互依存的,正确认识我们的发展所面临的阻力,有利于我们提升自身内在发展的动力。

我认为,我们的发展所面临的阻力有三大类:一、作为反作用力的阻力(有点阻力);二、让动力消失的阻力(无点阻力);三、不应该被克服的阻力(规范约束力)。

一、作为反作用力的阻力

主动力就是作用力,被动力就是反作用力。主动力和被动力主要是作为动力来理解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是作为静力来理解的。被动力可以吸收主动力的动力,吸收主动力的能量。反作用力可以阻止作用点的移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地面的摩擦阻力作为反作用力来阻止作用点的移动,那么,汽车是无法向前行驶的。因为汽车轮子和地面打滑,汽车只能保持原地不动。

作为被动力的阻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动阻力,动阻力可以转移能量。作为反作用力的阻力我们可以称之为静阻力,静阻力可以阻止作用点的移动。

静阻力并不是绝对的静。比如,电动机在缺一相的情况下,转子是不会转动的,那么,是不是电动机此时就没有动阻力了呢?此时,电能都变成了热能。热能会加剧分子的振动。所以,绝对的静阻力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会存在的。

阻力可以吸收动力的能量,所以,动力要想释放能量必须依赖阻力吸收能量。摩擦阻力是很常见的一种阻力。我们开车,汽车在启动和刹车的时候,我们需要摩擦阻力;在正常行驶的时候,我们反感摩擦阻力。汽车需要摩擦阻力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汽车在启动的时候,需要作为静阻力的摩擦阻力。这种静阻力就是轮胎和地面的接触点因为摩擦力大而相对静止。虽然这种相对静止保持的时间很短,但是,轮胎上的作用点可以反复循环使用。另一种情况,汽车在刹车的时候,需要作为动阻力的摩擦阻力。作为动阻力的摩擦阻力可以让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阻力呢?来自我们计划吸收能量的物质所给予的阻力。比如,我们计划让电阻丝发热来给水加热。这时候,电阻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阻丝给予电流的阻力就是计划之内的,而导线对电流的阻力就是计划之外的,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真正的阻力。电阻丝给水加热,水吸收能量变热了,水给予的阻力是热能在转移的过程中具有的阻力,是我们计划之内的阻力。热向周围空气扩散,这种热的损耗是我们计划之外的阻力,是我们不需要的阻力。

动力需要阻力,但是,不需要无关的阻力,无关的阻力会降低能量转化的效率。理论研究需要阻力,不需要来自生存压力、考核压力的阻力。因为阻力来自哪里,能量就会转移到哪里,这不利于我们集中能量办大事。但是,这种我们不需要的阻力往往很难消失。所以,能量转化的效率很难达到百分之百。

发电机转动,应该克服的是电磁阻力,但是,发电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并不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如果某台发电机的效率为95%,那么,另外5%是我们不需要的阻力。也就是说,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发电机遇到了5%的阻力。95%其实就是能量的转移,是动力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了。

在这里,阻力有两个意思,一是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理想中的吸收能量的被动力;一是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得不额外克服的被动力。前者可以称作内阻,后者可以称作外阻。

系统越大,内阻越大;物质质量越大,内阻越大,惯性也就越大。我们所确定的系统内的阻力就是内阻,我们不想要的系统外的阻力就是外阻。我们有意克服的阻力就是内阻,我们想回避但是回避不了的阻力就是外阻。

游戏中的关卡是一种阻力,关卡越难,消耗我们的动力就会越多。只要这种阻力是可以克服的阻力,都可以实现能量的有效转移。在单位时间内,转移的能量越多给人带来的快感也就越多。对于喜欢打游戏的人来说,游戏关卡的阻力就是他们喜欢的阻力,是内阻。游戏关卡以外的阻力是外阻,外阻消耗的能量越多,个人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多。外阻就是打游戏需要消耗的成本,比如网费。

内和外是相对的。游戏关卡的阻力和打游戏的动力对于玩家来说,是一个他们喜欢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没有关卡的阻力就没有打游戏的动力。但是,玩游戏对干事业来说就属于外阻。如果玩游戏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身心,那么,玩游戏还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获得快乐的动力。比方说,打篮球等体育活动,和孩子做的亲子游戏,成年人工作之余放松大脑的电脑游戏。但是,未成年人玩电脑游戏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会挤占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上瘾了,那还会导致未成年人在本该抓紧学习的大好年华变得厌学了。不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被动力,以及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都属于发展的阻力。

所以,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的被动力是下一个动力的能量吸收面。被动物经过半个波动周期的时间吸收能量,再经过半个波动周期的时间释放能量。被动物开始释放能量,就已经让自身成为了接收第一个主动物部分信息和能量的第二个主动物。也就是说,一个物质在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内,先经过上半个波动周期被迫质变的吸收能量的过程;再经过下半个波动周期主动量变的释放能量的过程。主动力和被动力并不是完全同时的,它们相差半个波动周期。如果主动力和被动力完全同时,那么,动力从一点传递到另一很远的一点是不需要时间的。但是,事实上动力、信息和能量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共进退的,动力和阻力是同大小的。但是,动力和阻力在相互作用之前准备付出的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如果主动物准备的动力可以达到100牛顿,但是,被动物准备的阻力只有10牛顿,那么,动力和阻力的相互作用力一般只能达到10牛顿,除非主动物高速撞击被动物。同样,如果准动力是10牛顿,准阻力是100牛顿,那么,动力和阻力的相互作用力也只能达到10牛顿。

阻力越大,动力越大。如果准阻力的大小超过了准动力,那么,动力是无法克服阻力的。如果准动力的大小超过了准阻力,那么,动力就可以克服阻力,但是,动力克服阻力需要大量的能量。动力克服阻力可以从其它地方吸收能量,并且向阻力转移能量。

准阻力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如果准阻力太大,准动力克服不了准阻力,那么,准动力的动力就会释放不出来,准动力的价值就会被埋没。如果准阻力太小,准动力轻轻松松克服准阻力,那么,准动力的动力就无法完全释放出来,准动力的价值就无法完全实现。A比B能力强,他们两个需要克服困难做好同样的事。如果这件事的准阻力A能够克服,B克服不了,那么,做这件事A做好了,并且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B做不好,被淘汰了。如果这件事的准阻力A和B都能够克服,那么,A的能力有很大的浪费,并且能力难以提高;B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两种情况哪种比较好?

这就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为不同的人定制不同的发展环境。环境不同,适合发展的人群不同。乱世出英雄,是因为在乱世中,我们需要克服的准阻力极大,大多数人克服不了,生活很困难;少数人能够克服,但是,付出的代价很大;极少数人不仅克服了自己面临的阻力,而且还有多余的能力帮助他人甚至很多人克服了阻力。这种能够帮助很多人克服阻力的人就是英雄。

没有阻力就没有能量的转移。准阻力就是问题,当我们遇到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阻力。阻力和问题是聚集能量的原因。对于准阻力,我们必须提前发现,只有把问题提前提出来,我们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育准动力。

二、有点阻力和无点阻力

根据牛顿力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主动力是作用力,被动力是阻力是反作用力。如果没有作为反作用力的阻力,那么,作为作用力的动力也不会存在。也就是说,动力始终等于阻力。阻力没有了,动力也就没有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作用点上,也就是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拥有共同的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在共同的作用点处相互依存的,没有这个共同的作用点也就没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然,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主动物和被动物的主动力和被动力是在共同的作用点处相互依存的,没有这个共同的作用点也就没有主动力和被动力。任何物质或者主体,要想作为主动力去推动什么、去发展什么,就必须先找到作用点。如果没有找到作用点,那么,物质或者主体也就无法产生主动力,更不会存在与之对应的被动力。所以,没有作用点就没有主动力,当然也就没有被动力。我们可以把因为没有共同的作用点而导致主动力无法产生,更无法变大的阻力称作无点阻力。我们可以把因为有共同的作用点而导致主动力和被动力一起产生、一起变大的阻力称作有点阻力。

无点阻力是发展意义上的阻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遇到有点阻力,那么,我们也就无法产生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没有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在萌芽状态就已经被消灭了。所以,没有作用点的阻力才是我们遇到的最根本的阻力。

无点阻力是没有作用点的阻力,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到的阻力。但是,绝对的无点阻力我们是发现不了的,因为无点阻力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指向。其实我们大部分情况就是有点阻力很小,限制了我们主动力的增大。比方说,我们把手举起放下,如果我们的双手不拿任何重物,那么,我们的双手就很难得到锻炼。因为我们双手能够克服的阻力很小,让我们的双手拥有的力气多半释放不出来。我们的双手本身就是有重量的,空气多少也是有点阻力的。我们的双手的动力只能是手和胳膊的重量以及空气阻力之和。这种很小的有点阻力遍布在很多地方,很多领域。我们思考问题我们至少需要提出问题,提出了问题就是找到了作用点,或多或少都存在有点阻力。有点阻力可能比较小,如果我们把问题具体化,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有点问题就会变成很多问题。提不出问题就是找不到作用点,就是无点阻力,就会让我们有力气使不出来。

作用点不是产生能量的原因,而是聚集能量的原因。两物体相互碰撞,能量就会在它们的作用点处聚集。所以,阻力的存在会让能量聚集起来,直到阻力被克服。完全弹性碰撞是在两物体相互碰撞的作用点处聚集能量,然后能量都继续向前转移。也就是说,能量在碰撞之前向心(作用点)聚集,碰撞之后离心远去。

问题就是阻力,提出问题就是找到阻力的作用点,找到作用点以后,我们的动力才有用武之地,我们的动力才可以致力于解决问题。

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避免的是遇到无点阻力。有些人,从小就受到家长的溺爱,甚至连吃饭都要人喂,长大了生活都不能自理,成为巨婴。这样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发展。

无点阻力是我们最不需要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有点阻力。有点阻力可以实现能量的转移。能量的转移越快越好,它有利于能量快速到达需要它的地方。

有点阻力其实在给予我们发展的具体方向。主动力发展的方向指向被动力。被动力是有点阻力,没有被动力,主动力不仅会没有动力,而且还会没有发展的方向。信息拥有有点阻力,信息利用有点阻力来指引主动力的发展。

我们不需要无点阻力,说深一点它会让我们的发展动力激发不出来,让我们的发展无的放矢,是战略意义上的阻力;说浅一点它会让我们无聊,让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有点阻力。任何物质都拥有惯性,都可以给予我们反作用力。我们对物质的需要,主要是对有点阻力的需要,就是对自身发展动力的需要。我们的发展动力和有点阻力是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对立面。我们需要发展动力其实也是对物质的需要。

需要分为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主观需要的有点阻力是我们喜欢克服的阻力,我们所拥有的某种较强大的动力想让自身更为强大,想让自身能够克服更多更强大的有点阻力。主观需要让我们所拥有的内在不同动力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我们的主观需要有时并不利于我们持续健康发展。客观需要的有点阻力是我们不想克服的阻力。在我们不想克服的有点阻力中,有一部分阻力利于我们可持续发展,利于我们产生我们真正需要的发展动力。但是,我们的客观需要的有点阻力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需要幸福,但是,我们的幸福是我们经历痛苦以后得来的,不经历痛苦,我们就不会迎来幸福,我们幸福的动力就不会强大起来。有点阻力让人痛苦,克服了有点阻力我们的动力会更强大,我们会很幸福。但是,如果没有有点阻力,那么,我们就不会拥有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不会拥有幸福的感觉。所以,我们需要有点阻力,需要有点阻力产生的痛苦。如果我们克服有点阻力的时间很短,克服的有点阻力很多;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在单位时间内克服有点阻力很多,克服有点阻力的速度很快,克服痛苦的速度很快,那么,我们就会有痛快的感觉。所以,快速走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很快乐。痛快的感觉,是我们主观需要的感觉。有些痛苦持续的时间很长,变化的速度很慢,这种痛苦我们不喜欢,但是,这种痛苦可能是我们的客观需要,是我们提高自身发展动力最需要的东西。

阻力是配合动力而存在的被动力,它会吸收我们动力的能量。如果吸收动力的能量很多,而且动力的提升会吸收来自我们动力周围的能量,那么,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周围其它事物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痛苦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了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提出问题就是找到阻力,解决问题就是克服阻力。我们必须找到阻力才能克服阻力。我们克服有点阻力可以通过提高我们自身发展动力来实现,我们克服无点阻力可以通过找到有点阻力来实现。我们的体力在克服有点阻力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们的脑力在克服无点阻力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们控制有点阻力可以控制体力的释放,这就是脑力所拥有的软实力。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准动力避开有点阻力,这样就会让我们的准动力遇到无点阻力,从而实现自我约束。

信息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点阻力,让我们的动力可以有的放矢,让我们找到问题的所在、有点阻力的所在。信息本身的有点阻力很小,但它是导火线,可以把我们的动力引导到我们真正需要克服的有点阻力上。

三、规范约束力

虽然我们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有点阻力,但是,阻力并不都是我们必须克服的东西。阳台上的栏杆给予我们的阻力是我们需要的阻力,它可以避免我们不小心掉下阳台。类似于栏杆这样的约束力我们是欢迎的,它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以避免我们在无意识中出现危险。

这种可以把我们的行为限制在某一范围之内,让我们按照某种规范发展的阻力就是规范约束力。

规范约束力有的是静阻力。静阻力并不是为了吸收能量而存在,而是为了约束处于移动状态的主体和物质的超范围移动。规范约束力必须是足够大的准阻力,必须保证自身的稳定性,让自身始终处于某种规定的空间范围的边界处。

静阻力是静止的、稳定的,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比如阳台上的栏杆。这样,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思维中再建立一种规范。这种再规范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在思维的层面提醒自己,最好不要受到静阻力的作用,更不能强力突破静阻力。所以,我们在思维的层面,或者说在再规范的层面把静阻力变成无点阻力。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克服静阻力,让我们的准动力避开静阻力的作用点。

事实上,很多我们必须遵守的东西并没有足够强大的静阻力在那里约束我们。比如,交通规则也是规范约束力,但是,红灯不是直接的静阻力,公路上各种颜色的线也不是直接的静阻力。唯一约束我们的是思维层面的规则,是交通规则在我们思维层面的反映。公路上的红绿灯等提示信息,进入我们的思维就会成为再规范约束力。

交通规则属于信息的范畴。信息就是有点阻力及其周期性变化。信息要成为有效的规范约束力,必须拥有足够的能量排除其它信息的干扰。交通规则有国家机器为其提供能量。思维层面的有点阻力可以放大我们与之对应的发展动力,从而让我们的发展动力因思维层面的有点阻力而得到规范,或者说聚集能量而增强。规范约束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外力的静阻力,一个是作为内力的有点阻力。前者是外在规范约束力,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外因;后者是内在规范约束力,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内因。作为内力的有点阻力,是我们的内在动力从一开始就能得以提高的原因,是我们的内在动力具有明确方向性的原因。

再规范约束力是内在规范约束力,是外在规范约束力在我们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说,如果外在规范约束力是以栏杆的形式存在,那么,我们的思维中也会有这种栏杆,只是我们的思维中的栏杆变成了无点阻力。我们思维中的无点阻力可以更及时地阻止我们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我们准备往前走,看到前面有个栏杆,就会想到前面的路是走不通的,这样可以让我们及时调整前进的方向,以避免浪费时间、浪费成本、避免损失。如果前面没有栏杆,而是万丈深渊,那么,这种可以产生破坏力的情形,在我们的思维中可以形成更为强大的规范约束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突破规范约束力的束缚,不是浪费时间、浪费成本的事情,而是让自己赔掉性命的事情。我们思维中的无点阻力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纯无点阻力,或多或少都会掺杂一些有点阻力。人脑的私心杂念有时很难排除,我们必须依靠内在相对强大的有点阻力来规范我们内在动力的方向。这种规范也是需要能量的,也是需要足够强大的静阻力和准阻力的。如果我们的内在规范约束力是多层次的,那么,我们利用规范约束力自我约束就会变得很轻松。所以,我们所处的环境越危险,我们越要提高自身内在无点阻力的“真空度”。

因为可能会受到破坏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规范约束力,可以让破坏力所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为规范约束力的准阻力提供能量。所以,破坏力所产生的损失越大,我们思维中的规范约束力的准阻力也就越大,我们安全的弦也就绷得越紧。

国家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我们之所以敬畏法律,不仅是因为法律可以保障我们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因为法律具有惩戒我们违反法律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违反法律,不仅是因为我们应该主动去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且还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可以让我们付出很大的违法成本,甚至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自己的行为足够大的规范约束力、足够大的准阻力,才能使我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符合社会利益。

准阻力和无点阻力都可以成为规范约束力。准阻力是硬约束力,无点阻力是软约束力。准阻力可以是静阻力,也可以是破坏力。静阻力可以是栏杆,破坏力可以是没有栏杆,只有万丈深渊。准阻力是硬实力,无点阻力是软实力。软实力来自脑力,脑力可以让我们的动力从一开始就回避破坏力。

无点阻力可以让不合理的动力找不到作用点,让其根本就无法形成,是脑力控制硬实力的有效工具。拥有软实力的脑力可以有效利用无点阻力来控制硬实力,这种控制可以让自身免于受到硬实力的伤害,可以控制硬实力去间接控制别的主体,可以呵护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健康发展。脑力利用无点阻力是通过有点阻力改变动力的方向来实现的。

普进峰 2020-8-6

哲学解读的论文(论阻力哲学论文)(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