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0章怎么记(道德经真气有时乱窜)

第四十九章:道无爱憎,自然而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第20章怎么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第20章怎么记(道德经真气有时乱窜)

道德经第20章怎么记

第四十九章:道无爱憎,自然而为

尹喜问:当真气运行时,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又阻碍在一个地方不通,,,,,,,这种情况有人说是气冲病灶,有的说是真气乱窜,我觉得还是引气入丹田为好吧。

老子答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译文]

[注释]

1、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2、德:假借为“得”。

3、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4、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5、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6、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我的理解是:

凡练过功的人都有一个真气运行时并不循经走脉,而是随处游走的阶段,有的师傅就教人要引气归田,有的还有意的引气去冲病痛处,也有的总想把真气引到某经某脉上去,如此等等。

老子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他说修道的圣人在对待真气时,是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志的,(他把身体比喻成一个国家,身体所有的一切比喻国家的百姓)圣人完全听从百姓的选择,真气往哪就往哪,并不管是否应不应该,对不好的,不诚信的也一样对待。

这样好吗?老子说,如果我们有选择地去引导真气,就会不公不均,好的会更好,不好的会更糟糕,这样天下还能和蔼吗?所以正确的方法是,道无爱憎,任其自然而为,得道的真气会根据身体的需要,应该强的会增强,应该减弱的会减弱,百姓由原来的用手段来争取关注,而变成象小孩子一样纯朴,任由真气的润泽不争不让。

我们的修练是长期的,今天身体阴阳平衡了,明天又可能出现新的不平衡,一旦不平衡,真气会自行发动进行修复,我们自己会明显的感受到真气的滋润。

诠释作者:金童子

若想入玄门,拜我师为师,学修道之法,请评论以及私信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