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为何会杀妻灭子(陈世美为何不休妻)

陈世美的故事

传统戏曲《秦香莲》、《铡美案》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现在如果我们要是来形容一个男人忘恩负义、抛妻弃子时,往往就会用“陈世美”这三个字。

故事说的是陈世美早年家境贫寒,与其妻秦香莲艰难度日。后来,陈世美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贪图荣华富贵,被皇帝招为驸马。

陈世美为何会杀妻灭子(陈世美为何不休妻)(1)

秦香莲在家侍奉公婆,不料家乡连年荒灾,公婆先后病逝。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听闻陈世美已被招为驸马,就去相认。不料反遭陈世美驱赶。陈世美害怕被皇家知道他早年曾有婚配,派出杀手韩琪前去追杀秦香莲母子三人。

破庙之中,秦香莲向韩琪哭诉陈世美抛妻弃子缘由。韩琪被秦香莲大义所感动,不忍心将其杀死,可是又无法向陈世美复命,只好自杀身亡。

陈世美为何会杀妻灭子(陈世美为何不休妻)(2)

秦香莲逃出破庙,去开封府击鼓鸣冤,控告陈世美"杀妻灭嗣"。包公将驸马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让其认下秦香莲。陈世美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并搬来公主和太后前来阻拦。

包公无奈,想送秦香莲银两让其回故乡抚养两孩子长大,并嘱咐他们“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读书你莫做官。你爹爹倒把高官做,害得你一家不团圆”。不料,秦香莲痛斥包公与陈世美官官相护,不为百姓作主,枉为“包青天”。包公最终冒着被罢官、丢命的危险严明法纪,以除恶务尽的胆识,怒铡了陈世美。

陈世美为何会杀妻灭子(陈世美为何不休妻)(3)

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明代《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中,后来在《三侠五义》中得以完善定版。在历史上,宋朝并没有陈世美其人,虽有人考证原型来自清朝官员陈熟美,但由于早在明朝小说中就出现过此人,故这种说法过于牵强。

今天,我们不去探讨陈世美其人的真伪,来谈谈《铡美案》背后那些事!

陈世美为什么不休妻?

现代人为了抨击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往往会拿男子休妻说事。其实,在封建社会里,对男人休妻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不是说休就能休的。这就是自西周时期建立的“七出三不去”相对比较完整的解除婚姻制度。

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 无子:即妻子无子。在封建社会里,因妻子没有儿子,不管是皇室还是民间,都有休妻的现象。当然,皇帝不会把皇后赶回娘家,而是直接打入冷宫,这其实比民间将妻子直接休回娘家更可悲。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如果正妻无子,就会让正妻将庶出子收为嫡子,也不会轻易将妻子休掉。
  • 不事姑舅:也就是不孝顺公婆。这个在封建社会很严重,如果因违背了孝顺而被休回娘家的女子,包括娘家人都会受到道德的指责。
  • 淫佚:淫荡、淫乱。古代人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性,也没有现代的DNA鉴定技术,所以,一旦出现妻子跟别的男子有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男人就可以将妻子休掉。
  • 口舌:乱传闲话。古代人有大家族观念,往往一个大家庭里有若干个小家庭组成,一旦出现长嘴婆,就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和睦。
  • 盗窃:就是偷东西,特别是那种妻子偷夫家的财产往娘家搬运,那更是不允许。
  • 妒忌:因妒而乱家。主要是古代有纳妾的习俗,这其实就是维护男子纳妾的合法性。
  • 恶疾:因病休妻,这条就不道德了。

所谓“三不出”,即妻子无娘家可归不可出;妻子给公婆服丧三年不可出;夫妻先贫后富不可出。

根据“七出三不出”的规定,秦香莲条条都不占,她不仅给陈世美生下了一男一女,还孝顺公婆,又没有恶习,所以陈世美没有休妻的理由,也不会被官府批准,强行休妻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受到道德的审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