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核舟记(语文老师必看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的四处答疑)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核舟记(语文老师必看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的四处答疑)(1)

《核舟记》在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第十课为我之前文章中说到的〈小石潭记〉,有兴趣者可搜索、浏览: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四处答疑)。

《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散文作家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号茅檐,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全文共400余字,生动简洁地描绘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先概括介绍王叔远的微雕技艺,交代核舟的来历和它选取的历史题材;然后,依次具体描绘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头和船尾雕刻的五个人物为重点;文章的最后,将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数字加以总计,以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核舟记(语文老师必看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的四处答疑)(2)

本人选取的部分微雕作品图片

教师们在执教本课时存在的疑问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问:第60页,文中“八分有奇”和“为字共三十有四”的“有”应该读yǒu还是yòu?

答:“八分有奇”的“有”应该读yǒu,“为字共三十有四”的“有”应该读yòu。

“有奇”是一个固定的词,“奇”即“余数、零数”,“有奇”就是“有余”, 所以,此处的“有”应该读yǒu。

“有”作为“又”的通假字的情况必须连接整数和零数,必须是具体的数字,“为字共三十有四”的“有”符合“连接整数和零数”的用法,是通假字,同“又”,读yòu。

二问:第61页,文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一句中的 “冠”读guàn还是guān?

答:参见《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可知,“冠”有两个读音:一是阴平,指帽子,为名词。二是去声,或指加冠的动作,或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是个动词。简单地说,“冠”用作动词,读去声;用作名词,读阴平。

例如,在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丈夫之冠”的“冠”,意思为“行加冠礼”,是个动词,所以读四声guàn。

在本文的“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一句中,“冠”的意思是“帽子”,用作名词,所以读第一声guān。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核舟记(语文老师必看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的四处答疑)(3)

三问:第61页,文中“居右者椎髻仰面”的“椎”字为什么读chuí?

答:特意提醒一下,“居右者椎髻仰面”的“椎”字应该读chuí,很多老师容易误读为zhuī。

“椎”,读zhuī时指“椎骨”;读chuí时指捶击工具(即“槌”),引申为“打击”等义。

在古代汉语里,后者的应用更广泛;但在现代汉语里,读chuí的意义已由“槌”“捶”等字承担,只在“椎心泣血”这样的成语里保留chuí的音义。

“椎髻”即“形状像椎(类似于棒槌)的发髻”而非“形状像椎骨的发髻”,所以读音为“chuí”。

四问:第62页,文中“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的“曾”应该读zēnɡ还是cénɡ?

答:应该读zēnɡ。“曾”读cénɡ时作为副词只有“曾经”义;而这里的“曾”与《愚公移山》中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的“曾”一样,都是与否定词“不”连用,表示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竟然”,也可译为“连……都……”,“曾不盈寸”译为:竟然不满一寸。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核舟记(语文老师必看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的四处答疑)(4)

温馨提醒:继之前先后发布《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三处问题答疑》《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常见问题答疑一》《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四处答疑》之后,本篇文章中讲到的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的四处答疑》,共汇总了四个问题,可以说是八下的答疑之三。之后将陆续发文汇总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其他答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人@丰文丰语,一起交流、学习。

#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