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文化影响力(粤语中的牛文化)

粤语中的牛文化

粤语文化影响力(粤语中的牛文化)(1)

牛在文学作品中,多数是人称颂的。如老黄牛精神。鲁迅先曾讲”俯首甘为孺子牛”。

粤语当中有关牛的俗话很多。有褒也有眨,如:

粤语当中有一种裤子叫”牛头裤”。

牛也有倔强的一面,所以,粤语又有”死牛一边颈”此说法。

对于那些不听使唤,不听教的人,粤语叫他做"崩鼻牛"。

用“劏死牛”来形容打劫。

贴在你车头玻璃上的”牛肉干”,并不好食,那是违章罚款单。

牛,本来很温顺,即使是“牛王”,也不会横蛮得撩是斗非。而广府人所说的“牛王头”,则正是撩是斗非之辈。

可是,在广东为什么”牛精”一词成为贬义词呢?

有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会说:“呢个人好牛精嘅,咪同渠玩呀!”

在粤语广府话里,一般形容某些人没文化、表现得粗野,横蛮,臭脾气,而且容易冲动,和急性子的人俗称为“牛精”。

一些人讲“牛精”的同时,另一些人口头上又有个“牛王头”的说法,和“牛精”的意思差不多。

俗语有:

牛唔饮水唔揿得中头低。

歇后语有:

烧水劏牛——揾工做。

牛嚼牡丹——唔识花共草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大耳牛——唔受教

大水牛打交——勾心斗角

黄牛过河——各顾各

老牛筋——煲唔腍

拉牛上树——夹硬来

阿公睇牛——约莫

关于牛的广府俗语,歇后语还有很多,大家不妨作个补充。(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