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1)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2)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3)

对于米芾的了解,最初知道他有个“颠”的名声,书法“沉着痛快”,“风樯阵马”,“八面出锋”,“刷字”等等。确实也很喜欢米芾的字,感觉米芾的书法跳跃,奔放,迅捷,潇洒,激昂。用一匹骏马来形容米芾的书法确实很形象。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4)

然而在学习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在萦绕着我,米芾是学“二王”的,他的学书过程历来评论家都说他是“集古字”,而且“集古字”的学习方法一直影响了后来众多学书者的学书历程,米芾是怎样从“集古字”中成就米字风范的,由此联想开来,诸多的书法家又是怎样从古帖中脱化而形成自家面貌的?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5)

沉下心来读一下《海岳名言》,对学习米芾的书法或许会有一些直接的帮助,从中找到一些感觉。

米芾确实是“集千家米,煮一锅饭”的集古字大成者,然而米芾又不是纯粹的集古字,在临摹上米芾强调不与人同。《自叙帖》中说:“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他崇尚古人的创新精神,所以在临摹中他也不囿古帖,胆敢独造。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6)

米芾书法特别强调体势。要“字不作正局”,体势的营造是米芾书法的精髓,也是米芾书风的一大特色。米芾通过字体的夸张变形,左斜右倒,上下错位,大小不一,偏侧不正,来打破平衡,制造矛盾,然后上下相形,左右相应,将一个个没有笔墨连贯的单字浑然一体,产生形形色色的造型姿态,表现出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7)

米芾是书法革新派的先躯。 米芾楷书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卑唐,反对专学唐人书法,认为钟繇为楷书之祖,其字不仅字形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左伸右缩,偏侧不正,极尽自然之美。而唐书工整极致,缺少变化,笔画太匀,结构不可移变。“古法丧失净尽”,是“丑怪恶扎之祖”。他强调书法“大小要各自有分”,笔法不能太匀,必须要有体势,等等。赞赏唐以前楷书的真率与自然,反对唐书的理性化和程式化。书 种种迹象表明,米芾是一位既能敬畏传统,认认真真地学习前人法书,又敢“戛戛独造”,敢以否定名家书法,努力创造自我风格的人。这种不迷信名家,不断否定,不断发现并学习其他名家,永不知足的精神,正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最彻底的敬畏。是最值得肯定,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8)

米芾论体势之布置、变形等,讲究相称。这是米芾体势论的理论依据。“贵和不贵苦,贵异不贵作。”“和”即相称,即对比关系的平衡协调,不和就是“苦”,苦即冲突,生怒生怪,不相协调;“异”即变化,作品中的所有造型元素都不雷同,而且求异不能做作,做作是画字,是俗气。

米芾夸张变形了二王书法平正温和的结体,造势求异,成就了米芾“沉着痛快,风樯阵马”的书风。

米芾书法有哪些特点(米芾书法特点浅析)(9)

黄庭坚将点线两极分化,点线对比穿插,组合强化视觉效果,开辟出黄书长枪大戟的风格面貌。

徐渭的书法主要是取法米芾,而把抒情写意推向极至。用笔提按动作更加强烈,大起大落,左右摇曳,跳荡激越,穿插避让纷纷纭纭,通篇是线的缠绕和点的迸溅,让人由此感到愤懑的倾泻,痛苦的呼号和血泪的挥洒。

王铎也是学米芾的,而作大幅行草,米芾“不作正局”的体势变化局限在单字造型上,显然不能搬用,为强调整体气势,王铎扩大变化单位量,从一个字变为一组字,连续几个字的左斜与连续几个字的右倾,将字不作正局变化为行不作正局,将每个字的体势变化推向每行字的轴线变化,“如黄河之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在用墨上,王铎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米芾从湿到干的墨继变化,而且将湿笔推向极至,每一个墨继变化的前一二个字笔酣墨饱,渗化开来形成块面,结果在汉字点线变化的基础上发展成点线面的变化,丰富了造型元素及对比关系,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成就了王铎一代书法大师的辉煌地位。

沈曾植早年学帖也主要取法米芾,晚岁学碑,始冶碑帖于一炉。他的十六字法:“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前半句来自米芾,指用笔要上下左右四面出锋,使点画之间有所顾盼。后半句来自包世臣,指用笔要顶着纸走,使笔画两边自然发毛,丰富笔画中段的变化,这是写碑的用笔法。沈曾植碑帖结合的笔法是对米芾笔法的发展。曾熙评沈曾植书法说:“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这种“不稳”主要指体势,是米芾“不作正局”、“须有体势乃佳”的发展。沈字因借鉴宽博开张的汉魏六朝碑版,注重横势,字与字之间的纵向联系就弱了许多。为了使整篇浑然一体,只有加强各种对比关系,打破每个字结体的平衡,使其不稳,使每个字不得不依靠上下左右字的配合来寻求平衡。而碑版笔法的融入,解决了米芾帖系笔法笔画中段空怯的毛病。

米芾、黄庭坚还有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和革新家,他们的成就都卓尔不群。徐渭、王铎、沈曾植都是历史上学米芾书法而卓然成家的书法大师。他们都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念和自己的学识修养,继承并发展了米芾书法在用笔、点画、结体、章法和墨色上的各种成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