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

是不是很熟悉?还记得高中课堂的感觉吗?一张神秘莫测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成了多少学生的噩梦,也承载着我们的少年时光。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1)

2019年,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年了。然而,最初1869年,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首次出版了类似于现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将用一整年时间开展各类活动,除各类研讨会、交流会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组织中学生化学元素周期表网上竞赛、科学实验进课堂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化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3)

为何门捷列夫的这张元素周期表“火了”?

其实,门捷列夫不是第一个对化学元素做出排列的科学家,在门捷列夫之前、之后都有科学家对化学元素做出不同的排列。

但现在通用的元素周期表是基于门捷列夫1869年绘制的那张元素周期表,虽然上面只有63个元素。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4)

1869年3月,年仅35岁的门捷列夫正为他的书《化学原理》撰写第二章,将已知的化学元素整理成一个特定的表格结构。于是,他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写在小卡片上,根据化学和物理特性排列组合,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就这样出炉了。

门捷列夫最天才的地方在于,他为一些未知的元素留出了空间。在当时,已知的化学元素仅有63个,但他却已经意识到有一些元素是缺失的,亟待发掘。更为神奇的是,他甚至准确地预测出一些缺失元素的特性。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5)

之后,不断有科学发现,一点点的填满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空隙。至2016年,新元素:113号元素Nh(nihonium)、115号元素Mc(moscovium)、117号元素Ts(tennessine)和118号元素Og(oganesson)加入元素周期表(这4种元素花了10年时间, 通过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才最终获得确认),门捷列夫的“大作”终于全部完成。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6)

欧洲化学学会发布了一张造型奇特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被称为“缺乏元素周期表“。

这张表列出了90个“创造一切”的化学元素,通过不同的颜色标示出,哪些元素存量丰富,哪些元素存量不足,哪些元素有永久消失的风险。

经过100余年的时间,元素周期表中的118个元素终于齐聚一堂。但也许再过100年,有些元素就要永久消失了。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化学离我们有多近?“化学是一切生命的基础。”

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一切都与化学物质有关。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都涉及你体内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相互作用。化学不仅限于烧杯和实验室,它就在我们身边。

一杯普通的水,组成元素是氢和氧,还有其他一些组成矿物质的元素,比如钠、钙、镁、氯等;一栋建筑物,从非金属元素的硅、氧、氢,到金属元素的铁、铝、镍等,组成就复杂得多。从地上拔一根草,里面有丰富的钾、钠、镁等元素,因此有人对你说某某保健品中含有上述几类元素,其实与几棵杂草没区别……

无论元素周期表是否被发现,化学元素的规律还在那里,未曾改变。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7)

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与其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化学应用产品,毋宁说我们身边哪种产品不是化学应用的产物!

想到几年前一个著名的化妆品广告词“我不要化学”,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种化妆品都在标榜“纯天然成分”,这在懂化学甚至懂点化学的人眼里是愚蠢可笑的。

所谓的“纯天然成分”,都是用化工试剂从植物提取出来的,化妆品的包装、增稠剂、溶剂等都是石油转化的产品。也就是说,要做真正离开“化工”的纯天然产品,就是把树叶和花瓣加上石油用碾子捣碎后敷在脸上。至于挤出的白白的膏状物,不经过化工合成还真做不出来。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8)

现代药学更是化工合成的重要实践。翻开药典,从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到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止痛退烧的对乙酰氨基酚,各类疾病的常见药物都是化工合成的产物;一些天然药物,也离不开依靠化工产品的车间化提纯过程。

随着“高分子药物”不断研究进步,人类的生物密码或许能被部分破译,癌症、先天性疾病或许有治愈的希望。

门捷列夫与周期表的故事(为何门捷列夫的周期表)(9)

尽管大多数人背不下来元素周期表,尽管学生时代,老师要求背元素周期表的前20位,随着会考、高考的结束而被遗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化学,社会科技进步中化学研究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正值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纪念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也是纪念并感恩现代化学发展为我们社会作出的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